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和王在晉不同,後者在遼東作戰方略的主張上受挫被趕去南京之後,性格就變得謹小慎微了起來,因此當他被崇禎召回北京時,表現了對皇帝的惟命是從,這也就為其他大臣們所詬病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而前者入仕雖然也有近20年,但是因為其父的緣故一直沒能獲得重用,畢竟朝野上下並不希望出現父子各主一方遙相呼應的局面。
所以楊嗣昌頗有些鬱郁不得志的心態,也是崇禎一力主張將其調到了楊鶴身邊,讓他幫助其父治理陝西,方才算是讓他實現了一些政治上的抱負。
不過對於楊嗣昌來說,陝西任官的生涯並沒有讓他心滿意足,反而更促使他想要真正獲得一個主政一方的機會,好讓他毫無阻礙的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
因此在接任了王永光兵部左侍郎的職位之後,他便不滿於現在兵部被總參謀部架空的狀況了。雖說總參謀部設立時,立意是戰時成為皇帝指揮軍隊的助手,平日裏則維持軍隊日常訓練及對軍官團進行管理。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理論上都是總參謀部的上級單位,但是在現實中的操作之後,總參謀部反而隔離了五軍都督府、兵部和軍隊之間的聯繫。
對於五軍都督府來說,他們倒是沒什麼意見,畢竟早在百餘年前,兵部已經奪走了五軍都督府的大部分權力。但是對於兵部官員來說,總參謀部權力的膨脹,無疑是損害到了他們的利益的。不管是武臣的升遷還是軍備的製作,原本都是兵部官員的錢袋子。
只不過兵部官員的抗議顯然抵不過後金軍隊的入侵,崇禎二年後金繞道入侵時,兵部官員的無能和武庫的腐敗,使得皇帝親征擊退後金大軍之後,回到京城便對兵部進行了一場大清洗,使得敢於和皇帝抗命的兵部官員,或是革職或是流放,事後兵部官員分批進入了官校進行重新教育,從而讓皇帝徹底掌握了兵部。
但是對於楊嗣昌這樣的新晉人員來說,總參謀部架空兵部的局勢顯然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在其上任之後便開始收集雙方職權衝突的資料,並於今日跑來晉見皇帝,試圖重新梳理五軍都督府、兵部和總參謀部三者之間的職權範圍,以束縛住越來越龐大的總參謀部。
對於楊嗣昌整理出來的資料,朱由檢倒是很有耐心的看完了,但是對於他提出的明晰三者之間的職權,以約束總參謀部的權力擴張,朱由檢倒是沒有做出肯定的回答。
以總參謀部為核心,確切的說,應該是以陸海軍聯席參謀會議為核心掌控大明的陸海軍建設,在參謀會議之上成立一個由文職官員組成的國防部來領導,才是朱由檢心目中最為合適的軍隊上層架構。
軍官組成的參謀會議負責如何打仗,而文職官員組成的國防部則控制着預算和作出戰略上的決定。如此一來,軍隊不必擔心由一群外行來領導自己,而官僚集團也不必擔心武人的權力不受控制,形成一個強大的軍事集團。
只不過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這樣的機構重建還不是時候。畢竟五軍都督府現在是勛戚們少有的可以出任官職的地方,雖然崇禎已經極大的縮減了勛戚在五軍都督府的任職,但十年時間還不足以形成一個新的任官機制。
至於兵部的官員們在整肅之後雖然變得老實了許多,但是總參謀部成立的時間還是太短,參謀軍官們畢竟還是過於年輕,難以和官僚集團在官場規則下進行博弈。
是以崇禎寧可保持着現在的曖昧狀態,以便自己隨時可以插手雙方的權力爭鬥,在他的偏袒之下,官僚集團顯然是無法壓制總參謀部的。
楊嗣昌的主張固然很有想法,但是在崇禎看來,手上的這份計劃書還是超前了十年,也許十年之後來考慮這個問題,才是最為合適的。
看完了手上的計劃書,崇禎深思了十來分鐘,方才對着楊嗣昌說道:「楊卿的想法還是很有見地的,朕覺得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皇帝的話語頓時讓楊嗣昌的精神大為振奮,就在他聚精會神的繼續聽下去時,崇禎卻突然轉折道:「…但是,朕並不覺得目前是調整三個衙門職權的好時機。
楊卿想必應該知道,我們的軍事改革計劃尚沒有完全落實,我國真正可以稱得上是軍隊的武裝力量現在還不到30萬。剩下的160餘萬武裝力量,只能稱之為準軍事力量,讓他們維持一下地方治安尚可,將他們調往前線和敵軍作戰,無疑就是讓他們去送死。
因此在目前的局勢下,對於軍隊的重新整編和裝備更替才是朝廷優先關注的大事。想要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就必須容忍總參謀部的部分逾權之舉,否則我們就是在阻礙軍隊改革計劃的實施。
像大明這樣擁有遼闊疆域的國家,30萬陸軍是無法護佑住整個國家的安危的。如果一個國家連國民的基本安全都保障不了,談論軍隊的權力過不過大,朕覺得毫無意義…」
楊嗣昌顯然沒能預料到皇帝的轉折會來的如此之快,一時都有些反應不過來了。不過他畢竟在陝西接觸了一些地方民情,知道崇禎說的軍隊弊症並不是信口開河。
他希望能夠明晰三個衙門之間的權責,本意也是想要壓住武人勢力的過於膨脹。畢竟他在陝西時,可是見過那些將門子弟將邊軍將士當成了自家的奴僕驅使,這還是在總參謀部對西北邊軍進行軍紀整頓之後。
就是這樣的邊軍,不少官員居然還在他面前稱讚,現在邊軍的風氣好了許多。之前延綏鎮的賀人龍的部下,據說除了賀人龍之外誰也指揮不動,儼然是一副國中之國的姿態。
楊嗣昌這才想用限制權力,明晰職責的方式,來控制住總參謀部的膨脹。但是崇禎的想法和他並不相同,在皇帝的眼裏,總參謀部是代表着朝廷去控制軍隊的機構,而不是各地軍隊在朝堂上的代表。
楊嗣昌還在思考着皇帝話語中的含義時,朱由檢卻已經轉移了話題說道:「楊卿你來的也正是時候,其實就算你今日不來,朕也打算召你來商議一件事。」
被打斷了思路的楊嗣昌趕緊向着皇帝拱手說道:「還請陛下吩咐。」
朱由檢看着他認真的說道:「楊卿身為兵部左侍郎,不知道關於衛拉特部的情報,你了解有幾多啊?」
楊嗣昌略一思索便回道:「回陛下,兵部受到的關於衛拉特部的消息是,和碩特部的鄂齊爾圖受我大明冊封為車臣汗和衛拉特之汗的封號之後,於今年8月召集了衛拉特諸部首領在烏魯木齊召開盟會。據說盟會召開的還算成功,衛拉特諸部首領認可了鄂齊爾圖車臣汗為衛拉特之汗。這是臣所知道的全部消息。」
朱由檢聽罷,便對着一邊的呂琦做了一個手勢,呂琦便走到一邊的文件櫃中找出了一份文件交到了皇帝面前。
朱由檢將這份文件推到了楊嗣昌面前說道:「這是有關衛拉特盟會的詳細資料,你可以看一看。
總的來說,這場盟會雖然還算成功,但也是建立在妥協基礎上的。諸部首領雖然支持鄂齊爾圖車臣汗為衛拉特之汗,但是並未認可衛拉特之汗對諸部台吉有懲罰之權力。
在我們的建議下,衛拉特諸部台吉決定設立衛拉特長期忽里台,用於決斷衛拉特諸部的內外事務。衛拉特四大部設有36名忽里台議員名額,其他諸部則擁有16名議員名額。
為了獲取準噶爾部的支持,巴圖爾琿台吉成為了副汗,並成為了明年攻打哈薩克人的大軍統帥。衛拉特之汗下面除了副汗之外,還將設有四位大臣,一是軍事大臣,二是財政大臣,三是內政大臣,四是司法大臣。
這四位大臣的人選由衛拉特之汗和副汗各自提出人選,然後交由忽里台進行表決。在忽里台大會經過了四次表決之後,軍事大臣由書庫爾岱青擔任,司法大臣由賽音吉雅擔任,但是財政大臣和內政大臣卻無人願意出任。
大約是衛拉特並無財政可言,但卻又要負擔忽里台大會和汗庭的支出,財政大臣就成了一個貼錢的職位,因此並沒有首領願意出任這一職位。
內政大臣也是一樣,衛拉特此前並沒有一個行政機構,衛拉特之汗也約束不到各個部族內部的事務,因此也沒人願意擔任這個空頭職位。
所以最後這兩個職位都被推給了鄂齊爾圖車臣汗親自任命,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所以,南疆督軍樊一蘅和鄂齊爾圖車臣汗進行了磋商,決定由大明派遣官員擔任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政治顧問,幫他建立財政系統和行政機構。
朕打算派你和呂大器前往衛拉特和碩特部,作為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政治顧問,分別擔任內政大臣和財政大臣一職。另外朕還會調撥一批內地的官吏給你們,協助你們在北疆建立起行政和財稅機構,並設立一所培養官吏的學校,吸納衛拉特各部的貴族子弟,讓他們接受大明的教育。
你們在衛拉特部的任職,關係到北疆衛拉特諸部能否和平的併入到大明的體系之中,所以朕希望你能夠仔細的考慮清楚,是否願意接受這個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