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最難的是什麼?朱由檢以為是跨出第一步,越是過程漫長的大事件,這第一步就越難跨出。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事實上有些看似毫無成功可能的事情,當你有勇氣跨出第一步時,起碼就已經將某種可能抓在了手中。
就好比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丟下江西根據地轉移時,幾乎沒有一個人會知曉他們是開創了長征奇蹟的偉大紅軍,而不是第二個石達開。
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不管崇禎做什麼都不會缺乏支持者和反對者,而他所需要的做的便是將支持者弄的多多的,把反對者削弱成少數而已。
經過十一年的改革,朝廷已經在河北地區獲得了最廣泛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昔日的北直隸已經成為了崇禎的基本盤。這並不是如過去那樣,皇帝只是從當地的地主士紳那裏獲得的支持,當地百姓的忠誠是通過本地士紳地主轉移到他名下的。
這是通過退役軍人協會、農會、公社組織、縣議會、學校,直接把朝廷的統治施加到農戶頭上的嚴密控制。河北士紳對於自家土地上耕作的百姓控制權力,已經被削弱到有史以來的最低。公權力已經進鄉入村,重新構築了大明朝的權力基礎。
正是憑藉着對於河北地區的徹底掌握,朱由檢才有這個底氣跨出對於南方士紳階層的挑戰。而崇禎十二年的河南大旱,也迫使他放棄了緩緩對付南方士紳的策略,決定採用一種激進且暴力的手段,敲開江南士紳對於地方政權的把持包攬。
不過崇禎也很清楚,在沒有外力的推動下,內閣的這些閣臣們是不會這麼輕易的跨出這一步的。因此在他向錢謙益交底之後,便立刻招來了崔呈秀、馮銓、孫之獬等人,開始營造時勢,以逼迫中樞大臣們表明自己對於救濟災荒的態度。
於是大明時報上開始成編累牘的出現了北方各地災情的匯報,同時開始呼籲大明上下各階層同心協力的對抗這百年一遇的北方大旱。崇禎親自撰文刊登於時報上,認為抗擊旱情不僅僅是災區百姓的事,同樣也是全大明百姓的事。
他還認為,這是一場人和自然搏鬥的戰爭,朝廷絕不能袖手旁觀,看着災區百姓自生自滅。朝廷必須以對抗外敵入侵的心態,領導和凝聚全國的力量去打贏這場戰爭。在真實的戰場上出賣祖國的叛徒要處以極刑,那麼在抗擊旱情的戰場囤糧居奇破壞抗災的人,同樣也是人民的敵人,不應當再受到法律的保護。
崔呈秀、馮銓隨即響應了皇帝的號召,領導着北方的士紳組建了賑災捐助物資慈善會,主動捐出錢財前往南方和海外購買糧食,以賑濟災民。而北方的不少大地主和糧商們也公開表態,在這樣的災荒之年絕不囤糧居奇,也不發國難財。
從京城發端的輿論聲勢,很快席捲了北方諸省,贏得了受災各省士紳百姓的支持。接着是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等南方省份的發聲,這讓還在搖擺不定的內閣閣臣們陷入到了一個困境之中。
江南士紳們的勢力雖大,但也不及此時關注內閣動向的北方士民對他們的輿論風評。大明朝的官員首重的就是名譽,只要名譽不被敗壞,哪怕暫時失去了官職,總還有復起的希望。但是一旦壞了名聲,這官是無論如何都做不下去了。
當下京城和北方的風潮已經颳起,拯救災情已經成為了政治正確,任何敢於在這點上發出質疑的官員,無疑就等於是政治自殺。而崔呈秀、馮銓領導組建的慈善會,更是贏得了北方士民的極力稱讚,這甚至將兩人身上的閹黨污點都洗去了不少。
崔呈秀、馮銓可不是孤家寡人,他們下面有着各自領導的部門和眾多北方士紳的支持。這兩人的聲譽高漲,頓時引起了內閣諸臣的警惕。在當前的局面下,如果內閣倒台而什麼人能夠受益的話,顯然是這兩位有重新組閣能力的閹黨骨幹了。
此時的內閣六部,勢力最大的自然是改革派官員,其次才是從東林黨人脫離出來的新東林黨。改革派官員雖然大多和閹黨有着不清不楚的關係,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是所謂的閹黨,但是閹黨本身就是一個為了反抗東林獨大局面而依附於魏忠賢周邊的政治聯盟,真正擁戴魏忠賢的閹黨骨幹其實並不多。
所有當崇禎登基之後,便輕易的拉攏了黃立極等閣臣,將魏忠賢、崔呈秀趕出了京城。而黃立極組閣之後,也迅速的和魏忠賢、崔呈秀撇清了關係,這才有了改革派官員的出現。這些改革派官員雖然出身於閹黨,但是對於這個已經過氣了的政治聯盟並無好感。
在當前改革已經進入到平穩階段的狀況下,改革派官員已經穩穩佔據了官場的上升渠道,他們自然不會再把崔呈秀、馮銓請回到自己頭上來。而出於對這些閹黨骨幹的了解,這些官員比東林黨人更加警惕他們的復起,擔心他們得勢後清算自己這些背叛者。
至於新東林黨人,雖然他們比東林黨人的政治態度要溫和一些,願意同改邪歸正的改革派官員們共同主政,但是不代表他們願意接受迫害東林領袖的閹黨骨幹們重新進入執政圈子。
因此在京城乃至整個北方輿論的大勢壓迫下,許多官員們就開始改變了態度,認為在特殊狀況下,朝廷使用某些特殊手段度過難關,並不應該被視為對於地方士紳財產的一種侵害。
特別是歸德知府王琦的上被公開之後,一些年青的士人態度也有所轉變,認為當前朝廷執政大臣應當先考慮活人,而不是反覆盤算着自己頒發的政策會不會得罪地方士紳。
本就有所心動的的錢謙益,終於在和皇帝密談後的第十一天跨出了第一步,將皇帝提出的主張交付了內閣進行小範圍的討論。
經過了三天四晚的閉門會議,內閣終於還是通過了皇帝提出的大部分主張。唯有對於餘糧徵集的方案,眾人認為方案過於激進,還是先擱置一段時間,除非海外運糧難以填補災區的缺口,到時再做考慮。
聽過了內閣的匯報之後,朱由檢並沒有斷然否決內閣的決定,他思量了一番之後,決定稍稍退後半步,「既然各位先生認為餘糧徵集的方案要擱置,那麼也就是說,大家都認為這顯然是最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荒誕之策了。」
錢謙益和同僚們交換了眼神之後,方才代表着內閣向着皇帝點頭說道:「是的,陛下。我們都一致認為,餘糧徵集是一劑猛藥,現在河南等地的災情尚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沒必要現在就用上這劑猛藥。」
朱由檢沉默了片刻,方才繼續說道:「既然是方案擱置,並不是徹底廢除,那麼我們總還可以做一做準備工作。
餘糧徵集是一個過程,培訓這些中學生們也是一個過程,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實施餘糧徵集,但是對這些中學生進行一些培訓,想來各位先生們總不會反對吧?」
錢謙益下意識的向同僚望去,不過這一次卻沒人給他使眼色了,他思考了片刻之後,便含含糊糊的回道:「培訓中學生的事,臣以為沒什麼問題,有備無患也是好的。」
朱由檢這便合上了內閣遞交上來的會議記錄,對着眾人說道:「那麼就先照着內閣的決議實施,蔣卿把會議記錄總結一下,交給大明時報刊發出去,先安一安災區百姓和全國民眾的心。
關於本次賑災委員會的事,朕來牽這個頭,郭、蔣兩位先生做我的副手,有什麼問題,第一時間通報於朕…」
在大明集中全力應對自然災害的同時,遠在萬里之外的西班牙王國也正面對着一個極大的難關。
這個在大航海時代之前的歐洲三流小國,一度被各外來民族所統治,其中對其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摩爾人。四百多年被異教徒統治的經歷,使得西班牙人成為了最狂熱的天主教保守主義者。
即便這個國家征服了美洲,建立了一個世界性的帝國,成為歐洲一等強國,也依然沒能讓西班牙人放棄過於保守的天主教教義。
也正因為如此,西班牙人無視了地緣政治和現實利益,放棄了鞏固自己在全球的海上利益,用其在美洲掠奪而來的大批財富,為歐洲宗教戰爭點燃了熊熊烈火。
但是,美洲的金銀也許是無窮無盡的,可是西班牙人的戰爭潛力卻並非如此,當時間推進到1639年時,這個老大帝國終於展現出了力所不能及的一面。
在北方尼德蘭地區,西班牙軍隊正處於荷蘭人和法國人的包圍之中。在德意志地區,原本已經擊敗了瑞典,並迫使薩克森與勃蘭登堡和哈布斯堡皇室簽訂了《布拉格和約》,基本已經贏得了戰爭的局面下,卻因為法國人的參戰,使得哈布斯堡皇室獲得的勝利果實化為烏有。
1636年~1637年,西班牙出兵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由南北兩路夾攻,並且一度進逼至法國首都巴黎,但最後為法軍所敗。1638年8月法國海軍更打敗了西班牙海軍,這讓西屬尼德蘭一度處於了孤立無援的狀況,而法軍也正不停的向着比利牛斯山脈接近着,似乎想要突入到西班牙領土上作戰。
北方的各個戰場上已經幾乎榨乾了西班牙王國最後的人力和物力,而就在這個時候,西班牙王國的後方還着火了。西班牙人所任命的葡萄牙總督曼圖亞女公爵瑪加雷特,是一個傲慢而又缺乏政治智慧的西班牙貴族,她之所以能夠擔任葡萄牙總督,僅僅是因為其身上流着哈布斯堡家族的血脈。
曼圖亞女公爵魯莽的行使着自己的權力,用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取代了不可靠的葡萄牙貴族,組成了葡萄牙的行政機構。她試圖把葡萄牙變成西班牙的一個省,卻又不打算給葡萄牙人留下任何權力,她的施政政策終於將原本缺乏勇氣反抗的葡萄牙各階層,凝聚成為了一個反西班牙大聯盟。
如果不是貴族們的領袖布拉干薩公爵過於膽怯,不敢承擔自己對於葡萄牙王國應盡的責任,葡萄牙人的怒火早就被引燃了。而西班牙國內的卡塔洛尼亞地區,他們對於王國的怨恨也不亞於葡萄牙人。
馬德里的貴族們都很清楚,這兩個地方遲早是要起兵反叛的,只不過他們還不清楚,究竟誰會先舉起反叛的旗幟而已。菲利普四世最為信任的首相奧利瓦雷斯並非對此一無所知,但是依然認為事情依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直到去年秘魯運銀船被劫的消息傳來,才讓這位王國的首席大臣驚慌失措,感到一切失去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