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第二婦幼保健院,高級護理病房內。
陳今手中抱着一名嬰兒,臉上露出慈祥的微笑。
生了。
比預產期晚了五天。
蘇芸也生了,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不過這當中發生了一點波折,為了寶寶更健康一些,蘇芸打算嘗試順產,但預產期都過了幾天,寶寶還是沒有進入骨盆,醫院檢查一番後,醫生發現羊水過少,不具備順產的條件。
為避免危險,只能選擇剖腹產。
陳今便有了一個女兒。
私下裏老媽有些憂慮「剖腹產生育的話,中間要隔三年才能生二胎,慢慢把刀口養好,而且二胎也只能剖腹產……蘇芸今年29歲了,過了三十,小孩就沒那麼容易懷上了。哎,現在的年輕人啊,一個個都不聽勸,早點結婚該多好?」
她這不滿主要是對着陳今來的。
「媽你別這麼說,現在的年輕人,玩的時間都不夠,誰願意背這麼大的負擔。再說媽你生我不也快28了麼?」陳今說道。
「我那個時候管得嚴,不能生二胎,晚點沒有關係。現在不說二胎,生三胎、四胎都不怎麼管。再說你的公司做的這麼大,孩子多幾個比較好。」何麗有點碎碎念道。
陳今詫異地看着老媽,沒想到老媽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變得有些焦慮起來。
而除了星海科技,陳今還有一整個的星球,這些都需要有人幫襯或者繼承,他豈不是得更焦慮?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起伏與沉澱,陳今的心態反而調整了過來,不再想以前那麼走火入魔了。
他現在有一子一女,可謂兒女雙全,基本盤已經穩固了,那種輕飄飄的感覺已經沒有了。
剩下的他不會再去強求,有多少是多少……他的生命註定是漫長的,不應被俗人的煩惱所困擾。
病床邊,把孩子放到她的枕邊,握着女人的手,親了親她的手背「蘇芸,辛苦你了。」
女人的臉色有些蒼白,不時露出一絲痛苦……剖腹產手術過程中不痛,幾乎感受不到痛苦孩子就下來了,但麻醉的作用過去後,接下來三天非常難捱,刀口陣陣疼痛。
順產則是疼痛幾個小時,但很快就能下地。
總之對女人而言,不管以那種方式生育,都宛若一道鬼門關。
「老公,我有點不想再生了,真的好痛。」
「行行,依你,都依你。」陳今微笑道,不想給她太大的壓力。
女人點了點頭,略微放鬆了一些。
最難熬的三天過去後。
蘇芸可以下地了,臉上有了血色,狀態明顯好轉了不少。
陳今便問她道「對了,孩子的名字你想好了麼?孩子叫什麼名字?」
關於名字他跟蘇芸探討過很多次,想了很多名字,但都覺得不怎麼合適,尤其是陳今,想出的名字足有二十多個,想着如果是男孩,就叫「陳宇宙」;如果是女孩,就叫「陳銀河」或「陳星爆」……都非常的霸氣。
也全部慘遭蘇芸的否決。
索性陳今選擇了放棄,讓蘇芸自己想兩個好聽的名字,他這個取名癌,徹底放棄治療了。
「就叫她陳星月吧。」
蘇芸看了看身旁的女兒道「我也不太會取名字,想着如果是兒子的話就叫『陳星陽』,如果是女兒的話,就叫『陳星月』……你覺得這名字怎麼樣?」
「陳星月……」
陳今呢喃一聲,點了點頭「可以,這個名字不錯。」至少比他想的名字正常多了。
而且小名也很好取,月月,小名就叫月月。
「月月,我的小寶貝,我的乖乖小棉襖。」
陳今逗了逗自己的女兒,臉上滿是幸福與滿足。
……
又過了四五天。
蘇芸以及孩子都出了院,轉移到了一家高檔月子中心,在月子中心內,完成術後的恢復,接受專業的調養。
老媽何麗也在月子中心裏陪護。
陳今有自己的事情,當然不可能天天陪着,所以就獨自回了家,偶爾去看望她們。
他也就有了寶貴的、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去處理一些特殊的事情。
尤其是海爾法星球那邊的事。
……
海爾法星球。
大坑基地。
陳今的本體十分難得地來到了這裏。
並且皺起了眉頭,感到很是棘手。
因為人工智能女媧與愛麗絲,遇到了堪稱「致命」的困難。
這一困難,讓她們得到大一統公式,得到腦晶人的先進飛船之後,除了量子計算,她們再也沒有拿出多少高價值的科技。
比如人造引力與反重力裝置。
比如力場護盾、力場空間、力場武器。
比如體積更小、性能更高的下一代核聚變反應堆。
這些前沿科技的研究,或多或少都陷入了困難或者瓶頸當中。
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突破。
女媧說道「主人,我們比較有把握取得成功的,是下一代的聚變反應堆,但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啃下。」
「其他高等科技耗費的時間更長,如人造引力裝置,我們至少需要五十年。而小型力場護盾、力場空間、力場武器,不知道能不能在100年內取得突破。」
「至於更高等的空間技術,我們還沒有取得半點頭緒。」
「實際上,限制我們科研效率的,已經不是物質,我們能搭建出任意的實驗環境出來,有條件去驗證任何物理公式與數學假設。」
「但我們缺乏『想像力』、我們很難『創新』,我們只是工具,卻不是造物主。」
「高等科技的研發過程中,在很多需要『創造力』的地方,我們陷入了瓶頸,對很多問題無能為力。」
「雖然我們有了接近無限的運算力,我們的研發進入卻依然緩慢。」
「主人,我們需要『想像力』的加入,我們需要『造物主』的輔助,否則我們很難快速快發展。」
陳今點了點頭,他理解了女媧所表達的意思。
科學進步是靠『想像力』推進的,這點毫無疑問。
在顯微技術不夠發達的上個世紀初,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模型」,原因是他夢到了一個分成多層的蛋糕,隨即推測出了原子的結構,與實際的原子完全相符。
化學家門捷列夫,在所有化學元素都未尋找齊全的情況下,推測出了「化學周期表」。
眾多科學家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是在沒有實驗條件的情況下,提出了這個假說,成了科學界較為公認的結論。
這些科學家就像一個個「先知」一般,僅僅憑藉「猜測」,便提前窺探到了這個世界的眾多真理。
他們往往在沒有實驗條件前,便猜測到了一個正確的公式或理論,提前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計算機具有這個能力麼?
計算機猜得到未來的真理麼?
顯然,要是有的話,人工智能女媧、愛麗絲,就不會在陳今面前,表達她們的無奈了。
陳今也必須想出一個辦法,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