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允厚還沒有從黃立極、袁可立帶回來的消息中清醒過來,便收到了崇禎召見他的命令。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郭允厚很快便恢復了冷靜,跟着王承恩來到了主敬殿。
朱由檢和郭允厚打了招呼,讓他坐到了豐城侯的對面,這才對着兩人說道:「關於配給制制度的實施,在勛戚和保定、真定、河間、順德、廣平、大名六府士紳地主中遇到的阻礙,豐城侯這邊已經向我匯報的很詳細了。
郭先生也應當清楚,山東三藩對於配給制中糧棉徵購政策的阻礙,應當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各省的士紳地主,都會盯着北直隸的士紳地主的行事,以此作為標準來決定,他們對於朝廷頒發的配給制政策的接受程度。
而北直隸的士紳地主,說到底還是這南邊的六府勢力最為強大,他們不是依附在勛戚的門下,便是和某些勛戚結成了親家,有些人甚至和宮內也有聯繫。
他們若只是單獨一個人,自然會老老實實的服從於朝廷的命令。但是現在他們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形如一個整體,在這種情況之下,某些人往往會錯誤的判斷形勢,以為自己的力量可以對抗朝廷的力量。
雖然在朕的眼裏,即便是這些士紳地主和一部分勛戚、太監聯合在一起,也只是一隻不自量力想要攔截馬車的螳螂。只要我們拿出決心來,馬車必然是能夠從螳螂身上碾壓過去的。
但是,北直隸的士紳地主和京中的勛戚,畢竟還是朝廷的支持者,如果我們不說一聲就這麼碾壓過去,首先就會削弱朝廷自己的力量。
而且他們在當地都是有名望的大戶豪族,依附於這些大戶豪族的百姓不知有千萬戶。在這些百姓眼中,這些數輩子和他們打交道的大戶豪族,才是朝廷在當地的代表。
一個從來沒有和他們有過直接聯繫,在數百乃至上千里外發來的一封文告,如果沒有這些當地大戶豪族的認可,是無法被這些平頭百姓所相信的。
所以,朕以為朝廷需要先分化,勛戚、士紳大地主和當地中小地主、普通百姓之間的關係。只有當他們之間對立起來,朝廷才能通過地方官府以仲裁者的身份插手地方,掌握這些地方縣以下的統治管理權力,將配給制度落實到每一個村子裏去。」
對於崇禎放棄了以力破局的解決方式,豐城侯和郭允厚都在心裏鬆了一口氣,郭允厚隨即試探的向皇帝詢問道:「陛下說要分化這些人,不知是不是已經有了全盤計劃了呢?」
朱由檢想了想說道:「全盤計劃麼還沒有,但是這些天來的思考,倒是有了一個解決的思路。
我們要解決的北直隸反對配給制的聲音,其實可以將反對者分成四類人:投資棉紡織業的勛戚、士紳、商人;擁有大片良田種植棉花求利的地主;擁有大片良田依舊保持舊式自給自足經濟的地主;還有人數眾多,但是土地面積不及前兩者的中小地主。
朝廷頒佈配給制的目的,一是為了保障北方民眾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便是保障棉紡織工坊、糧食加工工坊等行業能夠獲得足夠的工農業原料。
郭先生應當有所了解,伺候一畝小麥,大約需要農人投入4個工作日;伺候一畝棉花,大約是小麥田一倍的勞動時間。
一對夫婦在北直隸耕作50畝上田,如果是自家的田地,便能夠收穫50石小麥,現在市場上每石小麥1元,扣除成本可得44元。平均一下,便是每人年入22元,要是田地不是自家的,還要減去地租,所得就更少了。
但是一名婦女在棉紡織工廠幹上10個月,也能獲得30元的收入了。而她在這10個月內所創造的價值,起碼也是她所獲酬勞的一倍以上。
可見,只要這些工坊有足夠的原料,把這些農人招進工廠內勞動,比讓她們在田地里幹活,能夠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來。民眾創造的財富越多,國家就能收取更多的稅金,以緩解我們所面臨的財政困境。
而且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讓大量的民眾處於失業狀態,不但意味着無形中損失了大量的活勞動,還需要國家拿出可貴的儲備糧食來餵飽他們,這一來一去便是雙重的損失。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應該清楚的知道,朝廷今後的工作目標是什麼了。
對於朝廷來說,發展農業生產的目的,一是要保證我們能夠獲得足夠養活所有人的糧食;二便是為工業生產提供足夠的原物料。
所以,我們要打破現在農村中一切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讓我們的農業變成,以交換商為目的的市場經濟的一部分。
從這個目標出發,第一、二類人都是我們可以拉攏的對象,而第三、四類人則是我們必然要進行打擊的對象。」
崇禎說到這裏時稍稍停頓了下,觀察了下郭允厚和豐城侯兩人的表情,發覺他們臉上並沒有什麼變化,這才繼續說了下去。
「第一類人想要的是降低糧棉價格的上限,特別是棉花的價格;第二類人想要的卻是提高糧棉價格的下限,他們最在意的同樣也是棉花的價格。
而第三、四類人對於我們制定的價格並不感興趣,他們只會將自家田地里的產出囤積起來,直到市場上的糧棉價格漲到他們期待的價位。
之所以後兩類人和前兩類人的表現有這麼大的差異,就是在於,後兩類人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超出他們需求的糧棉,要不要用於交換,對於他們的生活構不成什麼影響。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需要做的,便是拉攏第一、二類人,打壓第三、四類人。最終將所有的地主都變成,為市場生產商糧、商棉的農場經營者。
配給制度並不單單只是,將有限的糧食集中起來,進行最有效率和兼具公平的再分配。它同時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工廠,能夠獲得穩定原物料的手段之一。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朝廷的利益和第一、二類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可以和第一、二類人進行接觸,確定糧棉的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從而確保大家在這個共識的範圍內行事,而不是互相損害對方的利益。
而對於第三、四類人,朝廷也沒有必要直接出手。我們可以允許一部分人成立糧棉收儲公司,由朝廷對他們頒發特定範圍內徵購糧棉的執照,讓他們獲得配給制度實施後的一部分利益,從而讓第三、四類人對朝廷的不滿,轉移到這些執行者的身上去。
當然,對於成立這些收儲公司的人員,戶部要進行嚴格的挑選,要儘量挑選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人員來建立。不要選擇,想要通過糧棉徵購獲得利益,卻又要朝廷去給他們站台的那些人…」
如果是兩年前聽到皇帝的這番言論,郭允厚一定會覺得這是一個少年人的胡思亂想,把國家大事當成了過家家的遊戲。因為他自己就是這類自給自足的士紳地主中的一個,光靠老朱家給的那點俸祿,他早就喝西北風去了。
因此這個政策都不用拿出去討論,他自己便要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崇禎的主張,以保護自己的家業了。就算他那時已經上任戶部尚,他也不會覺得國家財政出現問題,和戶部有多大關係。
若是放在一年以前,對於皇帝的這番言論,他也許會理解,但卻不會表態支持。因為和那些自給自足的士紳地主相比,前兩類人的力量未免太微不足道了。
當然他也不會完全否定皇帝的主張,因為管理國家財政的權力歸屬於戶部,不僅極大的提高了戶部在朝廷上的地位,也給戶部的官員們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利益。
可以說,在一年前戶部官員們已經率先脫離了,要依靠家中田宅出息補貼自己的遊宦生涯了。光是三大銀行、股票、債券的連續出現,就已經讓戶部的官員們從中獲取了,相當於某些官員家中田地十幾二十年的產出收益。
在獲得過這樣的高額灰色收入之後,戶部官員對於每年田地里的那點固定產出,便有些看不上眼了。他們開始熱衷於自己的工作,或者說是積極的拓展着手中的權力外延。
皇帝的主張,將會給戶部一個拓展權力的機會,作為戶部尚的郭允厚自然不會完全否定,但是他會建議皇帝將目光放在那些小地主和自耕農身上,而不是試圖挑戰人數眾多的普通士紳階層。
但是到了今天麼,郭允厚思索了許久,都找不到要反對皇帝主張的理由。今日的戶部已經成為了,一個內部凝聚力相當強大的部門。
這不僅僅在於,戶部率先建立起了一個更為緊密的組織管理體系,也在於現在戶部獲得的權力效益,已經通過集中後的再分配方式,較為公平的分配到了每個戶部官員的手中。
原先那種層層進貢式樣的封建官僚體系已經差不多瓦解了,部門的利益第一次出現在了官員個人利益之前,即便是戶部尚的郭允厚,現在也很難以損害戶部利益的方式去推行某項政策。
出現了這種狀況原因便是,當皇帝在戶部推行會計準則之後,曾經一個官員或是幾個官吏合謀,就能處置一項事務的方式就被打破了。
沒有一整個戶部部門的齊心合力,進入戶部的事務就很難進行違規操作,除非某些主要官員願意為此承擔責任。然而大明的官僚系統發展到現在,絕不承擔任何風險,便是這些官員們的行為準則,因此戶部整個部門的團結也就成了六部中難得一見的景象。
推動配給制度,收益最大的便是戶部下轄的糧食部門,戶部官員們怎麼也不會放棄推動這項政策的。而在戶部的官員看來,京畿附近的地方,普通士紳的力量其實已經及不上那些投資工商業的士紳了。
在這個時代,能夠投資工商業的士紳商人,本身都是些身家極為豐厚的大地主。至於京畿以外的地方,某些官員實在是看不到這麼遠,畢竟那些地方再怎麼鬧騰,也不會把火燒到京城來。
郭允厚反覆思量了之後,終於還是決定支持皇帝的主張,利用第一、二類人去打擊第三、四類人,從而為配給制度的實施清除掉阻礙者。豐城侯的心裏可沒有這麼多考慮,在皇帝說完之後便大聲讚美了這個主意,再次表現了他對於崇禎的無限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