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免債政策收攏了民心,新的軍功兌換土地乃至獲取爵位的政策孤立了民眾參軍的熱情。
大西北的老百姓突然發現,除了基本上不可能脫穎而出的科舉外,他們又多出了一個屌絲逆襲高富帥的途徑——參軍打仗!
雖說成為軍功貴族看起來十分困難,但用軍功兌換一片享受半稅政策的軍功田似乎並不難。
明朝只是均田免債而不是均田免賦,一字之差對老百姓的寓意是完全不同的。
實際上,攤丁入畝後的明朝各項農業稅加在一起,並不比唐朝低,只不過大唐治下的農民之所以負擔重,是因為他們在被朝廷收稅的時候,還要額外被地主鄉紳階級刮一層。
地主鄉紳的田租可比朝廷的稅收高多了,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區地主鄉紳的田稅甚至高達八成!
就算土地出產高,交完了朝廷的稅之後,農民連留下足夠的口糧都困難。
萬一哪一年收成少了點,或者是家裏遇到花錢的地方,只能依靠借債度日。
這也是普通佃戶往往會欠下一筆高利貸的原因,對地主鄉紳階級而言,除了田租外,最大的收入就是放貸了,無論是放貸還是收租,對地主鄉紳階級而言都是躺着賺錢的買賣……
這個社會大部分精英階層都躺着賺錢了,社會能進步才是怪事……
至於底層的老百姓,每天為了一日三餐的着落忙乎……哦不對,是一日兩餐!
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的平民百姓,根本沒有功夫去思考其他的東西,在餓肚子面前,任何智慧都顯得蒼白無力……
有時間有精力有閒錢的地主鄉紳為主的社會精英躺着賺錢,整日裏吃喝玩樂享受就可以作威作福,下層佔據大多數的老百姓處於三無狀態,這就是封建社會進步緩慢甚至停滯後退的根本原因。
如果中央朝廷沒有外敵壓力的話,連官僚機構都會變得遲鈍和享受,到時候別說是社會了,連國家都會進入停滯或倒退的文明狀態……
遍觀李察前世古代歷史,社會進步基本上都伴隨着戰爭的爆發,唯有戰爭才會摧毀躺着賺錢的既得利益群體,讓國家奮發圖強謀求進步,不進步的基本上都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21世紀,各個大國為啥都比拼經濟發展和國力上升,還不是因為世界不是一個國家說了算,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
如果真的變成了全球一個政府,估計整個社會變成一潭死水也不遠了……
人都是有惰性的,由人組成的國家政府自然也存在惰性,只不過弱國無外交還存在亡國的危險,所以督促國家政府不得不奮發圖強。
大西北地區的新兵徵召和訓練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李察對大西北的建軍工作特別重視,李察打算用新組建的軍隊取代之前的野戰軍團。
畢竟現在輔助軍已經縮水到了一萬多人,三個野戰軍團也損失不輕,野戰軍團中很多老兵歲數也不小了,該退役了……
畢竟野戰軍團的主體是當初西域的漢人降兵和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如今大明都建立7個年頭了,裏面參軍時年齡就不小的老兵,很多都到了中老年階段,畢竟這個時代人的平均壽命是很低的……
最重要的是,野戰軍團中的老兵和軍官參加過的戰鬥太多太多,很多人在舊時的軍功授田中已經積累到足夠的軍功田,戰鬥積極性遠不如從前,野戰軍團的綜合作戰能力的下降,連李察都能感受到!
因為明廷的軍功政策和均田免債所獲得的民心,大西北民間參軍的積極性很高,現今已經統計在冊的新兵就超過了三個野戰軍團顛峰時期的兵力總和!
而且每個月都能增加數千人!
在這種情況下,李察並不缺少兵力。
李察知道,今後的戰爭不再是少數系統精銳的拼殺,他未來一段時間面對的敵人將是兵力沒有什麼概念的綠皮!
跟綠皮拼殺,他自然不能依靠氣運幣兌換的軍隊,不然恐怕連本錢都收不回來……
這也是李察將氣運幣都用來兌換錦衣衛指揮使的原因,這無疑大大彌補了明廷在高端戰力上的缺口,不光讓李察的個人安全大大提升,還使得李察有了一支震懾武林大派的力量。
千名後天境的一流高手,足以輕鬆圍剿數名先天境宗師,現今江湖上沒有一個武林門派能單獨對抗!
這對於李察統一武林江湖的力量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術業有專攻,對付武林門派,氣運幣兌換的軍隊可沒多大用途,畢竟成名的武林大派據點都在人跡罕至的險要之地,軍隊別說進攻了,能不能走到那裏都是個問題……
很多險地對武林高手如履平地,對普通士兵卻是難以逾越的天險。
就好比這次圍攻天山派,李察除了在天山腳下駐紮一支軍隊外,普通士兵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此時,作為千名錦衣衛指揮使名義上的臨時統領陶安邦,正與靈鷲宮的天山童姥帶隊的數百個白衣女劍客,上千個三十六洞七十二島老大帶領的『武林精英』向天山派老巢進軍。
李察本身不是武者,即便有武者照料可以登頂也不願意親身犯險,萬一天山派的先天境老祖突然發瘋拉着自己陪葬咋辦?
所以,本身具備後天境實力的陶安邦成了這次領頭人。
論身份,陶安邦是明國的開國功臣之一,如今的第三野戰軍團軍團長,當個臨時統領綽綽有餘。
論個人實力,江湖一流高手的武藝也不會拖後腿,足以代表明國朝廷。
當然,陶安邦本身對這次安排並不滿意……
誰都知道這一次他們很可能遭遇先天境宗師,還沒有軍隊配合圍剿!
先天境宗師不是無敵的,但拉個墊背的卻不難,而身份尊貴的陶安邦,怎麼看都覺得即將被滅掉的天山派老祖不會放過自己……
此時此刻,陶安邦不禁有些後悔自己在第三軍團里搞的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