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火屬於是敏感的物資,無法通過北洋的防區,運送的速度比之前慢了很多,好在,跌跌撞撞,繞過了武漢之後,在長江邊,就快了許多,包頭之前的商路不是開玩笑的,哪怕現在整個湖北名以上面,是在北洋軍的統治之下,可是幾年通過大量財富堆砌的關係,不是簡單的佔領就能夠改變的,如果不是20萬支步槍的數量太過龐大,在武漢會引起一定騷亂,他們就在武漢上船了。
在武漢下面的長江下游,通過幾艘3000噸級的汽船,20萬支步槍順流而下,比之前快了幾倍的速度,並且直接的沖入到了湖南之後,順着江南的便利水系,特別是跟長沙相連的水系,順着湘江,進入到了長沙。
因為水網的關係,沒有使用汽船,而是一個個的烏篷船,看着一連串望不到盡頭的烏篷船,進入到了長沙之後,段祺瑞的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很顯然,長沙有獲得了相當的支持,不是軍火,就是人員。
很快的,有關長沙的消息,就報到了段祺瑞這裏,果然,引發他們對革命黨軍隊進攻,在沒有徹底準備好的情況下開打的來自西北的這一批軍火,進入到了長沙。
20萬的槍支,還有數量不等的馬克沁,哪怕不知道數量有多少,可是以段祺瑞知道的西北的價格之便宜,對方不會少買,本就有些堅固的防線,因為馬克沁的出現,變得更加固若金湯。北洋軍錯過了一舉殲滅革命黨的最大機會。11萬左右的新軍,而且是收到過簡單的軍事訓練的新軍的。又有足夠的彈藥和長沙這樣的堅城,幾乎不可能被攻破。
西北幫忙押運軍火的部隊。並沒有介入到南北大戰之中,甚至連軍事觀察員都沒有留下,北洋和革命黨的戰爭,他們能夠使用的招數,西北都了如指掌,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小分隊離開,北洋軍也開始進攻了,段祺瑞不可能只是憑藉着一個情報,就把部隊給撤回。他連續的攻擊了幾次,發現長沙的防禦,一下子比之前強大的幾倍的情況之下,他也沒有繼續強攻長沙,之前或許費勁辛苦,或許能夠佔據長沙,在長沙獲得了大量的馬克沁之後,不太可能了,轉而尋找其他的方向。
北洋軍迅速的轉向。新軍也沒有追趕,哪怕是正面抵擋住北洋軍3個鎮的3個師,也清楚,他們只依託着陣地。真正佔有戰場主動權的,還是北洋軍,順着向西。在江西方向,很多地方都是一戰而下。可惜到了長江,卻被革命黨越來越多的部隊拖着。在長江沿線東區,一路走,一路打,甚至打到了南京,又碰上了那三個師,相對於他們的陸上,江南的航運,在某種情況之下,比他們更加的發達,運轉的也更快,除非通過上海繞行,甚至是海運,攻擊腹地,他們不太可能對江南產生威脅,就這樣,兩大軍事勢力,就在長江沿線對持了起來。
一連串的交戰,因為長江岸邊的關係,開始漸漸的平靜了下來,偶爾有些交火,可是越來越平靜,一方是強勢的北洋軍,可惜他們對於江南的水土不服,戰鬥力本就發揮不到最大的程度,再加上革命黨開始普及了三個師的戰場佈置,雖然只是比葫蘆畫瓢,可是無數的戰壕和一些固定的防禦,把長江上面的幾個固定的渡江地點都給防護的密不透風的,千里長江岸邊,不是說沒有突破的地方,可是段祺瑞不敢突破啊。
革命黨的戰鬥力已經知道了,大部分軍隊不如北洋軍,可是三個師,基本上是跟北洋軍一個檔次的,因為千里長江之戰,偶爾會在野戰碰上,人數對比北洋多的話,一定能夠打敗三個師,可是真正殺傷的不多,一旦碰上防禦戰,或者是預設戰場的話,北洋絕對不是對手。
其他的軍隊,防禦戰還好說,基本上跟北洋勢均力敵,可是運動戰就不行了,正因為如此,北洋即便突破了長江防線,也不可能一舉的擊敗革命黨,萬一被三個師抵擋住,其他的革命黨利用工事之類的東西合圍的話,甚至連三個鎮都會葬身在江南。
前方的局面,讓袁世凱着急上火,卻無可奈何,繼續的調集力量,把6個鎮的北洋軍都給調集到了長江防線上面,集中兵力進行進攻,雖然給了革命黨巨大的壓力,卻也只是忽悠勝負,長江防線,仿佛是一個極具韌性的彈簧一般,可以吸收任何水平的攻擊,戰場就這麼焦灼了下來。
事實上,革命黨的內部,並沒有袁世凱想的那麼的平靜,雖然戰場是焦灼,但是革命黨的損失還是不小,畢竟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到是三個師給他們挽回了顏面,不但實力沒有大的損失,反而因為訓練和補充的關係,逐步擴張着,如無意外,三個師會是革命黨最直轄的力量。
在之前的大戰之中,北洋展現出來的力量,只有三個鎮之下,差點就把革命黨打的落花流水了,在六個鎮全部壓上之後,更是壓着革命黨打,革命黨只有3個師能夠派上用場,剩下的,只能夠是防禦戰,苦苦抵禦之下,有些苦不堪言。
漸漸的,各種聲音開始出現了,甚至連革命黨的內部,也越來越多的說法,革命黨是無法打敗北洋的,如果北洋能夠逼迫清帝退位,支持民國,那麼做出讓步也不是不可以的。
這樣的傾向越來越多,甚至在同盟會的幾次大會之中,都有這樣的聲音出現,越來越多,聲勢也變得越來越大了起來。
這樣從底層到高層的呼聲,甚至連孫中山也無法無視,終於,在北洋連續的進攻,小範圍的突破了長江防線之後,連孫中山都有些坐不住了,在同盟會人員的壓力之下,開始跟北洋軍接觸了。
南北雙方,仿佛是默契一般,主動的停火之後,人員相互的交流,外交人員如同雪花一般的來回交錯,關於停戰和南北何談的事情,就在這麼一次次的交流之中越來越清晰了。
或許因為兩方對西北都是心存顧慮的,他們不約而同的沒有通知西北,只是以各自的名義來的商討,而列強們的身影也隱隱約約的在其中閃現,特別是英國。
一個支離破碎的中國,是不符合英國人利益的,袁世凱的一些做法,比清廷更加符合他們的想法,甚至一系列的條約,袁世凱和革命黨都已經承認和認可的情況之下,這一系列的談判,有了這個基礎。
楊元釗冷眼看着南北雙方的議和,以北洋軍和革命黨的保密方法,可以說,對於他來說,是一個不設防的,大部分的消息,都可以在短時間之內知道,甚至一些絕密的,只是在小範圍的情報,猜也猜的出來,按照史實,現在應該是革命黨給袁世凱提出條件,並且有一個清帝退位的優待條款,這個條款在後世幾乎是備受鄙夷的,卻在這個時代,有些必然性。
果然,進入到1912年的時候,袁世凱突然把革命黨的條件放在了廷議上面討論,在滿族大臣為主的宗社黨成員紛紛反對之下,裕隆太后同意了袁世凱的要求,帶着六歲的溥儀,發佈了遜位詔書,中國綿延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終於落下了帷幕。
歷史的進程,就這麼的進行了,雖然有西北這麼一個偏差,南北甚至在西北的推動之下,變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可是革命黨依然向袁世凱妥協了,在溥儀退位之後,接下來就是袁世凱宣佈成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辭去大總統,似乎民主的光環,開始在中國出現,各種勢力都感覺到,國家統一和民主共和就在眼前了,只要進行一次全國大選,就可以真正的民主共和了。
混亂的內地,紛雜的各方勢力,他們的眼光只有一個,那就是第一任大總統,這個中國第一,世界第二華盛頓的美譽,讓所有人都瘋狂了,目標直指這個位置,甚至一系列的暗殺和暗流涌動。
西北也受到了這一股思潮的影響,一些軍方和政治的高層,覺得是時候把西北的思想和影響力擴張到全國,總統這個位置,似乎是為楊元釗所留的。
對於此,楊元釗只是哈哈大笑,不過只有包括劉澍,馮玉祥在內的政界軍方高層,得到了楊元釗的解釋,解釋之後,所有有關這個方面說法都停歇了,西北開始的局面開始平穩了下來。
楊元釗說服他們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只是軍事實力,西北早已經是中國第一了,甚至跟列強比起來,也不遑多讓,可別人不知道啊,先不說楊元釗的名聲能否拿到總統的位置,即便拿到了,孫中山,袁世凱,那個願意把這個職務給讓出來,只有絕對統治下的土地,才是真正屬於西北,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
西北的發展證明了楊元釗的這個觀點,劉澍和馮玉祥略顯可惜,卻同意了楊元釗的做法,西北開始更加努力的發展,鐵路公路形成了網絡,物流和工業形成的血液,新加入西北的各個省份,幾乎一天一個模樣,高度集中的工業和科技的,推動着西北,日新月異的發展。(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