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437章 大明的交通

    從嘉樂殿會場離開之後,崇禎便停下腳步對身邊的王承恩吩咐道:「把沈廷揚和張彝憲叫過來,朕有事要問問他們。筆神閣 bishenge.com」

    當沈廷揚被內侍帶到乾清宮時,他心中還有些七上八下,不知道該如何向皇帝解釋,他同今天這些商人提出的要求並無關聯。

    沈廷揚雖然出身於海商家族,也對這些商人抱有同情,但並不代表他會認同這些商人有資格向朝廷提出要求。在他看來,不管朝廷現在的政策再怎麼不合理,那也是士大夫們應該操心的事情,而不是幾個商人可以插嘴的。

    不過當他進入尚書房時,正好看到一名中年太監正在同崇禎匯報些什麼,他頓時停下了腳步,不知道該不該繼續上前。

    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朱由檢撇了他一眼,便對他招了招手說道:「沈卿也來一旁坐下吧,你也順便聽一聽,稍後朕再同你談話。」

    沈廷揚趕緊上前行禮,然後在一名內侍放置的錦凳上坐了下來。當他坐下之後,稍稍聽了聽,發覺這位中年太監匯報的並不是其他事情,倒是同漕運有所關聯,這倒是讓他生起了興趣,開始聚精會神的傾聽了起來。

    站在皇帝案前的張彝憲拿着一冊裝訂好的小冊子,仔細的向皇帝匯報了,這半年來他對於大明各項交通工具的效率研究。

    「…我大明國土東西相距5、6千里,南北相距近萬里。平原少而山地多,南方多山地而北方多平原。根據陛下的命令,臣等對北京-張家口-大同-豐鎮,北京-山西-陝西,北京-天津-上海等多條交通路線進行了研究。

    大體上,大明境內的運輸方式分為三種。曰陸運、曰河運、曰海運。最近幾月又多出了一個鐵路運輸。陸地運輸在平原地區,以牛車最勁,只要在維護良好的官道上,每車足可載千斤之重,其次側為驢、騾、馬車。

    而山地運輸則只能以牲畜馱運,其中以駱駝為最,每匹駱駝可馱400斤貨物,而馬匹則只能馱160斤。

    以張家口往蒙古地區的商隊為例,其用牛車,每車載重500斤,每日行程約70餘里;用駱駝,每匹駱駝馱400斤貨物,每日行程約8、90餘里;若是馬隊,每匹馬馱160斤,每日行程約100餘里。

    而如果是水運,凡內河及運河運輸,小一點的船隻可以裝載新度量衡的標準重量3-5噸,大一些的船隻約可達到150噸的標準。

    若是換成海運,則船隻以5、60噸為小,百餘噸為正常標準。至於最大的海船能運多少,如澳門夷的船隻,都在600噸以上,超過1000噸的大船也是能夠偶爾看到的。

    至於去歲研發出來的鐵路,其載重量雖然低於河運,但是卻比往日的陸上運輸要多的多。而且所需的畜力也原比其他陸地運輸方式更少,成本自然也要低的多。

    根據臣等綜合了數千支商隊的運輸費用進行分析,臣等基本可以確定出,我大明境內的運輸貨物費用究竟是幾何。

    臣等把所有貨物分為兩類,曰重貨,曰輕貨。重貨即鐵、銅、煤炭、木材等質地堅實的貨物,此類貨物體積小而重量大,但是因為本身價格不高,所以運費較為低廉。另外一類則是棉布、絲綢、茶葉之類的輕貨,重量小而體積大,價值又高昂,因此運費較貴。

    以重貨為例,陸地上每公里運輸一噸貨物,山地為7分,平地為5.5分。若是在去年京畿附近修築的碎石泥結路或是京城的水泥道路上,則約為3.5分。

    而輕貨的話,不管山地還是平原統一為6.5分每噸每公里。若是在水泥或碎石道路上行走,則是4.5分。

    至於內河船隻運輸的方式,各地的運費差距就有些大了,特別是運河同長江上的運輸費用更是難以統一。

    不過當臣等去掉了漕糧運輸的標本之後,大致認為每噸重貨運輸一公里的費用約0.7分上下,而每噸輕貨則為1分左右。至於漕糧運輸的費用,臣等認為其中經辦人手太多,實在無法計算出真實的運費成本。

    至於海運的成本,就更為低廉了。海上距離難以測算,所以臣等借用了海軍測量船速的節為度量,一節約合一海里,一海里約合1.8公里。


    故重貨每噸每海里的運輸費用為0.3分,輕貨約為0.45分。至於鐵路運輸,則是重貨1.5分每噸每公里,輕貨2分每公里。

    根據以上的成本分析,臣等以為,想要節約大明境內的運輸成本,沿海地區應當儘量採用海運的方式。而內陸地區的運輸方式則以河運為最省,但是挖掘運河成本高昂,加上水量存儲不易,容易和農業灌溉爭奪水源,加上遇到結冰期和枯水期還要斷航,因此倒不如鐵路運輸更佳。

    鐵路的運輸費用雖然高於河運,但是好在鐵軌鋪設方便,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運輸,大大的提高了運輸的效率。唯一不便的就是,鐵路必須鋪設在平地上,因此利於北方而不利於南方。

    而江南地方雖然平坦,但是河流眾多,需要修築橋樑方可鋪設,造價幾乎為北方的2-3倍。因此想要大力發展鐵路建設,就必須對鐵路技術加以提升,比如說研製成陛下所說的用煤燃燒的機器動力取代現在的馬匹拖拉車廂…」

    朱由檢豎起手阻止了張彝憲對自己的吹捧,他示意張彝憲可以暫時退下後,方才轉頭對着沈廷揚說道:「沈卿大約也能聽明白了,這大明境內的運輸成本,以水運、海運和鐵路為最省。

    但是現在每一樣運輸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只能在一個特點區域內發揮作用,比如鐵路在北方平原,海運則要依賴沿海港口,水運則主要在運河同南方的自然河流內。

    去年一年以來,朕還命令戶部對大明糧食保存和運輸中的浪費情況進行了調查。最後發覺,大約有30-40%的糧食在運輸或是等待運輸的過程中被損害掉了。

    我大明每年從南方運輸到北方的糧食,不下1600萬石,也就是說起碼有500-600萬石糧食是白白腐壞掉了。在這大量糧食浪費掉的同時,北方卻出現了糧食短缺的窘境,這還真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

    皇帝的話語,頓時激起了沈廷揚的共鳴。所謂的白糧便是在江南碾好的精白米而已,因為在運輸途中難以保存,導致白糧之賦成了江南人人談之色變的重賦。

    不講求口感,帶殼的稻穀可以保持2-3年,但精白米只有1年左右。同樣,小麥帶殼可以保存5-6年,但是磨成麵粉後,大約也就3個月,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明北方吃麥飯的多,吃磨成的麵粉比較少的原因。

    因為磨麵是一個加工費用比較高的工序,除非採用的是水力或是風力的機器磨坊。除了像京城這樣的大型城市,因為有固定的消耗麵粉人口,附近才會有這樣的磨坊存在,為城市居民提供較為廉價的麵粉。

    一般的鄉下,因為交通不便,除了餘糧較多的地主階層,大多數百姓都是吃粗糙的麥飯為主。糧食的加工、保持同運輸的脫節,讓精白米和白麵粉成為了少數貴族階層才能經常享受到的美食。

    而也正因為精白米的保質期過短,使得運輸費用開始直線上升。沿途的官吏和管理水閘的小吏都知道,只要他們拖延一下時間,就有可能讓這些運輸白糧的農戶傾家蕩產,哪裏還有不藉機敲詐的道理。

    如果能夠按照皇帝所說,打通了大明境內的交通運輸方式,不僅可以免去了漕運的弊端,還能夠從中獲取到大量的收益,這對大明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沈廷揚下意識的符合着皇帝說道:「陛下所言正是,現在一石漕糧運到北京,最少也要花去七、八石,同國初相比,起碼翻了三倍。

    臣去年也做過一次測試,一石精白米從儀真運到通州,運費大約為3.5兩。但是從上海運到天津,一石精白米連0.2兩都不到。兩者之間的運費差距達到了15倍以上,實在是讓人咂舌不已啊…」

    朱由檢點了點頭,便接着向他說道:「所以朕同幾位臣僚仔細討論之後,決定對大明現在的交通網絡進行全面的改進和變革,建立一個更為優化的物資運輸網絡。

    北方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南方則以長江、珠江水路為主,公路為輔;南北之間,沿海各省以港口碼頭為交通樞紐,內陸則以鐵路、公路作為交通主要幹道。

    這樣一來,原先大明南北交通只仰賴一處大運河的窘迫境地就將會消除。而沒有了漕運的壓力,朝廷就能對運河、黃河、淮河展開治理,解除運河附近的百姓,有水而無法灌溉農田的處境。

    所以,大力發展航海運輸事業,便是大明當前的首要之務。今日那些東南海商代表提出的要求,朕不覺得是什麼無禮的要求。

    朝廷的取費必須要合情合理,這些商人才敢於投資興建大船,降低海運的成本。否則的話,他們就不敢在航海事業上做一個長期的投入,這對於朝廷也沒什麼好處。

    我之所以要找你過來,就是想要問問,龍江造船廠和天津造船廠之間的造船標準確定下來沒有?你覺得這船頭稅究竟應該收取多少為適合?」



第437章 大明的交通  
相關:  火熱的年代    史上最強鍊氣期  軍工科技  穿呀!主神  魔本為尊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挽明第437章 大明的交通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4.043MB

搜"挽明"
360搜"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