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黃立極沉默不言,朱由檢放下了雙手,重新按在桌上說道:「朕以為,歷史是有其必然性的,如果我們繼續按照以往的方式去治理這個國家,那麼我們就跳不出治亂循環的歷史圈子。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如此有些事情的發生也就可以預見了,也許是十年,也許是二十年,也許是數十年後,運氣好一點的話,也許朕還不用看到這最為悲慘的結局。
但是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只要解決不了有限的土地和快速增長的人口之間的矛盾,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到了那個時候,這個國家從上到下的每個人都會陷入到修羅場中去,誰也逃脫不了歷史的審判。
對於王朝更替的景象,黃先生熟讀史書,想來應該比朕更了解。朕覺得,就算黃先生不為自身考慮,也該替子孫想想,你真的希望他們在亂世中掙扎求存嗎?」
站在角落中的呂琦悄悄的把頭埋低了下去,如果有可能他更希望自己現在根本不在這房間內。大明皇帝同首輔密談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談論的是大明王朝還能存在多久,就有些聳人聽聞了。
不僅僅是呂琦感到了震驚,便是聽着崇禎訴說的黃立極心裏也充滿了不安。他左思右想了許久,依然覺得心裏一片混亂,他根本不明白要如何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
治亂循環的歷史規律,有限土地和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歷代文人大儒並不缺乏對這兩個問題的研究,但是誰也沒有找到過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甚至連正確的道路都沒有找到過。
前人研究了這麼久都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他又如何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答案呢。黃立極緩慢而又遲疑的說道:「陛下剛剛所言,未免有駭物議了。只要陛下勵精圖治,朝堂上下團結一心,說不定事情並不會走到那一步。
這一年來,我大明的形勢不已經有所好轉了嗎。也許只要按照陛下制定的經濟政策繼續下去,大明可以度過目前這個難關」
朱由檢豎起了手頗為無禮的打斷了首輔的話語,他面色不愉的說道:「黃先生,你剛剛說的理由,能夠說服你自己嗎?
朕這一年來推行的興修水利和大興工商的政策,雖然能夠緩解大明目前的矛盾,但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一來,興修水利可以提高糧食產量,但是解決不了財富分配的問題。無地農民始終還是不會擁有土地,而糧食產量的增加,雖然會引起糧食價格的下跌,但是對於無地和少地的農民更是一個災難。」
黃立極忍不住打斷了崇禎說道:「漢書食貨志上是說過: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但是對於現在大明來說,糧價過高才是大問題啊。只要百姓能買到糧食,天下就不會大亂。」
被打斷話語的朱由檢並沒有不悅,而是解釋道:「問題在於,漢書食貨志寫作的時候,這天下的土地還有許多可以開墾的地方,而不是像現在的大明一樣,土地大多掌握在豪門巨室手中。
這些豪門巨室在收穫的時節壓低糧食價格,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抬高糧價,人為的糧食價格的波動差價。他們通過這種差價,在年成好的時候獲取暴利,在年成差的時候掠奪小農戶的土地。
興修水利,短時間內也許會給貧戶帶去些許好處,但是從長遠看,只會加劇了糧食價格的人為波動,最終只有那些豪門巨室獲得了收益。
當土地掌握在了一小撮人手裏,對於糧食的囤積居奇必然會造成一部分人凌駕於眾人之上。我們可以一個月不吃鹽,難道能夠三天不吃糧食嗎?
農民沒有土地就無法生存,興修水利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朕認為,興修水利並不能解決大明目前存在的問題。」
黃立極腦子裏不停的轉着,他從皇帝的話語中聽出了些什麼,似乎有助於解決大明目前的問題,他眼睛忽然亮了亮,口中不由自主的說道:「陛下,剛剛你說因為我大明朝的土地容量有限,所以當人口不斷增長後,會因為養不活這些增加的人口,因此出現天下大亂的局面。
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些人口弄到工坊和礦山中去啊。光是一個棉紡織工坊就容納了數百人,京城這些棉紡織工坊吸納的人數高達近萬。難道我們不能用這些工坊和礦產,去收納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嗎?」
情急生智下,黃立極越想便越覺得,大力開辦工坊礦山,倒是能夠解決土地容納不了的人口,從而給大明增長的人口找到出路。
黃立極的表現也頗讓崇禎吃驚,果然能夠做到首輔的官僚,從來不缺乏智慧,他們缺乏的只是做事的動力而已。若不是今天他的逼迫,恐怕這位大明首輔壓根就不會去想,大明還能存在幾年這麼自虐的問題。
不過黃立極的開竅,倒是減少了崇禎不少麻煩,起碼他不用再去說服這位首輔大人站出來支持興辦工商業了。
朱由檢對着黃立極深為認同的點了點頭,才開口說道:「黃先生想的,倒是同朕差不多,利用興辦工商業來吸納土地上容納不了的人口。不過如果我們真的開辦了這麼多工坊,那麼就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我們要把出來的產品給誰?」
黃立極頓時被問住了,作為一名典型的大明官僚,他可從來不會去思考這種商人才用考慮的問題。他仔細回憶了下,才說道:「這個產品給誰,難道不是給那些商人嗎?朝廷未必要考慮的這麼細緻吧?」
朱由檢笑了笑說道:「這工商業可不比農業,這農業上收穫的糧食,不掉起碼還能自己吃。但是工商業就不同了,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掉,那可不能當飯吃。
如果我們只考慮辦幾個工坊把這些多餘人口養起來,那麼以朝廷的能力又能養的起幾人呢?我們只有先確定了市場,才能夠引導資本投入設廠,這樣那些工廠開工後才能用利潤養活自己。而只有到了那個時候,大明的人口才會成為大明的財富而不是一個負擔。」
黃立極思索了許久,不得不承認,崇禎說的話非常符合邏輯,但是這也說明了,用興建工商業吸納多餘人口的思路,他同皇帝的想法是一致的。
黃立極乾脆的向皇帝詢問道:「那麼以陛下看,應當怎麼做,才能夠真正的化解,這有限土地和無限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呢?」
朱由檢醞釀了下思路,才開口說道:「朕以為倒是有兩個出路,一個是向海外荒島進行移民拓殖,從而減輕我大明人口快速增長的壓力。
而第二個便是大力發展工商業,以吸納失去土地的農民。但是前者需要資金,而後者需要資金和市場。
關於資金這塊朕就不用說了,這一年來對於各家工坊的投入,大多是來自於勛家豪商,不管是朝廷還是普通民眾都掏不出這個錢來。
至於市場,朕倒是可以同首輔談談。這一年來我們興辦的工坊,朕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重工業,一類是輕工業。
重工業就是煤、鐵、水泥等工礦業,這些產業投入大,生產出的產品也不能直接用於消費,而是大部分用作其他工坊的生產資料或是原材料。想要促進這樣的產業發展,就必須由朝廷出頭組織引導,並給予一定的扶持。
比如說,我們現在極力推動的水利建設和鐵路、道路建設,事實上就是在為這些重工業創造市場。但是黃先生你作為首輔也應該清楚,這些建設投入的資金,其實朝廷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借來的資金,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局面,那麼這樣巨大而連續的投入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朱由檢說到這裏停頓了下,看了看對面首輔的臉色,發覺對方雖然皺着眉頭,但是並沒有反對的意思,便接着說了下去。
「至於輕工業,這些行業投入小,見效快,收回成本的時間也短。它們生產的產品大多直接面向各個階層的百姓,是直接用於日常消費的商品。
如果舉例來說,就比如紡織、食品、造紙等行業就是輕工業。發展輕工業雖然要比重工業快速,門檻也不高,但是在大明卻有一個最大的阻礙。」
正在聚精會神的聽着崇禎解說的黃立極,突然聽到崇禎停頓了下來,他不由開口詢問道:「陛下所說的阻礙究竟是什麼?」
朱由檢看着首輔的眼睛沉默了許久,才小聲而又清晰的說道:「最大的阻礙就在於,我大明的財富都集中在一部分人手裏,最底層的百姓窮困潦倒,根本沒有能力消費輕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
如果我們想要用工坊礦山去吸納多餘的人口,最起碼要讓那些底層的百姓獲得自己的土地,這樣他們才能用自己的收穫去工坊生產出來的產品。」
聽到崇禎繞了半天,還是把矛盾指向了縉紳階層,黃立極的臉色大壞,他面色有些僵硬的說道:「陛下,就算臣願意粉身碎骨,這事也是做不成的。臣身敗名裂倒是小事,但是大明的江山社稷恐怕也要動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