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皇帝的命令,夏允彝、牛金星、陳子龍、張岱四人便跟着吏部官員來到了御前秘處報道。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四人雖然是新科進士中第一批安排職務的,但是在吏部官員面前都表現的沉穩自持,沒有絲毫輕佻之處。
為表示敬重親自出面接待四人的吏部郎中,在和四人小小的交談了一圈之後,也覺得在他見過的無數新科進士中,這四人也算是少有的出色人物了,也難怪皇帝會器重他們,直接調入了御前秘處。
御前秘處的前身中科舍人,掌寫誥敕,制詔,銀冊,鐵券等事。其實就是給內廷打一打下手,干一些雜務活,並沒有前朝的權勢。甚至於某些時候,只要花錢就能掛上一個中舍人的官職,實在是一處養閒官的所在。
然而自從改為御前秘處之後,原本的中舍人就不再是一個雜官了。御前秘處不僅獲得了直入乾清宮上房奏事的權力,還成為了皇帝了解六部、各地督撫、府縣和民情的所在,大明時報社的新聞審核權力就在御前秘處。
御前秘處不僅是皇帝傾聽帝國各處消息的地方,也是皇帝對外發聲的地方。雖然御前秘處沒有繞過內閣指揮六部和各地督撫的權力,但是它卻有通過大明時報發文譴責六部和各地督撫施政的權力。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崇禎從司禮監削下來的權力,大部分被移植到了御前秘處身上。這令御前秘處成為了內廷權力外延的一個機構。和司禮監那些難以了解各地和各部門實情的宮內太監相比,御前秘處掌握着各種各樣的渠道,能夠去了解各地和各部門的狀況,還有中央政策在地方的實施情況。
司禮監可以通過御前秘處對內閣頒發的政策進行充分的評估或干涉,而御前秘處作為文官的一部分,又極大的緩和了內廷和外朝之間的矛盾,沒有再讓文官集團覺得,內廷那群閹人爬到了自己頭上。
到了崇禎六年,原本朝中文官集團和宮內太監之間的權力爭鬥,開始轉化成了受到宮內太監支持的御前秘處和內閣之間的權力之爭。如果說前一類矛盾,是文官們覺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不能讓一群割了卵子的閹人騎在頭上,是兩個集團之間的敵我矛盾的話。
那麼後一類爭鬥顯然就有些人民內部矛盾的意思了,一群等待了好多年才進入內閣掌權的文官,對於另外一群剛剛踏入仕途就想要對自己指手畫腳的年輕官員的不屑。不過這種不屑歸不屑,內閣閣臣們也沒打算往死里得罪他們。
畢竟這些御前秘處的官員們和司禮監的死太監不同,他們最終都是要接自己的班的,將人得罪的狠了,日後也要擔心別人報復。基本上,隨着皇帝對於御前秘處的重視,大家的心裏都有所明悟,今後為國儲才的翰林院,恐怕是要讓位給御前秘處了。
這些秘處的官員先在總覽全局的地位下了解整個大明的真實狀況,和整個國家機器是如何運行的,然後再安排到地方上去治理民眾,再一步步回到中央主持大局,這比起之前把人放在翰林院內苦熬幾十年,然後突然就一飛沖天成為內閣閣臣的制度要合理的多。
於是,御前秘處的職位也開始炙手可熱了起來。夏允彝、牛金星、陳子龍、張岱四人是皇帝親自下令調入御前秘處的,是以更由不得吏部不去重視。
在乾清宮門前,帶路的吏部官員終於停下了腳步,對着身後的夏允彝、牛金星、陳子龍、張岱四人說道:「你們先在此等候片刻,本官先去同張秘長打個招呼。」
四人紛紛拱手為禮,便站在原地觀察起了乾清門來。這裏就是御門聽政的所在,但是隨着西苑精舍的建成,皇帝已經很久沒有御門聽政了。但凡有事,也只在西苑精舍內召見各部官員。
比起其他三人,牛金星是看的最為認真的一個,乾清門座落在半人多高的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台階周圍環以雕石欄杆。門前三出三階,道路中間為御路石,兩側列銅鎏金獅子一對。上了台階之後,便能看到乾清門其實是三座相連的大門,門扉安設在後檐部位,打開大門之後,整個門廳都非常敞亮。
整座建築同三大殿格局相仿,處處顯示了紫禁城的富麗堂皇和恢弘大氣。牛金星在心裏不由讚嘆不已,只可惜這座紫禁城的主人卻似乎並不那麼喜歡這種格局,反而在西苑建立了一座精舍作為常居的居所。
當然牛金星也聽說過,皇帝常居西苑並不是沒有人上勸諫的,只不過現下誰也拗不過威望日隆的崇禎而已。在崇禎奪了北元的傳國玉璽之後,這位皇帝的權力開始源於自身的威望和才幹,已經很少需要藉助天子的權威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了,這也使得皇帝的離經叛道之舉漸漸增多了。
不過對於牛金星來說,他並不在乎皇帝尊不遵守傳統,他只在乎皇帝是否會對他委以重任。如果按照傳統,估計他根本走不到這裏。
就在牛金星在腦子裏胡思亂想的時候,吏部官員陪同着御前秘處的負責人張重輝走了出來,四人趕緊上前見禮。張重輝本人雖然沒有什麼文名,但是他們倒是很尊重這位秘長的祖父張江陵。
張重輝揮手讓四人免禮之後,便同身邊的吏部官員交談了幾句,算是交接了對這四位新科進士的管理權。看着吏部官員離去之後,張重輝才對着四人招呼道:「都跟我過來,我給你們介紹下這裏的環境,然後帶你們去見見陛下…」
御前秘處的官房雖然就在乾清門的左側稍房,不過在崇禎漸漸將西苑精舍當成了自己常住之所在後,御前秘處在西苑精舍邊上也設立了一處辦公室。
張重輝帶着四人了解了下御前秘處的兩處辦公室和日常工作之後,便將他們帶去了西苑精舍內,朱由檢在會客廳內召見了他們。
走進會客廳內的崇禎和幾人見禮之後,便對着張重輝問道:「今年的爵位晉升名單已經決定下來了嗎?典禮放在什麼時間?」
張重輝對着皇帝再次低頭說道:「回陛下,晉爵的名單已經擬定完成,但是元老院各位代表對於給予農會、商會幾位代表冊封爵位還有些異議,因此要求陛下三思。
還有對於把鄭芝虎提升到侯爵一事,也有不少代表認為此人爵位提升的太快了,且壓倒了其兄的爵位,未免有些長幼失序,不合情理。他們建議不如把功勞分散到一起出行的船員身上,從而減少對於鄭芝虎的賞賜…
另外,晉爵典禮就放在下月十八日。」
朱由檢只是站在原地思考了片刻,便對着張重輝堅決的吩咐道:「你拿着名單再去和豐臣侯、英國公和福王世子一起商議一下,告訴他們這是朕的意思。」
張重輝點頭答應了一聲,便輕緩的退出了房間。朱由檢這才對着一邊有些拘束站立的四名新進士微笑的打招呼道:「都坐下說話吧,都放鬆一些,既然你們已經來了,朕自然要和你們聊一聊,你們今後的工作內容和朕的想法…」
四人臨襟正坐在長椅上,聽完了皇帝將他們安排進剛成立的國家計劃委員會等內容之後,陳子龍最先忍不住向皇帝發問道:「聽了陛下剛剛對於計劃經濟的描述,臣心中有些疑問想要請陛下解惑,不知可否?」
朱由檢的身體向後靠了靠說道:「說吧,你對什麼地方有疑問?」
陳子龍立刻說道:「臣記得自古以來,只有與民休息,讓官府不去干擾民眾的生產,才能逐漸恢復天下的財力。
而陛下所謂的計劃經濟,豈不是反其道而用之。讓官府插手民間的經濟生產,臣擔憂地方官員小吏對於生產一無所知,強行搞什麼計劃來,最終只會導致百姓成為了犧牲…」
坐在他一邊的張岱顯然不同意他的意見,不待皇帝說話,張岱便出聲同他辯駁了起來,「話也不能這麼說,就算是一戶小民過日子,主家之人也要精打細算一番,避免全家喝了西北風去。更何況是治理國家這樣的大事,豈能沒有一個計劃?
這就好比治理水害,如果不在施工之前先明了是堵還是疏,該挖去多少土石方、使用多少人力和物力,不是白白浪費錢糧就是給當地帶去了禍害。臣以為這計劃經濟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不能一棍子打死。」
朱由檢把頭轉向另一側,坐在那裏的夏允彝、牛金星兩人還在沉默不語,不由對着兩人說道:「你們兩人也談談對於計劃經濟的看法吧,從牛金星這裏開始。」
牛金星看了一眼身邊還在思索的同伴,這才看着皇帝的眼睛說道:「臣對於計劃經濟所知不多,不過臣看過大明時報上蘇長青先生寫的關於經濟方面的文章。
臣倒是對於其中某句話記憶深刻,曰: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臣又在前些時候的大明時報上看到過一些數據,根據這些數據上顯示,一名農夫一年耕種所得,不考慮租稅問題,一人養活5、6人已經是很高的水準了。
但是一名普通工人一年創造的社會財富,最少也可以養活十五、六人以上,某些行業的工人甚至可以給養五、六十人。
至於商人,雖然並不創造財富,但是卻能夠促進工業和農業之間的商交流,使得雙方生產出來的商在市面上獲得流通。
因此,臣以為的計劃經濟,應當是合理的安排農業、工業和商人之間的比例。如果三者之間的比例失去了控制,那麼同樣會破壞經濟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