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眾人集合的時候,十三阿哥看着九阿哥身後的芙蘇妮,圍着她轉了兩圈,摸着頭說:「咦,九哥,這個奴才是哪個?我怎麼覺得挺眼熟的?」
芙蘇妮垂手道:「奴才舒穆祿豐士善,給十三爺請安。一筆閣 www.yibige.com」
十三阿哥恍然:「哦,你是九嫂的堂弟,來的時候沒見你啊,你什麼時候過來的?」
九阿哥見十三阿哥就要去拍芙蘇妮的肩膀,連忙按住他的手,黑着臉咳嗽兩聲,說:「這是你九嫂。」
十三阿哥的表情瞬間就僵硬了:「啊?這個……那個……真是九嫂?」
芙蘇妮板着小臉點頭:「十三弟,是我。」她瞅了一眼九阿哥,說:「爺不讓我笑。」
十三阿哥想起芙蘇妮平常笑的模樣,再看看她現在這身打扮,打了個冷戰:「九哥說的對,九嫂還是不要笑的好。」
不多時,太子到了,他看到芙蘇妮先是眼神一亮,接着就皺了皺眉:「九弟妹?真是胡鬧!」
芙蘇妮恭敬的道:「太子,奴才就是有些好奇,奴才保證只看不說,絕不讓人發現!」
芙蘇妮表面恭敬着,心裏頭卻在嘀咕,一開始太子看到他,眼神咋那麼亮呢?後頭又一瞬間就發現了她的身份,這眼力見兒,也太牛了吧。
九阿哥也道:「太子,只是閱兵,不是出征,小小忌諱,您就當不知道吧。」
太子就搖了搖頭:「九弟,讓孤說你什麼好?」
不過也正像九阿哥說的那樣,這只是閱兵,不是出征,並不是絕對禁止婦人前往,小小忌諱,戳穿了也不是什麼大事,樂得賣九阿哥一個面子,於是也就默許了。
少頃,康熙來了,他倒是不會注意那麼仔細,直接就前往視察水師。
其實芙蘇妮也不是非要去犯這個忌諱,只是,大清不管是要防備歐洲列強的侵犯,還是想要邁出征伐世界的第一步,這水軍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清朝這個時代,只要擁有制海權,就擁有話語權,她必須要看看大清現在水軍的情況,心裏才能有個數。
京口(鎮江)水師,分為左右2路,各設總兵1人,每路下轄2個水師營。每個水師營配備沙船28艘、水艍船8艘、犁繒船8艘,編制舵碇手220人、水手匠役492人。
今天康熙閱兵水師,不僅檢閱了水師路上作戰能力,還檢閱了他們在水面上的編隊等方面的情況。
這幾年,康熙加大了對各個水師的投入,但是,在芙蘇妮看來,這些沙船、水艍船、犁繒船還是太小兒科了,別說和後世的戰列艦巡航艦相比,就是和清末水師的戰船相比,也是差上不少。
大清的戰船研發設計,任重而道遠啊!
檢閱的時候,芙蘇妮一直板着臉,九阿哥還以為她是怕被人看穿身份呢,結果一回去,芙蘇妮就語氣沉重的道:「爺,咱們的戰船太落後了!」
「戰船落後?咱們大清的戰船,可是最先進的了!」
以九阿哥的眼光來看,大清的戰船已經非常雄偉了,周邊小國的船隻,還只是些小舢板呢。
芙蘇妮冷笑道:「大清的船隻,能進行遠洋航行嗎?明朝永樂年間,三寶太監下西洋,那等雄壯威武的寶船才勉強入得了眼,大清現在的船隻,是真的不行。」
九阿哥有些無奈:「可是三寶太監那時候的遠洋船隻,圖紙已經失傳了,想要復原,何其難也!」
「再難也要去做!」芙蘇妮說:「爺,你相信妾身,大清的敵人,必然是從海上而來!如今汗阿瑪已經開始重視火器的研發,只要繼續堅持下去,在陸地上,大清不懼任何人!可是海上不行。」
「大清的海岸線太過漫長,如果沒有幾支強有力的水師,敵國完全可以從大清任何一處海岸線登陸,而咱們一旦失去了制海權,那漫長的海岸線就是咱們的負累。」
「芙兒,你一直說大清的敵國,可是,大清哪裏來的敵國?就是你一直推崇的歐羅巴諸國,如今各方面也都遠遠不如大清,更別說他們每一個國家國土面積都小,人口也少,如何能是大清的對手?」
「不,爺,您相信妾身,大清和歐羅巴諸國,早晚會有一戰!妾身雖然不能測國運,但還是能模糊的感覺到一點的。」
九阿哥神色大變:「芙兒是說,歐羅巴諸國,有可能會危及大清的國運?」
說到國運,由不得九阿哥不動容,尤其是從芙蘇妮這位「仙人」的口中說出,更讓他無比的相信。
芙蘇妮神情凝重:「歐羅巴諸國和大清,遲早會有一戰!如果能贏得這一戰,那麼大清就能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第一霸主!如果大清輸了這一戰,好一點從此龜縮一隅,搞不好,就要淪落為二三流的國家,任人欺凌了。」
想起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芙蘇妮依然難以忘懷。既然老天爺讓她回到了清初,給她留足了追趕的時間,那她就絕不會讓歷史重演!
九阿哥神色變幻,咬牙道:「若果真如此,那爺明天就上摺子,請求汗阿瑪收羅天下造船名家,共同研製更加優秀的戰船!」
芙蘇妮想了想,忽然道:「造船說到底,也是一門格物學,如今京城和江南各有一所格物院,何不將新式戰船作為兩所學院的研究題目,讓學院的師生們去比賽一番,看誰先製造出性能更好的戰船來。可以請汗阿瑪下令,在造船過程中立下大功的,可以破格選入工部任職,並獎勵若干金銀。想必如此一來,兩艘學院的師生們定然會更加盡心。」
九阿哥大喜:「芙兒這主意好!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民間廣泛徵集造船圖紙,只要上交有用圖紙的,也給予重獎!」
芙蘇妮道:「如今匠人不能參加科舉,完全可以請汗阿瑪下旨,捐獻有功的,可以恩蔭一位子弟參加科舉。」
康熙雖然建立了兩所格物院,但是在教育方面,還沒有大肆改革,科舉依然只對士和農開放,而工、商子弟,依然不得參與科舉。
如果能給予獻圖之人科舉名額,定有人蜂擁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