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說得興起,一時間說禿嚕了嘴。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當他發現眾人盯着自己看的時候,趕緊閉嘴,想說些其它的掩蓋過去。
他說道「格物改變生活,比如說水泥……」
「等一下。」李世民制止了他。
李佑裝傻,問道「父皇,什麼事?」
李世民問道「你剛才說的什麼火藥,還有熱兵器是怎麼回事兒?」
李佑很糾結,火藥這種東西一旦問世,不僅僅能夠改變戰爭形態,還將對整個人類的社會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
作為一個吃貨,在唐朝這個在唐朝這種冷兵器時代,他一個頂級貴族的日子過得穩穩的,火藥這個妖怪一旦問世,會改變世界結構,也包括現在的社會等級結構。
當一個兒童拿起槍,可以輕易的殺死一個苦練數十年武林高手的時候,人們的等級和價值觀念都將發生巨大的改變。他這個吃貨的好日子也過不了這麼安穩了。
最關鍵的是,李佑一直認為自己駕馭不了這種東西,因此他才沒有將這個妖怪放出來。
李佑想了想說道「父皇,兒臣是從羊皮卷上看來的,上面是說格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達到那樣的地步。不過上面卻沒有記載着具體的方法,這都需要將來慢慢的去進行研究。」
李靖說道「陛下,臣認為格物的確是十分有用。這些年來,殿下通過格物,發明出了很多新奇的事物,已經給大唐帶來了重大的改變。
比如製鹽之法,還有製糖、香水、肥皂、酒精、水泥和高產糧食等,這些已經給大唐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像無線電台這種新奇的事物,以前是聞所未聞,想都不敢想啊。誰能夠想到,數千里之外發生的事情,竟然能通過這個裝置,瞬間就知道了。
臣建議,朝廷應該大力發展格物,從某種意義上講,格物比起拓土開疆更加重要。」
李績和李道宗也都表示贊成。
李世民點頭說道「我也一直就有這個想法,當年李佑只有16歲的時候,他就說過,讓他去搞研究院,三年之內就能讓朝廷的財政收入,翻上一翻到兩翻,結果都已經實現了。這些年來,大唐的財富增長了何止十倍以上。
常言道,國富民強。只有國富才能民強。只有國富了,朝廷才有錢去修建道路和水利設施,去招募士兵改善裝備等。」
說到這裏,他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考慮一個什麼重大的事情。眾人看見他發呆,沒有人敢打亂他的思路,也都默默地等候着他
此時的李世民,心中在做着一個他很想做,但是又有些猶豫的決定。
這些年來,李佑為朝廷拓土開疆,建立了莫大的功勳。可是相比其他在對朝廷增加財富的方面來說,這些功績似乎還遠遠的比不上後者。
李世民很想把李佑抽調回來,提高研究院的格局,全面負責民生方面的問題。
而且,朝廷中遇到各類的重大事情,李佑都可以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綜上所述,李佑留在長安,比其留在西北對於朝廷更加有用。
可是,這裏面還是涉及一個皇子之間的矛盾糾紛問題。李佑如果留在長安,李恪等人會如何想?想到這裏,他忽然又想起了李泰,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李泰更令李世民喜愛。
他現在真的想把李泰弄回來了。
因為這件事情過於複雜了,李世民一時還沒有想好。於是他就對李佑說道「你接着往下說。」
隨後眾人繼續探討格物的問題。
自從有了電報以後,李承乾每天都會向李世民做例行的匯報。李世民關心長孫皇后皇后的身體,經常在電報里對她進行問候。得到的回電也都是健康平安,因此他也很放心。
忽然有一天,李泰派人來了,他給李世民寫的信中說,元日就要到了,是皇后娘娘讓他返回長安的。
如果是在平時,長孫皇后讓李泰返回長安,李世民一定會覺得有問題。此時恰好是要到元日了,一個母親叫兒子回來過個年,這可是沒有什麼異常。
於是李世民就讓來人回去告訴李泰,讓他這次回來以後暫時留在長安,等到他打完高句麗回去跟他見上一面再說。
李泰很聰明,沒有提及長孫皇后的身體狀況,他終於達到了自己留在長安的目的。
最近一段時間,張寶貴天天都像在過年一樣,前線的物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緊張的,可是他有辦法從李佑那裏弄來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去照顧秀智公主,來博得她的歡心。
平時,他還去陪着秀智玩耍,教會了她鬥地主,還跟她學習韓語。
這天,李佑問道「寶貴,快過年了,給家裏發個電報,給弟妹們報個平安吧。」
張寶貴這些天來一直只顧着追求對秀智的愛情了,把對家中妻妾們的愛情暫時忘記了。聽到李佑這麼說,他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道「行,我這就過去跟家裏發電報。」
就在元日即將到來之際,李承乾專程為前線送來了很多年貨。李世民很高興,回電讚揚了他的舉動。
這時,李佑提出了他已經在西北地區實行的,在元日前每個士兵給家中寫信報平安的措施。李世民認為這個辦法很好,於是組織各部,讓那些識字的人,給普通的士兵寫家信報平安。
同時,他還讓政治部門,對那些已經在評功授獎的的人員,由東征軍給他們的家庭發了立功喜報。此舉在朝野之間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增進了軍民之間的互動,密切了軍民關係,也提高了官兵們的士氣。
轉眼就到了元日了,李佑和李麗質在前線陪着李世民過年。
經過李世民的批准,嶺南王李恪也配發了電台。
這天,李恪給李世民發來了捷報,南征軍擊破了林邑國的象軍,俘虜了林邑國王,佔領了林邑國都城占城,林邑國已經併入了大唐。
消息公佈以後,東征軍士氣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