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635章 圍城戰事二

    遵化西門大道兩側的房子比外城南北兩面街道兩側的房子要好的多,不僅臨街用來開店的房子多為兩層的木建築,就是一些用來作為貨棧的堅固貨倉,這些貨倉都有一個寬敞的前院用來停放車輛騾馬。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但是現在這些貨倉的前院都變成了明軍的藏兵之處,每個院子都有2、30名軍士,其中一半都持有明軍制式的火繩槍,而另一半則是穿着雙重甲的持矛手。第一、第二街壘後方10多個臨街院子,起碼佈置了150名火槍手和150名長矛兵。

    而在另一些臨街房子內,則隱藏着差不多數目的火器兵和明軍甲士。自從發現了後金軍的動向之後,周三畏就把附近兩個區域的明軍骨幹集結到了這裏,準備給後金進攻部隊一個狠狠的教訓,挫一挫敵軍的士氣,免得那些心慌意亂的平民,一仗就被後金的前鋒部隊給打的士氣全無。

    只要能夠讓這些平民轉化來的民兵知道,只要他們服從他的命令,依託房屋和圍牆作戰就能給後金兵造成傷害,那麼這些民兵就不會因為對後金軍隊的恐懼而全面崩潰。他設想的作戰計劃,才能發揮出作用。

    周三畏已經準備好迎接一場苦戰了,但是他沒有預料到後金的將領敢這麼輕率的縱兵直入,完全沒有防備兩側民居內有沒有伏兵。當然,後金兵自從入關以來,也從來沒有遇到過,有人敢守在房子內跟自己作戰。

    作為後金的右路軍主力兩紅旗,一日之內曾經攻下了五座城池,連兩三丈高的城牆也擋不住他們的進攻,他們自然也就不會擔心這些沒有什麼防禦能力的房子內,會有什麼明軍的埋伏。

    而這些街壘後邊的民兵表現,也實在是讓這些鑲紅旗的騎兵們提不起警惕來,這些民兵的表現雖然比平民強一些,但是卻比他們遇到過的明軍差的遠了。第一隊牛錄不管不顧的往前迅速突破街壘,而緊隨其後的第二、三隊牛錄,卻開始忙於抓俘虜了。

    當周三畏下令兩側房屋內的明軍開始出擊時,原本應當和第一隊牛錄緊密銜接的第二、三隊牛錄,都差不多已經停留了下來。

    明軍從臨街院子的牆頭,從臨街房子的二樓,或是一樓的窗口,對着正盤旋在街道上,勒令民兵放下武器的後金騎兵進行了射擊。這些明軍射擊的時候,絲毫不顧及還站在街道上發呆的民兵。

    這條遵化西門的官道雖然寬敞,也不過才20步左右,明軍使用的威力最低的三眼銃,有效射程也在3、40步左右。而周三畏的部下中,還有數十隻重型火繩槍,這些重火繩槍在這個距離內,就算是後金騎兵穿上了三重甲也防不住,更別提這些後金騎兵還卸下了鐵甲。

    被明軍重火繩槍擊中的,基本當場就倒下了,連掙扎的能力都沒有,有些子彈甚至連續穿過了並排的兩人。當然,因為街道寬度的問題,有些沒有擊中人體的子彈,甚至穿過了對面的木牆,打傷了房子裏的自己人。如果對面的是土壘牆或是磚牆,到還能擋住這些子彈。

    在女真八旗中,兩紅旗的地位僅次於努爾哈赤親領的兩黃旗,在多年的征戰下兩紅旗的人丁數量幾乎和兩黃旗一樣充足。因此,兩紅旗這次出戰的牛錄人數,基本都保持在40-50人之間,披甲兵的數量也佔了三分之一強。

    明軍從街道兩側發起的這次襲擊,一次便幹掉了20多名後金騎兵,30餘匹馬,而明軍自己也有20餘人被誤傷。

    這些鑲紅旗的騎兵,最少的一人都經歷了三次以上的作戰,雖然受到了明軍突然的襲擊,但是沒有受傷的騎兵,或是沒有被倒下坐騎壓住的騎兵,都迅速向身邊的民兵下手,不讓這些民兵反應過來,協助兩側偷襲的明軍攻擊自己。

    不少後金騎兵試圖援救倒下的同伴;還有一些人則拼命對着已經越過第五道街壘的同伴叫嚷着,希望他們能夠儘快返回,逃離這個明軍的陷阱;還有一些驍勇之輩,則向着兩側民居內衝去,試圖殺散拿着火器的明軍。

    不過隨着這些騎兵被明軍的持矛手重新趕回街道,兩側民居內的明軍裝填好火槍再次開火,這些鑲紅旗的騎兵終於扛不住了,一名騎兵首先調轉了馬頭向着街壘外突去。

    戰場上一旦有人開始逃跑,必然會有人跟上。兩紅旗原本對於出征之事就不太熱衷,他們現在可以通過和明國的貿易獲得所需的生活物資,根本不需要同從前一樣,需要用鮮血和生命去劫掠這些物資。

    黃台吉半道上把征伐蒙古察哈爾部改成了繞道攻打明國,對於這些兩紅旗的驕兵悍將來說,這倒是一個比打蒙古察哈爾部好的選擇。一來可以不用跑這麼遠的路,二來則是明國的百姓比草原上蒙古人可富裕多了。

    在岳托帶領下,從大安口破關而入的兩紅旗分到了最多的戰利,等到了遵化城下時,這些兩紅旗的兵馬,已經差不多裝滿了身邊的行囊。在這個時候,再要他們去拼命,顯然是有些為難人了。

    鑲紅旗這五個牛錄原本以為,自己接到的是一個輕鬆寫意的試探任務,不過是驅趕外城街道上的一些民兵,為大軍正式攻城掃清障礙,順便還能劫掠下外城的百姓。

    但是現在卻變成了同優勢數量的明軍長矛手在街道上進行作戰,還要忍受明軍從兩側的火槍射擊,這簡直比攻城戰還兇險。攻城時不過是只有正前方才有危險,現在則是四面都有明軍的攻擊。

    完全沒有思想準備的鑲紅旗騎兵,頓時連衝到最前方的那個牛錄也顧不上了,自顧自的調頭逃亡去了。有馬的還好一些,失去坐騎的後金騎兵,把後背交給明軍逃亡,差不多等於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了上天。


    率領這5個牛錄的梅勒章京洪尼喀,看到一下子失陷了三個牛錄給明軍,差點連魂靈都掉了。就算代善再護着他,估計大汗和岳托也不會輕饒了他。

    兩紅旗到努爾哈赤後期就沒打過什麼硬仗了,一來是努爾哈赤有些忌憚兩紅旗僅次於自己兩黃旗的實力,不想讓兩紅旗繼續榮立戰功;

    二來則是,隨着代善確立了自己是後金大汗之下第一人的位置後,兩紅旗每次出戰,都是負責最輕的任務,但是分戰利時卻不會少多少。

    在這種狀況下,兩紅旗的戰鬥力就開始有所下降了。而洪尼喀治軍又不嚴,導致這些鑲紅旗下的牛錄遇到戰鬥不利,都出現了逃跑的事件了。

    洪尼喀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求身邊的兩個牛錄上前,把被明軍包圍的三個牛錄接應出來,特別是跑到最前面的那個完整牛錄。

    在他看來,只有最前方的牛錄掉頭返回,再加上他這裏的接應,前後夾擊之下,還能把陷阱里剩下的人都解救出來。

    他雖然下達了命令,但是身邊的兩個牛錄卻磨磨蹭蹭的不肯衝上去。一名牛錄額真拼命的對洪尼喀勸說道:「這街道的寬度就這麼大,現在明軍和我軍都糾纏成一團了,我們要是再衝上去,就更是一團亂麻,動也動不了。

    明軍到時在兩側高處繼續射擊,我們豈不都成了靶子,不但他們救不出來,就是我們都有可能陷進去。還是請大人向後方求援,我們在外側用弓箭接應,能救出多少算多少吧…」

    洪尼喀看着另一位牛錄額真在不停的點頭,而其他人也目光漂移,不敢同他對視,心知這些部下是膽怯了。

    無法驅使剩下的兩個牛錄上前,洪尼喀頓時氣急敗壞的說道:「既然你們不願衝上去接應,那就快些上去列陣射擊,不能讓他們都陷在裏面吧?

    五個牛錄連數百明軍和一些平民都對付不了,還要向小主子求援,你們是嫌自己的腦袋太穩當了不是?還是覺得老子的腦袋太穩當了?

    要是接應不出來,老子先砍了你們兩人的腦袋,再提着自己的腦袋向老主子請罪。」

    看到洪尼喀都紅了眼睛,這兩個牛錄額真頓時不敢再拖延下去,一部上前下馬列陣射擊接應陷阱內的族人,而另一部則依舊居於馬上,準備選擇時機進行衝鋒。

    站在第一道街壘東南方一座院子牆頭的周三畏,一直關注着戰場形勢的變化。

    經過了明軍的兩次打擊之後,包圍圈內的八、九十騎後金騎兵還剩下不到50人。除了已經逃出街壘區的三、四騎外,剩下的後金騎兵以20多騎兵為前導,20餘名失去坐騎的後金兵為後衛,正努力維持着一個基本陣型向西面逃去。

    後金兵結成陣型後,明軍的長矛手就難以攻入了,一些過於急躁的明軍長矛手冒然進攻,反而被這些結陣的後金兵反殺了。

    而後金兵四周站立的明軍,也擋住了兩側民居內火槍兵的視野,倒是一時有些拿這些後金兵無可奈何的樣子。

    於此同時,第一道街壘西側30步遠處,數十名後金兵下馬列隊對街壘內的明軍進行射擊,頓時替這些被包圍的後金兵打開了一個缺口。

    周三畏看了看正在往外突圍的40多後金兵,又看了看東面正調頭想要回沖的後金前鋒,頓時有了一個決定。

    他下令西面第一道街壘處的明軍讓開攔截,然後讓兩側民居內的火槍手上街,對着這些逃亡的後金兵進行射擊。

    而他自己則帶着長矛手和另幾隊火槍手組成方陣,向着想要返回的後金騎兵迎去。

    原本被明軍長矛手圍堵上的後金騎兵,正拼命搏殺的時候,突然看到面前的長矛陣突然散去了,給他們留出了一個通道來,他們還沒想好要怎麼辦時,突然聽到後面火槍轟鳴的聲音。

    這些後金騎兵腦子裏還沒得出結論,雙腿已經不自覺的夾了夾坐騎,從明軍長矛手讓出的通道內沖了出去。

    他們這開路的20幾騎一跑,頓時就把後面的步兵給丟下了。而等馬匹衝過街壘後,他們又沖亂了自家弓箭手的陣列。指揮弓手射擊的牛錄額真,頓時看到剩下的20幾名族人頓時被街道上的明軍所淹沒了,而他現在卻什麼也沒法做了。



第635章 圍城戰事二  
相關:  火熱的年代    重生之全球首富  盛世嬌寵:廢柴嫡女要翻天  萬古第一神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挽明第635章 圍城戰事二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9s 3.9463MB

搜"挽明"
360搜"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