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德蒙·唐泰斯帶着改名為鄭和號的西班牙大帆船回到天津時,站在船頭觀察航道的他,發覺同他3、4個月前離開天津時相比,海河兩岸似乎又多了許多建築。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自金鋼橋以下的三岔河口至大沽口的河道是為海河幹流,這段河道全長76公里,河面寬達近200米。由於河身遷回,類似羊腸,故又名沽河,以沽多而得名(陸地三面臨水,其突出部分曰沽,即相當於河曲中的凸岸)。海河有七十二沽之稱,這些沽地都是適宜修建河港的地方。
由於此時海河的五大支流的水量都是匯聚到海河幹流出海,因此平時寬約200米的海河幹流,到了汛期洪水泛濫的時候,常常可擴充到4、500米。
為了減輕海河幹流的洪澇災害,去年除了在海河幹流兩岸修建加固了堤壩,在上游地區大建水庫蓄水分流之外,海河治理工程指揮部還維護並新開挖了,四女寺減河,哨馬營減河、捷地減河、興濟減河、馬廠減河、青龍灣減河和筐幾港減河等以分流支流的水量。
在這一番整治之後,雖然還看不出有什麼效果,但是海河的航運效能卻大大增加了。現在300噸以下的船隻,可以直接從大沽口航行到三岔河口的金剛橋下,這座南宋時修建的石拱橋雖然看上去有些殘破,但是卻依然承載着溝通海河兩岸百姓交流的重任。
不過隨着天津港的開埠,海河兩岸的貨物運輸也日益頻繁了起來。這座金剛橋距離天津衛城東南的新商業區太遠,且也狹窄了些,是以在天津衛城以東建一座新橋,已經成為了天津士紳百姓最熱門的話題。
不過對於朝廷來說,現在海河上最為重要的碼頭只有兩處,一處是大沽口的軍用碼頭,一處便是天津衛城東南處,大直沽對面的紫竹林碼頭。
大沽口的軍用碼頭自不必說,那裏靠河臨海,再大的船隻也停泊的下。而紫竹林碼頭這裏,因為水面遼闊,同樣可以停泊千噸以下的大帆船。
原名為「聖胡安號」,現在則被稱為「鄭和號」的西班牙大帆船,可以暢通無阻的直接航行到紫竹林新碼頭處。而對岸的大直沽,則是天津舊有的漁船碼頭。
紫竹林位於馬家口海河西岸,原本只是幾戶人家居住的小村子。因為此處距離衛城較遠,所以居住在當地的人員不多。附近除了蘆葦盪、溝渠、田地之外,並沒有什麼建築物。
所以內府便購下了此次臨河的上千畝土地,在紫竹林附近沿河規劃了6處停靠碼頭,長約1500餘米,而新碼頭和衛城之間,便是天津市政廳規劃的新商業區。
在愛德蒙·唐泰斯駕船出海之前,新碼頭不過僅僅完成了一處,而其他地方還在用石塊和木樁填平河邊的低洼處。但是當他再度返回時,兩座新碼頭已經投入了使用,而其他四處碼頭也顯露出了雛形。
僅僅兩處新碼頭的投入使用,紫竹林碼頭區的熱鬧繁華,已經壓倒了對岸的舊碼頭區。這種施工的效率,讓見慣了共和國修建工程的荷蘭人也為之讚嘆不已。
在他看來,同阿姆斯特丹完全依賴於商人組織的建築隊相比,中國官員驅使百姓修建大工程的效率顯然更高一些。畢竟前者修建任何工程都需要考慮回報,因此修建時並不會做出一個完整的規劃。
而中國人則是把整個碼頭區規劃完成後,就開始投入施工,他們並不需要像那些商人一般瞻前顧後,時不時的要中途停下來進行籌款,或是因為資金不足而縮小建設規模。
共和國修建公共工程的方式,雖然較為靈活,且利用資金的效率較高。但是也有缺乏規劃,導致重複建設和中斷建設的項目較多,從整體上來看,建設成本並沒有減少多少。
而中國人以官府作為主導的公共工程建設方式,雖然有浪費和過於超前的一些問題,但如果能夠進行妥善的規劃和決策,那麼不僅能夠大大的減少建設成本,還能極大的提高建設效率。
當然,在愛德蒙·唐泰斯看來,共和國和中國的公共工程建設方式固然有着各自的優缺點,但是同東西方的其他國家相比,已然領先了太多。
愛德蒙·唐泰斯在紫竹林1號碼頭下了船後,便同等候在碼頭上的內府管事作了一個簡單的交接。他此次帶着「鄭和號」出海,除了攜帶一隊地質勘探人員前往東江鎮,便是協同東海巡閱府麾下的船隊北上鯨海,對庫頁島北部和黑龍江入海口地區進行征服和調查。
當然,他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攜帶兩個班級的海軍士官生出海試航。讓他們熟悉下什麼是海上航行,此外便是磨合海軍士官生、明軍水師官兵及大帆船留用舊有水手之間的關係,讓他們儘快的熟悉起來,以形成本艦的戰鬥力。
這艘載重500餘噸的「鄭和號」,是典型的西班牙大帆船,長寬比為4:1,船型是一道優美的弧線。但是在被送到天津後,天津造船廠的工匠們除了對其進行了一次大修,以便全面測量這艘船的比例之外,還參照英國船隻的樣式對這艘船進行了更改。
在崇禎的親自審批下,帆船前方高聳的船首樓被拆除了,原本擁有二層結構的船尾樓,也被拆除了一層。船上的24門火炮,則被更換了其中八門口徑過小的火炮。經過了這些變更之後,這艘船自然就變得有些面目全非了。
愛德蒙·唐泰斯原本甚為反對這樣的盲目修改,畢竟中國人並不熟悉遠洋航海的風險,而西班牙大帆船卻已經存在了上百年,有着豐富的航行成功經驗。更何況,現在的海戰依然還是以跳幫戰術為主,雖然德雷克率領的英國海軍用火炮消滅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但是並沒有改變歐洲各國海上作戰的基本方式。
荷蘭的幾位海軍名將,依然使用着古老的跳幫戰術同西班牙艦隊、英國艦隊和海盜船隊進行作戰,並屢屢取勝,牢牢的控制着共和國的外海,這也是西班牙人始終無法收復低地地區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名荷蘭人,愛德蒙·唐泰斯是荷蘭海軍現在推崇的近戰混戰派的支持者。所謂近戰混戰派,就是主張戰鬥中隨時選擇有利時機,允許分艦隊指揮官或軍艦指揮官率領艦隻離開編隊,充分發揮下屬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集中攻擊敵方的部分軍艦,來贏得海戰的勝利。
混戰派認為,己方船隻要儘可能的接近敵方船隻,在近距離下以2-3隻船隻的炮灰對地方單艦進行集火攻擊,摧毀了敵艦的士氣之後,便立刻展開跳幫作戰,徹底奪取敵船。
愛德蒙·唐泰斯所主張的混戰戰術,同朱由檢一直提倡的,海戰中必須從頭到尾保持戰鬥隊形的主張相反。但是朱由檢並沒有立即否決這種方式,畢竟他對於海戰的了解,只是存在於歷史和籍之中,而愛德蒙·唐泰斯卻是真正的從海戰中成長起來的實戰指揮者。
經過同愛德蒙·唐泰斯的數次溝通,還有總參謀部成員的數次討論之後。朱由檢終於了解了,現在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人為何要如此推崇近戰混戰戰術了。
一是現在的火炮威力和射程都不足,編隊戰術將會浪費己方大多數火炮的射擊。而火炮的威力不足,使得光用火炮進行攻擊,並不能使得敵船失去戰鬥力。只有在火炮打擊了幾輪之後,進行跳幫肉搏戰,才能徹底的消滅一隻船隻的抵抗能力。
二是涉及到戰利的關係。海軍是一隻昂貴的兵種,光憑藉國家發放的微薄俸祿,是無法挽留住那些經驗豐富的船長和水手的,畢竟商船的酬勞要比海軍高的多。只有在戰爭中能夠獲得戰利,才能讓這些船長水手樂於被國家所驅使。
就算不計算船上裝載的貨物,光是一艘船隻本身也起碼價值數萬荷蘭盾。因此與其把一艘船隻擊沉,倒不如把俘獲的船隻獎賞給有功之人,使得海軍將士樂於參與戰爭。
更何況,現在的遠洋航海就是一場冒險,即便是歐洲經驗豐富的航海家們,也常常因為遠洋航行中出現的各種自然災害和疾病而亡故。如果船長和水手沒有直接面對死亡的勇氣,那麼大明就無法培育出真正的遠洋航海家。
愛德蒙·唐泰斯的理由終於說服了朱由檢一半,還有另一半則是因為他了解,隨着時間的變化,火炮製作技術的上升,近戰混戰戰術必然是要消亡的。海盜式樣的戰術,必然要讓位給擁有充足後勤補給的編隊戰術。
不過在這之前,倒是不妨讓海軍的士官生們了解下,歐洲人對於海戰的理解。雖然朱由檢在教學上對於混戰戰術表現了一些讓步,但是在海軍的發展目標上面,卻依然堅持着走正規化的道路。
比如對於「聖胡安號」的改造,朱由檢支持了整改方案,堅決的去除了西班牙帆船上用於支援甲板戰的船首樓,和降低了船尾樓的高度。
雖然這起先讓愛德蒙·唐泰斯很是沮喪,但是經過了這次出航之後,他終於意識到了這樣修改後的好處。這艘帆船現在看上去是低矮了一些,但是在航行中卻表現出了更快的速度,和更為穩定的適航性能。
如果不是那些士官生和中國水手還不習慣於軟帆,愛德蒙·唐泰斯認為,從天津直接開往日本長崎,航程可以壓縮在12-14天之內。從長崎到海參崴7、8天就足夠了。如果是順風的話,時間還能再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