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驁如果此時此刻能聽到王家父子的談話,不知道是否會感到欣慰。
王安居然和他英雄所見略同,對他在《創新者的窘境》裏說的那些兇險,頗有感觸。
任何科技企業,都是要面臨一段又一段不連續的s型增長曲線的。
在前一條增長曲線的暴利期和擴張期,就要提前做好準備,為下一條曲線的築基期和研發投入期蓄力,扛過下一條曲線最初的虧損階段。
這樣,等到第一條曲線的漲勢走到頭了,乏力了,整個公司才可以軟切換到第二條曲線上。
否則,這個銜接做得不好,下場就是硬着陸,要經歷迫降的陣痛。
如果這個銜接完全沒做,或者都沒想過為下一個時代的曲線佈局,那迫降都省了,直接墜毀吧。
而王安的人生,在70年代的時候,其實是經歷過一次這樣的轉型的,只不過那時候他才40多歲,精力還旺盛,所以轉型很完美,一度走上了行業巔峰。
後世比爾蓋茨那句經典的評價,也是這樣說的:「王安博士當年要是能完成他產業的第二次轉型,現在哪有微軟什麼事兒。」
可見,在比爾蓋茨的複盤中,王安也只是第二次沒轉過來,但第一次是很成功的。
英雄遲暮,力不從心。
不過,顧驁終究是外人,王安欣賞歸欣賞,辦法還是要幫兒子想的。
聽王列彙報了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表現的頹勢之後,王安想了想,吩咐道:「你指望正面反駁顧驁,是不可能的了,他說的都是大實話。要想對付他,只有讓華爾街的人基於利益去封堵,而不能指望講真理。
你一開始的期望,就糊塗呀。顧驁之所以沒有被人懟,是因為他出書大放厥詞的時候,拉了一手,打了一手。ibm並沒有從他的言論中受損,微軟甚至還受益了。而微軟這兩年作為一支比較新的新股,在華爾街吸納到的關注和投資力度,是不亞於我們的。
對於華爾街的人來說,真理不重要,只要他們能順着這條不管是不是真理的話,製造出盤面、尺度和可操作空間差不多的行情,那就聽聽好了,犯不着計較。
所以,你真想走出困境,不能正面找財經學者和投資大師反駁顧驁,你要拖着顧驁的話再往前多走一步,擴大打擊面你要確保因為顧驁的話受損的那部分華爾街利益,遠遠大於華爾街可操作的可能獲益的總空間,自然會有人封殺他了。」
王列畢竟36歲的年紀,社會閱歷還遠不如老爹豐富。
雖然不至於停留在「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的幼稚階段,可聽了老爹的話之後,他依然覺得情感上難以接受。
難道這個世界沒有真理的麼?至少在商業和投資領域沒有真理的麼?對錯這種客觀標準,是就看你幫襯的錢和得罪的錢的比例就能決定的?
王安看兒子面有難色,並未馬上反應,就知道他肯定是心裏不服。
知子莫若父。
王安微微把語氣提得更加嚴厲:「你難道還不服麼?還不快去!顧驁要大放厥詞,就順着他擴大打擊面!我們這些封閉式系統的電腦公司不好過,硬碟公司不好過,這怎麼夠?要讓整個科技行業大多數分支都不好過!」
王列氣息為之一窒:「是,我這就去安排媒體朋友。」
「等等!回來。」王安似乎又想到了什麼,「找人盯着點兒喬布斯,還有mdore的老闆,他們應該也都被顧驁的大放厥詞擠兌得不好過。看看他們是什麼反應,有時候髒活兒就該大家分攤着做,不能讓我們一家出力。
如果他們肯出力,那就直接讓他們出力,如果他們沒反應,那你就托那些平時跟蘋果關係也不錯的科技媒體來發聲,咱可以出公關媒體的錢,但是這個人得讓喬布斯去得罪。」
「可顧驁恨的是我。喬布斯又沒得罪他,就算蘋果這次被波及了,也只是被殃及池魚的吧?」王列不確定地碎碎念。
王安有些狐疑:「喬布斯沒得罪他?你就得罪他了不成?我們跟顧驁有什麼過節?又沒有,不過是去年一些產業戰略座談會上,一些觀點之爭而已。他現在對個人電腦行業整體撕開一個口子,明顯是他想進軍這個領域,是純商業行為,跟誰得罪他有什麼關係?」
王列差點兒脫口而出,但最後還是憋住了。
他也不想讓病重的父親知道,顧驁只是有些爭風吃醋的得罪。
這種腦補沒有證據,別說出來了吧。
……
王安的預計果然與事實差距不遠,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即使重病養病期間,目光依然敏銳。
在王安電腦被股價折磨的時候,蘋果公司也因為資本市場的表現,頗有些不好受。
歷史上,1986年的時候,喬布斯就應該已經因為與ibm-微軟聯盟的對抗表現不佳,而被蘋果的董事會掃地出門了。
不過,如今因為顧驁跟王安的交戰攪局,局勢稍微有些變化,蘋果公司的那群短視的董事會,也看不清楚未來趨勢,暫時按兵不動,所以喬布斯還沒被趕走去荷里活投資動畫片。
暫時,喬布斯還得乖乖留在蘋果,正面應對挑戰。
4月份以來,因為顧驁的唱衰,蘋果公司的股價跟王安電腦差不多,陸陸續續累計下跌了將近兩成。
不過好在蘋果並沒有跟王安那樣經歷趕走創始人團隊、回購公司股票的資金缺口,所以股權質押比例不高。
股價跌一點只是暫時的名義財富縮水了,卻沒有爆倉的風險。
喬布斯本人的脾氣是有點暴君二愣子的,他也看了顧驁的着作,覺得顧驁說的道理都是對的,所以哪怕蘋果股價跌了他也懶得反駁。
不過他背後那群董事會成員就受不了了,為此又跟喬布斯大吵了一架。
畢竟喬布斯不在乎公司股價,那是因為他壓根兒沒打算賣過股票套現。而那些董事會裏的投機客可是經常要出貨操作的,他們能不關心麼。
大吵之後的結果,是蘋果董事會某些成員,瞞着喬布斯私下聯絡外部媒體資源,開始反駁顧驁造勢。
以至於後來喬布斯自己都沒搞明白,那些幫他說話的人到底是他自己公司的董事安排的,還是王安或者別的什麼人安排的,整體一筆糊塗賬。
……
王安安排的媒體活動了起來,蘋果董事會裏那些背着喬布斯私自組織反擊的董事也活動了起來。
雙方的招數還都差不多,都是想把顧驁那套理論擴大化,捧殺。
正所謂真理再多往前一步,就是荒謬。再正確的理論,那也是有適用範圍的,如果過度吹捧其一貫正確、無論什麼客觀環境都普遍適用,那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一時之間,美國投資界、產業界、科技界,《創新者的窘境》這本書的名字,知名度泛濫到了連證交所門口賣茶葉蛋的大媽都能叨嗶兩句的程度。
書的銷售量更是屢次突破原先預估的曲線,再創新高,眼看一個月之內就有可能破100萬。似乎你在紐約或者三藩市工作,你辦公桌上不擺一本《創新者的窘境》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人類。
這個熱度就有點誇張了。
從標普到其他好多投資評級機構,都紛紛把納斯達克上那些科技股的預估價位調低。到4月下旬的一天,納斯達克的整個大盤指數居然出現了小幅的下跌回調要知道這可是87年2季度的美股大牛市過程中,能讓納斯達克大盤整體單日小跌也是很不容易的。
當然了,作為傳統企業的紐交所股票大盤還是漲勢很好的,道瓊斯指數也是非常健康,受到波及的只有納斯達克,說明被懷疑的集中在科技股。
這樣一來,華爾街那些憤怒的噴顧驁譁眾取寵的聲音,也就掩飾不住了。
他們可以在顧驁說出實話、捧微軟壓王安的時候看戲撈錢,但不會看着納斯達克整體出問題雖然理論上,美國的金融衍生品那麼多,哪怕是做空某個股指也一樣能賺錢,但畢竟這種招數的適用面要狹窄很多。
能賺eazy money的時候誰會去賺難的呢。
為了面對這些亂流,顧驁也不得不再參加一些節目,澄清一下自己的立場。
他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一次訪談,並且《華爾街日報》方面還請了一些名校教授們,來跟顧驁切磋互動。
……
「顧先生,你好,我是《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埃德蒙.戴斯蒙德,很高興有機會採訪您。這兩位是普林斯頓大學商學院的丹尼爾.卡尼曼教授,和芝加哥大學經濟學院的理查德.泰勒教授。
我們注意到您近期發表的一些言論,造成了科技股股市的小小波動,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說的吧。」採訪一開始,華爾街日報的人就開門見山。
顧驁也不客氣:「很高興認識你們,埃德蒙,正如你所言,我覺得市場有些過度反應了,這是一種『羊群效應』,更重要的是他們誤讀了我的意思,把調低估值的打擊面擴大化了。
當然,這也怪我的着作里對於適用範圍說得不夠詳細,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只是說了我的觀點適用於哪些行業,而沒有說它不適用於哪些行業。解讀的人不該自己無限類推。」
「那麼,請您說說你覺得類推的限制邊界應該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