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聽完了惠世揚的闡述之後,朱由檢卻搖着頭對他說道:「惠侍郎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朕以為,光是憑藉對於某人的忠誠,和維護天理人倫的信念,是不足以領導大明的刑部。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惠世揚的眼皮頓時跳了跳,不知自己剛剛的表述中哪裏出了問題,就在他想要說些什麼的時候,朱由檢似乎覺察到了他的情緒,對他擺了擺手示意他繼續聽下去。
「…朕不知你是怎麼看待刑部的,不過在朕看來,刑部作為一個朝廷的一個組織機構,自然會有維護自己利益的需求,這顯然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
而身為這個組織機構的領導人,自然要先學會如何分辨,自己領導的這個組織的根本利益是什麼。
一個無法維護組織利益的領導人,必然會被組織所拋棄。一個被蠅頭小利所迷惑的領導人,也許會讓整個組織陷入到泥潭之中。
所以以上這兩類領導人,都不是朕所需要的刑部尚。朕這麼說,惠侍郎是否能夠理解?」
惠世揚自動忽略了從皇帝口中吐露出來的一連串新名詞,他只記住了一個核心問題,於是向着崇禎疑惑的問道:「陛下所說的,刑部的根本利益,究竟是什麼呢?」
朱由檢想了片刻,隨即回道:「刑部的根本利益自然是維持自身的存在,但是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白,刑部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個體,它是朝廷的一部分。
比如,刑部實施律法的權力來自於朝廷的授予;刑部實施律法所需的資源和人力,同樣來自於朝廷給予的撥付。
所以刑部和朝廷的關係,就如同是嬰兒和母親的關係。沒有了朝廷這個母親的養育,刑部也是無法獨立生存下去的。
是以,刑部想要讓自己生存下去,首先就要維護朝廷的利益。忠誠於朕也好,維護天理人倫也好,都及不上維護朝廷利益更為重要。
因為一旦我們失去了朝廷,不管是朕還是刑部,又或是你眼中的天理人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
所以在朕看來,刑部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貫徹朝廷的意志,為朝廷發佈的各項政策保駕護航,打壓那些企圖反抗朝廷政策實施,打擊朝廷威信的個人和團體。」
惠世揚聽完之後,久久不能言語。他並不是覺得皇帝說的不對,而是覺得皇帝說的似乎太過深刻了一些,並不像是一個自幼沒有經過系統教育的皇子能夠說的出來的。
當惠世揚還在思索,皇帝這番話語究竟是來自於誰的教導時,看着沉默不語的惠世揚,以為這位刑部侍郎也許被自己過於超前的話語所驚嚇到了,朱由檢不由稍稍緩和了語氣對他說道。
「當然,以上這些話語不過是朕的一點淺薄之見。所以惠侍郎有什麼不同意見的話,也可以說出來給朕參考一二。朕以為,若是你我君臣之間連思想上的交流都沒有,恐怕很難形成在政治上的默契的。」
惠世揚趕緊低頭說道:「不,陛下。臣以為陛下說的很對,若是刑部不能維護住朝廷的利益,刑部自然也就失去了對於朝廷和陛下的意義。
臣此前還是想的過於淺薄了些,陛下目光如炬,剛剛的提點倒是讓臣猶如醍醐灌頂,茅塞大開啊…」
看着在自己面前溫順無比,一味曲意奉承的惠世揚,如果不是一早看過了他的資料,朱由檢差點就要將他看成是,一位無害的諛臣了。
這位當初在自己父親死後,單身入宮說服王安,將天啟從李選侍手中奪回,從而讓東林黨人贏得了擁立之功的首功之臣,怎麼看也不是一個膽小怕事的阿諛之人。
雖說此人在黨爭最激烈的時候,同東林諸君子一起關入了天牢,卻令人意外的存活了下來。但是據崇禎的了解,這位在天牢內並沒有出賣任何人,特別是閹黨一直希望他咬出的張潑。
雖然在閹黨的酷刑和壓力之下,惠世揚的態度軟化了下來,使得魏忠賢等人以為可以收服他,所以沒有將他同其他東林君子一起處理了。
隨着崇禎的登基,惠世揚也終於從天牢中釋放了出來,最後還恢復了職位。但是他在天牢中的那段經歷,使得不少東林黨人懷疑他出賣了被閹黨處死的諸君子,因此對他採取了疏遠的態度。
而這位返回朝中之後,也一改往日事事高調的作風,在刑部侍郎的位置上沉寂了許久,到了現在卻露出了想要競逐刑部尚的意思,顯然他的心思並不如外表看起來這麼的溫順。
不過朱由檢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一個有心計和能力的刑部尚,總好過一個聽話但卻無能的寵臣。
刑部作為僅次於軍隊的國家暴力機構,若是一直運轉不暢,就無法發揮出暴力機構應有的作用。這對於朝廷,對於崇禎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一個能夠替朝廷政策保駕護航,又能夠對朝廷內部官員設立底線,加以牽制的刑部,方才是今日大明所需要的刑部。
以惠世揚的能力,當他成為了刑部尚之後,作為強力組織的刑部地位,應當不會低於袁可立在位的時期。
當然,以他的能力,如果登上了刑部尚的位置,卻試圖阻擾改革進程的話,也會讓崇禎感到不小的麻煩。
思考了一陣之後,朱由檢看着惠世揚不由微笑着說道:「那麼惠侍郎先看看這份文件,這是戶部從本年度開始,打算實施的實物配給制,朕希望你能從刑部的角度,給出一些如何協助的意見。」
惠世揚從皇帝手中接過文件,正打算翻看時,朱由檢卻制止了他說道:「這份文件你可以帶回去慢慢看,待你從關外回來,再將意見交給朕就是了。
不過朕要先提醒你一句,配給制尚沒有對外發佈,所以朕希望交給你的文件不要流傳出去。你作為刑部侍郎,應當清楚什麼叫保密制度的,所以朕也就不再多說了。
另外,你這次前往關外,除了處理孫得功一案之外,也可以順便關注下,遼西地方正在進行的肅反案件。
遼西邊鎮乃是後金入關最為便捷的通道,因此朕希望這次肅反能夠將孫得功之類的敗類先清洗一遍,免得我大明邊鎮中再出現,如孫得功、李永芳這樣的漢奸敗類…」
「臣明白了,臣這次出關,一定會將陛下交代的事情辦理妥當的…」惠世揚立刻起身向着崇禎躬身行禮,欣然接受了皇帝的命令。
待到惠世揚離去之後,王承恩才小心的向皇帝說道:「陛下,這惠元儒心思詭秘,他可不是袁尚這樣有節操的君子,恐怕未必可以被陛下所信任。」
朱由檢看着王承恩笑了笑說道:「朕信不信任他,其實沒什麼打緊的。重要的是,首先他有沒有這個能力掌控刑部;其次他願不願意支持朝廷的改革。
否則,就算是朕找個可以信任的人坐上刑部尚的位置,也未必能夠保證,刑部能夠照着朕的心意運轉起來。
只要他能夠交出一份讓朕滿意的答卷,那麼朕不會介意他心裏想些什麼。而只要他寫下了答案,就等於是在朝中表明了立場,和那些反對改革的官員劃清了界線。
如果他想要先討好朕,登上了刑部尚之後,再想重新倒戈回去,那就是壞了自己的名聲。一個兩面三刀之徒,恐怕誰也不會待見他,想要拿下他,也不會是多麼為難的事…」
崇禎三年四月一日,天剛蒙蒙亮的清晨,在京城東面觀星台附近的貢院東、西街上,已經是人滿為患了。
今日正是會試開考的日子,站在京城貢院前的,不是提着烤籃的士子,便是叫賣早點的小販和維持秩序的巡警。
崇禎元年的恩科試後,按照科舉的規則,第二次會試應當在崇禎四年開始。不過,崇禎二年和三年,皇帝以朝廷淘汰昏官庸吏,導致官員缺口太大為由,連續在北京召開了科舉補試。
原本三年一次召開的會試,突然就多出了兩場科舉考試。以大明疆域的遼闊面積和低下的交通手段,這兩場考試自然對北方的士人較為有利。
崇禎二年的會試因為通知的較晚,最終只有北方數省和江南幾省的士子趕到了京城參加考試,參加人數大約為往年會試人數的一半,但錄取人數也還是達到了200多人,略高於平常的會試。
因此,到了崇禎三年,上京參加考試的士人明顯就多了些,站在貢院街道上的士人,足有3000有餘。不少人天色未亮便已經提着燈籠在貢院門口等候了,一心只想要早些入場。
站在貢院內明遠樓上觀望院外情況的考官們,此刻正圍在正副主考禮部侍郎周延儒和吏部郎中袁繼咸身後。
袁繼咸看了看樓內的時鐘之後,便拱手對着周延儒說道:「周主考,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開門了?」
周延儒同樣看了一眼時間,方才點了點頭說道:「也好,此次科舉規則改了不少,就讓他們先進來熟悉熟悉情況好了…」
等在貢院門口的考生們正檢查着隨身攜帶的文具時,只聽得「吱吖」一聲,貢院的朱漆大門突然打開了。
一名低階官員從門內走出,站在台階上負手站好後,便抬頭對着門前街道上站立的考生們大聲的喊道:「三年會試正式開考,參加考試的考生都排好隊伍,每五人為一夥進入貢院。不得喧譁、不得爭執、違者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