德皇心中微微的起了漣漪,並不代表德國跟中國之間的關係破滅,能夠引領着德國走到今天的這個地位,威廉二世從來都不是一個短視的,現在大敵當前,跟中國之間的爭鬥,是戰後的事情,雖然中國很強大,可是中國那邊太偏僻了,就說他新增的1700萬平方公里土地來說吧,西伯利亞是跟加拿大一樣的高寒地帶,在各種方面上面,還不如加拿大,東南亞,那是一片野蠻之地,英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幾個殖民強國,用了幾百年的時間,都沒有讓他們變成文明之地,中國行麼。這中間澳大利亞稍稍好一點,卻也是窮鄉僻壤,一百年前還是流放之地,當然了,曾經的美國也是流放之地,但是那裏更加銳意進取,還有時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澳大利亞已經錯失了這個機會了。
德皇的感慨稍稍的轉了一下,就放下了,戰爭的緊要關頭,連協約國都沒有打敗的時候,就考慮戰後,那只是想想而已,如果大家都戰敗了那什麼來對抗,都是失敗者,這中間,就看出地域優勢的好處了,英法俄如果戰敗,肯定是割地賠款,徹底的被削弱,美國或許只會賠款,如果美國強硬,德國也沒有這個自信達到美國本土,即便有,是下一次戰爭之中的私情了,總過跟美國類似,遠離歐洲,雖然獲取的好處會大打折扣,可是人家遠啊,即便是德國戰敗,對於他們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可是好處卻吃下了的,以中國人的建設水平,人口基數,只要有三五年的時間,這些地方,可就真的成熟了,再拿回來,就困難的多了。
這是中國的優勢,6000萬人口,跟6億人口,差了的十倍,之前還可以以中國落後來形容,可是德國知道,從1911年開始,德國跟西北接觸開始,他們就發現,中國在科技水平上面,已經不弱了,甚至在某些方面,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這也是德國跟中國之間交流的根本原因,這麼一番交流之下,德國發才發現,無數次,他們已經感覺儘可能的高估中國了,到最後卻發現,還是低估了中國,中國已經在世界主流的視野之外,成功的擁有了強悍的額實力,這一點,不以任何人的想法為轉移的。
感慨了中國之後,最終,還是要把目光放在的德國本來的身上,說實話,中國為了報復美國,派出了4艘皇帝級偷襲美國,不但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還有加勒比海一戰,給了美國直接的打擊。對於德國來說,也是有好處的,海上不說了,中國幹掉了對方12艘主力艦,也就意味着,他們的主力艦少了12艘,這對於勢均力敵,甚至是德國還佔據稍稍優勢的情況之下,簡直是天大的利好,雖然說,英國已經在儘可能的彌補了,他們在港口的外面佈置了水雷,也減少了戰艦的出行,可是差距就是差距,之前因為佈雷,德國怕損失巨大,沒有靠近英國,可不代表德國不能靠近,布雷只是最笨的招數,只能夠防禦,不能夠攻擊,只要避開了雷區,德國的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對於德國來說,現在關鍵的問題是打贏這麼一場戰爭,大量戰艦等的損失,讓英國在相當時間之中,處於絕對的劣勢之中,他們的那些佈置,如果沒有準備的,讓德國的艦隊被逼退了,可是如果有所準備,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現在,在海軍上面,德國已經處於了相當的優勢之中,從一定程度上面說,德國可以在大部分的海域之中,無視協約國的戰艦,甚至一定的程度下,逼英國在海上決戰。以奇勝以正合,這是中國古代兵法之中的精髓,在國外,也是的有人使用的,只不過沒有總結出來而已,德國在戰略方面,相當的到位。
舍爾在確定了12艘戰列艦,在美洲被擊沉之後,不存在外部威脅的時候,德國的公海艦隊開始出動,開始不停的壓縮英軍的空間,之前,因為雙方勢均力敵的關係,公海艦隊的大部分艦隊,都必須留下來,用於對付協約國的戰列艦編隊,可是現在,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只用把最核心的9艘戰列艦,還有6艘比較新銳的戰艦,派到的英吉利海峽附近,用來監控英軍主力艦隊,剩下的,開始進攻英國旁邊的諸多要點,比如說,法羅群島和設得蘭群島
這些雖然不全是英國的領土,可是英國在這裏設置了一些防禦,是英國本土的重要屏障之一,這些被一一拔除,德國開始在其中設置了一些補給碼頭或者其他的東西的時候的,這裏將會成為,攻擊英國的橋頭堡。
如果只是這些,英國還不在意,畢竟這些不全是英國的領土,可是當德國集中了戰列艦和部分陸軍,攻擊了的奧克尼群島的時候,這已經是英國本土了,德國的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趁着這個時候,一點點的拔除英國在北海和波羅的海附近的力量,一旦這個目的達成之後,有基地防護的反而會是德國,英國會被這些島嶼給包圍起來,這樣的話,英國在美國訂購的戰艦全部回來,重新跟德國處於平等的狀態下,要奪回這些島嶼,也非常不容易。
英國眼睜睜的看着這些,卻沒有絲毫的辦法,德國甚至可以抽調5到10艘的戰列艦的,對付這些小島,一艘就差不多了,不能在這樣下去了,因為按照他們得到的情報,德國開始在距離英國最近的設得蘭群島,設置飛艇基地,用於專門對英國進行過攻擊。
這可是大事的,之前的德國在歐洲大陸設置的飛艇基地,因為英吉利海峽那邊,只有30多公里的距離,讓他們可以輕鬆的越過英吉利海峽,他們再怎麼也不敢設置在海邊,一般是在海岸線自餒,最少60公里以上的地方,算上飛艇的航程,還有安全性,他們很少打擊除了倫敦之外的城市,最多也就是在倫敦附近,對於北部地區,根本打擊不到,那些工業城市是比較安全的。
可是現在,奧克尼群島跟蘇格蘭之間的距離也不過是32公里,可是這裏,幾乎可以籠罩整個英國北部,包括曼徹斯特在內的眾多英國重工業區域,全部在德國的飛艇的威脅之下,德國可以靈活的選擇,對英國進行攻擊,加上位於歐洲部分的飛艇,可以說,整個英倫三島的大部分地方,都不是安全的。這可是相當的可怕的,對於英國來說,這就已經打到了內部了,英國本土都有可能被德國攻擊。
英國對此卻沒有任何的辦法,甚至,英國可以想到,飛艇部隊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如果德國在這裏儲備物資,士兵,甚至是登陸部隊的,說不定,可以使用帆板或者漁船之類的,就可以橫渡。
要對付這樣的攻勢,必須要拿出海軍來,少了不行,那根本不是德*艦的對手,可多了,更加不行,那就不是解救了,那是戰略決戰了,即便在英國佔據絕對上風的時候,都有意無意的避免跟德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現在,少了12艘戰列艦,跟德國之間處於絕對的劣勢之中,這個時候戰略決戰的話,英國將會喪失最後的機會,到時候即便美國的戰艦到位了,也救不了英國。
此時此刻,對於英國來說,就只能夠忍了,沒辦法之下,英國開始瘋狂的在北部海域進行佈雷,把防禦級別提升到了最高的,可這沒有用,這些可以避免德*隊攻擊英國本土,或者所是直接登陸的問題,可死卻無法阻擋德國以這些群島為核心,進行艦隊活動。
只要在島嶼上面設立一個簡單的補給點,艦隊就可以快速的來回運動,對英國兩側的商船進行打擊,如果使用潛艇的封鎖,只能夠零星攻擊,只能夠對付零散的船隻,可是戰列艦和大規模的艦隊封鎖,才是致命的,來的軍艦少的話,就只是送菜,白白的給德國人送人頭,可是過來的艦隊多的話的,那就是戰略決戰了,到現在,英國還沒有做好這個準備。
英國現在,真的是苦逼到了極點,從開戰之後,一系列的變化之下,英國不但陸軍深受打擊,被德國死死的壓着,就連引以為傲的海軍,也在德國一系列的變化之下,出現了巨大的問題,甚至不敢出海作戰了,這在大英帝國海軍幾十年的歷史上面,這是第一次。
沒辦法之下,協約國的運力,開始向南方靠攏的,運輸船寧願繞一圈的功夫,也要保證安全,這樣下來,最少是繞行了數百海里,這對於本就疲憊不堪的運輸船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影響,可又不得不這麼調整,雖然說,海軍知道,這只是暫時,可誰知道,接下來會不會有更多的變化!
蝴蝶的翅膀越來越大了,戰爭拓展到全世界之後,任何一個方面有影響都會影響到另外的地方,德國不斷的在海上,給英國施加壓力,英國就只能夠硬抗,等待着主力艦到位的時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