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叮咣——
伴隨着一聲板磚砸在鋼板上一樣的巨大沉悶撞擊聲猶如和尚念經般在馬拉申科耳邊經久迴蕩,意識到自己的寶貝座車剛剛臉接了一發德軍穿甲彈卻產生了跳彈的馬拉申科立刻開始向着整個車組大聲疾呼。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德國佬的穿甲彈,不知道是坦克還是反坦克炮,位置正前方,把它找出來!」
炮口初速高達835米一秒的50毫米pzgr.39型全口徑被帽穿甲彈飛行速度已經是音速的兩倍有餘,德軍反坦克炮開火時的炮聲在通過空氣最終傳導至馬拉申科耳中之前,其發射的穿甲彈本身便已經準確命中了坦克首上部位。
幾乎是來不及反應的瞬間便遭受到攻擊的馬拉申科耳畔只有那沉悶的撞擊聲迴響而根本無法通過炮聲來判斷敵人位置,敵暗我明的戰場劣勢迫使着馬拉申科立刻擺動起自己手中的廣角潛望鏡,開始順着炮彈可能飛來的方向尋找着目標。
在現代化的高倍率電子光學觀瞄儀器被裝上主戰坦克之前,二戰時期直至冷戰早期的所有類型坦克其實都飽受視野過於狹窄和有限的制約。
在當時那個戰爭科技尚不如現代這麼發達的年代,世界各國的坦克兵們應對此狀況的解決方法只有唯一一個同時也非常簡單,那就是肩負着指揮全車任務的車長揭開自己頭頂的車長頂蓋將上半身探出車外觀察戰場敵情。
如此這般的情況在同時期的盟軍坦克兵和德軍裝甲部隊上都頗為常見,在各種史料記載中出現的德軍坦克車長將上半身探出車外的照片便是最好的佐證。
但相較於盟軍和德軍,同時代的衛國戰爭早期蘇聯裝甲部隊卻鮮有坦克車長將上半身探出炮塔外的照片,絕大多數的t34坦克所留下的照片當中都是一副車長閉門不出的鐵棺材模樣。
難道是有着蘇維埃信仰加持的蘇軍坦克車長們,由於過於膽小怕死才導致不把上半身探出車外觀察敵情嗎?非也,導致這一特殊情況的原因不是其它,正是早期1941型t34坦克上所存在的一處糟糕設計缺陷所導致。
作為蘇軍裝甲部隊對人類歷史上第一款採用系統化傾斜裝甲佈置的新式坦克的設計探索,t34中型坦克在人類坦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的同時卻也存在着許許多多的不足和設計缺陷之處。
以馬拉申科現在所指揮的這輛1941型t3476中型坦克為例。
其一體化的巨大炮塔艙蓋在那個缺少液壓助力的年代要完全憑藉人力開啟的難度幾乎不亞於做一套健身房運動,不僅如此,別出心裁的蘇軍工程師團隊還將坦克的炮塔艙蓋設計為了向前半推開啟,而並非同時期德軍坦克的向後揭開式艙蓋。
其給出的設計理由是這樣的向前開啟式炮塔艙蓋可以充當炮塔防彈盾的作用,有助於車組成員將上半身探出車外時給予一定的對輕武器防護能力。
儘管從紙面設計上來說這樣的設計理由的確無可厚非,但當1941型t34坦克真正下發到蘇軍前線裝甲部隊開始批量列裝的時候。
把剛到手的寶貝新坦克還沒捂熱乎的蘇軍坦克兵們便發現,這一型無比巨大的炮塔一體化艙蓋一旦在戰鬥中完全向前開啟,想要觀察正前方視野情況的蘇軍車長們就得把頭探出到比炮塔艙蓋更高一些的位置才能做到,而此時的蘇軍車長們幾乎是已經完全站立起身體而整個身子都暴露在車外了。
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誰也說不清楚下一秒會不會有一發炮彈在你身旁或者車後方的位置炸開用四散的彈片擊穿你的肉體,同樣也無法保證在剛剛經過的地方會不會有德軍伏擊部隊等待給你致命一擊。
雙腿從膝蓋往上幾乎整個身子都露出炮塔外的蘇軍t34坦克車長在這種時候無疑就是最好的靶子,而一旦蘇軍t34坦克車組中肩負着炮手與車長雙重職位的車長陣亡,這輛僅剩下三人車組倖存的t34坦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就等於失去了戰鬥力,進而在整體戰略佈局上等於全車報銷。
也正因為t34中型坦克1941年型身上的這一糟糕設計缺陷,蘇軍坦克車長們在戰鬥中不但得忍受着己方坦克那並不先進的光學觀瞄設備所帶來的狹窄視野,同時還不能像對面的德軍同行們一樣把腦袋探出車外觀察情況彌補視野不足,這一切對於眼下已經遭受到攻擊的馬拉申科來說簡直是再糟糕不過的消息。
在遭受到攻擊之後,整個裝甲一連除馬拉申科所指揮的這輛指揮型177號t34坦克以外,其餘所有下轄車組均沒有配備車際聯絡通訊用無線電台。
眼下這種已經進入了戰鬥狀態的情況下再爬出炮塔外去揮舞旗語顯然不太可能,對自己的下屬各車組單位缺乏有效通訊手段和戰地及時指揮的能力,惱火中的馬拉申科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部下們不是過於眼瞎,能夠趕在陣地上的德軍再次開火之前及時找出對方的位置所在。
興許是命運女神聽到了馬拉申科心中的怒罵和祈禱。
正當焦急萬分生怕再挨一發穿甲彈的馬拉申科四下旋轉着自己手中的廣角潛望鏡,試圖趕緊找出德軍陣地上的可疑所在時,一輛伴隨在馬拉申科177號座車旁的同行t34坦克卻在這時陡然開火。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