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初亮,長安的天空已經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潮濕了地面,也潮濕了許多人的心。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渭水合盟的時間定在了午後,這一日李恪難得地偷了個懶,未去弘文館聽課,而是蝸在宜秋殿中陪李愔玩耍。
小兒無知,年僅四歲的李愔哪知什麼是質子,更不知他最親近的兄長即將北上,一去便是數載,李愔仍舊無憂無慮地在趴在錦塌上玩鬧,「咯咯咯」地笑個不停。
「愔弟,阿兄再過會兒便該遠行了,以後阿兄不在,你需得聽阿娘的話,不可惹阿娘動怒,知道嗎?」
「恩,知道了。」
「阿兄不在時你也不可整日玩耍,偶爾也需去弘文館聽大學士授課,若有不明之處,可往岑師請教,記得了嗎?」
「恩,記得了。」
李恪一邊陪着李愔玩耍,一邊得了空,便交代了李愔幾句,也不管他記不記得住。
李愔自記事起,便一直跟着李恪的屁股後面長大,對李恪的話自然是言聽計從,在李愔面前,李恪的話比起楊妃甚至是李世民還要來的管用。
李愔聽了李恪交代的話,撥浪鼓般地點着小腦袋,全部應了下來。
「阿兄,那你出遠門的話,今日晚間還能趕得回來嗎?」李愔點着頭,嘴裏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
李恪聽了李愔的話,心中突來地一陣苦澀。
李愔年幼,自打出生以來,從未離開過長安城,在他眼中,長安城南的明德門已經算是極遠的了。
李恪擔心如實告知李愔,李愔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哭鬧,於是李恪摸了摸李愔的腦袋,輕聲道「待阿兄將事情處理完,阿兄便立刻回來,可好?」
李愔不知李恪言下之意,只當李恪是應了下來,乖巧地點頭應了下來。
「蹬、蹬、蹬」李恪正在與李愔說着話,門外傳來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李恪的貼身侍女丹兒應聲走了進來。
「啟稟殿下,門外軍士傳信,說宮外有一人自稱是岑大人所薦,持岑大人名帖求見。」丹兒稟告道。
李恪聽了丹兒的話,想了起來,昨日岑文本曾言將舉薦一故友隨他一同北上,以為助力,想必此人便是他了。
李恪正欲命丹兒傳令將來人帶進來,但李恪想了想,又問道「來人可曾通名?」
丹兒回道「來人自稱王玄策,乃一白身。」
王玄策!
聽到了這個名字,李恪的心頭突然一顫。
大唐初年,名臣將相無數,李靖、李績、秦叔寶、尉遲恭、房玄齡等俱是名傳千古的人物,說來王玄策確實算不上的大人物,名氣更是比不上那些從龍功臣,但有他有一件事李恪卻是如雷貫耳。
一人滅一國!
史載,貞觀年間,王玄策曾奉李世民之命出使四天竺國,自東天竺往中天竺而去。
不過恰逢中天竺國內叛亂,中天竺王尸羅逸多暴斃,叛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做亂。
阿羅那順遣兵攻打王玄策使團,王玄策不慎被叛軍所擒,不過好在叛軍忙於劫掠東天竺國獻於大唐的珍寶,叫王玄策抓住機會逃了出去。
逃出生天的王玄策並未因橫遭劫難而落魄回國,反倒雷霆大怒,竟前往吐蕃及泥婆羅借兵,憑着一身縱橫之術和大唐的金字招牌,王玄策借得吐蕃兵一千餘,泥婆羅騎兵七千,藉此反攻中天竺叛軍。
王玄策掛帥征伐中天竺國都,數戰擊殺中天竺兩萬人,俘虜數萬,降城邑五百八十座,生擒阿羅那順,一舉震懾天竺諸國。
一人滅一國,如此戰果古來罕有,縱在將星璀璨的大唐亦是如此,只不過王玄策本人官位不高,天竺也非大唐勁敵,故而唐書未曾給王玄策單獨立傳,聲名不顯罷了。
李恪當即對丹兒問道:「王玄策現在何處?」
丹兒回道:「此人乃白身,入不得東宮,現在鳳麗門外等候,可需奴婢前往引他進來。」
李恪吩咐道:「不,你先命人將愔弟送去阿娘處,然後隨本王走一趟,本王要親自前往鳳麗門。」
此去突厥,前途未卜,身邊若是能有王玄策這樣的能人相助,自然是件好事,李恪豈能怠慢。
「諾。」丹兒輕聲應了下來。
鳳麗門位處東宮東側,緊鄰城東的光宅坊,以李恪的腳程不到一炷香的時間。
當李恪加快腳步,來到鳳麗門外時,一眼便看到了孤身立於雨下等候的王玄策。
時值仲秋,長安的氣候已頗有些涼意,稀疏的雨水滴落在臉頰上,刺骨地冷。
而岑文本手中並無紙傘,只穿着一身冬衣,站在甬道之外等候。
「草民王玄策,拜見蜀王殿下。」王玄策站在雨絲之中,看着一個滿身貴氣,容貌清秀,身披貂皮大氅的錦衣少年在侍女的陪侍下迎面走來,便猜到了李恪的身份,俯身拜道。
王玄策有岑文本的帖子,要見到李恪自然不難,但他沒想到李恪竟會親自出迎,此時的王玄策年不過二十上下,面色和言語雖極力地平靜,但依舊叫李恪察覺出了一絲難掩的激動。
王玄策雖姓王,但卻與并州巨閥太原王氏沒有半點關係,王玄策出自洛陽寒門,乃尋常人家子弟,從他的一身粗布冬襖也能看出端倪。
王玄策少年時曾遊學南陽,為岑文本舊交,頗有才學,學成後入長安求官,然仕途不順,至今仍未謀得一官半職,在京中蹉跎潦倒數載。
王玄策少年求學,寒窗苦讀十年,自覺文才武略不弱於人,又豈會甘願蹉跎一身,此前一直苦無良機,如今一旦抓住機會自然便會挺身而上。
此番隨李恪北上本是苦差,但在眼下苦無機遇的王玄策眼中卻是難得的機遇,故而昨日得了岑文本的引薦,便滿口應了下來,一早便在此等候。
李恪上前,親自將王玄策扶起,道「先生快快請起。」
「謝殿下。」王玄策起身謝道。
李恪對王玄策道「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先生且先隨本王入內。」
「謹遵殿下吩咐。」王玄策感覺到了李恪對自己的重視,卻仍舊不敢有絲毫的輕慢,恭謹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