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陝西巡撫楊鶴的密折,又聽完了崇禎的解釋。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黃立極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意,崇禎認同了楊鶴的招撫意見,他希望自己在內閣中支持招撫。
而想要招撫,自然就缺少不得錢糧,否則便是給自己找麻煩。但是以國庫之空虛,就算是30萬兩他都拿不出來。就算戶部有這筆銀子,他也捨不得丟進陝西這個無底深坑中去。
正如崇禎剛剛在皇極殿上所言,陝北及甘陝邊境地區,因為交通不暢,加上本身就是土地貧瘠的地方,在連年大旱之後,現在除了縣城以外,野外根本就已經成為鬼域了。
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這已經不再是時人用來感懷的詩句,而是在大明朝發生的現實場景了。出身陝西的官員,對於家鄉父老所遭遇的這次大劫已經幾次上書泣告了。
他們想要的,無法就是希望朝廷能夠加大對於陝西的賑災力度,好幫助家鄉父老渡過這個災荒之年。然而黃立極對於這些陝西官員的哀求,卻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
今年在崇禎的督促和採取的緊急措施下,朝廷可以說已經把每一分力量都動用了起來。甚至於都不惜得罪山西、河南兩地的士紳,對他們採取了糧食限價、限地區的政策。
同去年陝西大旱相比,今年朝廷加上宮內出資賑災的錢糧數目,已經快接近去年的十倍了。但是從河南入陝西的道路難行,從陝西關中平原抵達受災的西北、北部地區,糧車更是難以行走。
再加上去年受災時,陝西百姓手中多多少少還有些積蓄,各地的山中還有些動物、野菜、樹皮可以用來充作食物。到了今年,百姓手中不僅空空如也,便是附近山中也找不到充飢的草根樹皮,只能以觀音土為食了。
在黃立極看來,朝廷已經做完了能做的一切,剩下的便要看天意了。畢竟朝廷除了賑濟陝西的災情之外,還有內亂外戰尚沒有平息,且江南同樣遭了水災,各地都有需要朝廷撥款的地方,不能厚此而薄彼。
而崇禎同意了楊鶴招撫的請求,但卻沒有向內閣提出撥款的要求,加上他對於河南之事的評價,讓黃立極明白了,皇帝這是把20萬元的救濟款,60萬石的救濟糧食,都打到了河南士紳身上。
作為一名士大夫,黃立極對於崇禎的打算有一種天然的反感。他可不希望崇禎養成,缺錢了就向官僚士紳下手的壞習慣。
但是作為大明的首輔,他也知道,這實在是解決招撫陝西亂民,讓陝西安定下來的最快方式。
陝西去年、今年連續大旱,按照常理來說,明年就應該風調雨順一年了。
但是如果不讓陝西儘快安定下來,現在出外逃荒的陝西災民就無法回鄉,一旦錯過了明年春播,耽誤了陝西糧食的種植,那麼就等於又耽誤了一年。
連續三年顆粒無收,朝廷還要去哪裏找出錢糧來賑濟陝西百姓呢?一旦陝西生亂,他這個大明首輔顯然是難脫其責的。
黃立極左思右想了許久,才對着崇禎遲疑不決的說道:「陛下,咱們是不是再等一等,想一想其他辦法?
這袁禮卿既是河南人,又是東林黨人,在朝中素有名望,且他同孫學士又是好友。
我們要是執意從河南大戶身上徵收糧食,用於陝西的招撫工作,恐怕對於河南籍貫的官員和士紳難以交代啊。
而對於陛下來說,不管是陝西災民還是河南士紳大戶,終究都是一般無二的子民。您現在這麼做,不等於是在選擇,讓他們誰去死麼。這對於陛下的聲望,或許也有所妨礙啊。」
朱由檢平靜的看着他說道:「朕也不想做這樣的選擇,但是陝西災民如果不能儘快返回家鄉恢復生產,死亡的人會更多。而河南士紳這邊,無非就是損失一些錢糧而已,如何會死人?
就是真的有人因此而死亡了,那也不好比陝西災民更多。最起碼朕知道,現在每過一天,陝西各地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就不會少於一千人,天知道這樣高的非正常死亡率還要持續多久。
朕現在的確是在選擇,不過朕選擇的不是讓誰去死,而是選擇讓更多的人先活下去。
至於朕的聲望,朕從來沒有想過要做什麼堯舜之君,所以黃先生也就不必為朕的聲望擔憂了。
黃先生如果擔憂孫先生回朝後支持袁尚書,那便交給朕好了。朕會親自勸說孫先生,不要插手袁尚書之事。軍務管軍務,政事歸政事,兩者還是不要混為一談比較合適。黃先生以為如何?」
雖然崇禎一直努力打消黃立極的顧慮,想讓他同自己站在一起,從而讓內閣支持許顯純、楊所修在河南推行的政策。
但是黃立極始終還是保持着沉默,他心裏想的還是要弄一個穩妥一些的方案,不要讓他沖在前方,直接同袁禮卿那些東林黨人對上。
看着黃立極瞻前顧後的樣子,朱由檢終於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為什麼黃立極身為一名內閣首輔,居然還是會被東林黨人視為依附魏忠賢的黨羽,在閹黨中還不及崔呈秀的地位高。
這個人在官場中沉浸了太久,這做事就變的力求四平八穩,方方面面俱到的保守心態了。
雖然他的確是忠誠於自己的,但是做事上面卻並不是盲目的遵從於自己,在沒有把握之前,休息讓他動彈。可以說如果沒有自己拼命的往前推他,估計他很難把內閣改制推進到現在這種程度。
當然朱由檢也清楚,做事謹慎、保守並不是什麼壞事。在這樣偌大的一個國家裏,你所收到的大部分消息,都是遲滯了數天,乃至數十天的舊聞。而且地方上送來的舊聞的準確性,也很讓人懷疑。
想要依靠這麼一堆過時和真假難辨的消息,去治理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光憑熱情和智商是不夠的。
有些時候,當朝廷頒發的對策抵達地方時,地方上的問題早就已經消失了,或者是條件已經變化到,朝廷的對策失效了。
因此大明中樞的官員們,最終總結出了一套應對地方問題的經驗。拖一拖時間,看看這個問題會不會自己消失。又或者拖一拖時間,等待地方官員自己解決麻煩。
只有當地方官員三催四請之後,讓中樞官員明白地方上的這個問題,無法自動消失或是地方上解決不了,才會頒發下一個應對的政策。
雖然看上去,這很有懶政、怠政的意思,但是這也不能完全怪中樞的官員們。因為大明近3000個縣,並不是每一個縣的縣官都是能吏。
許多書讀的不錯,但是不曉庶務的書呆子縣官,經常會事無巨細的向上匯報,指望上官或是朝廷拿出一個主意,從而逃避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
如果內閣這幾個人,對於地方上報的每件公文都要一一批閱並作出回答,那麼他們也就什麼事都不需要幹了。
拖一拖時間,讓問題消失,或是等待消息更全面時下決定,才是正確的應對政務方式。
但是黃立極這種基於農業社會的生活,習慣於用過去的經驗來解決當下的問題。這種做事方式,在蘇長青這種來自信息社會的靈魂來說,實在是有些讓人窩火。
信息社會的時間觀念是着眼於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變化;工業社會則是把目光放在了現在,身邊正在發生些什麼事。相差了兩個時代的人,面對同一項事物的看法自然是南轅北轍的。
黃立極終於開口對着崇禎回道:「陛下,現在想要讓許、楊兩人繼續在河南推進征地、征糧之策,顯然是有些不合時宜的。
一來河南士紳怨氣極大,朝中又有袁禮卿這樣的官員為他們張目。今日朝會上發生的事情一旦流傳開來,其他各省的縉紳自然是要同情河南士紳的遭遇的。
二來自老臣推動內閣及六部官制改革,加上商稅改革及會試各省錄取名額的制定,早就讓南方的官員士紳有所不滿了。
如果讓這些官員借着此事的由頭,把目標對準了新政,恐怕我們還是得不償失。
依老臣看,陛下不如先暫緩徵地之策,這征糧也不妨改為借糧。只要能夠度過今年陝西的災情,我們總是可以慢慢還的麼。
不過陛下還確實要安撫住孫學士,自從孫學士領兵擊敗了林丹汗的消息傳回來。如今在外頭百姓的口中,孫學士都堪比於忠肅了。
若是他出聲支持袁禮卿,這朝局就要大亂了。」
黃立極拿于謙比擬孫承宗,顯然不是什麼好話。不過朱由檢卻沒在意這一點,他正想着黃立極前面提出的主意。
思考了許久,朱由檢雖然有些不甘心,但顯然這個方案是最為緩和矛盾的方法。
他最終開口說道:「現在我大明首要之務,還是維持住陝西的穩定,只要能從河南士紳那裏搞到糧食,那麼借糧就借糧吧。
不過已經徵用了的土地不能在退回去,朝廷可以暫緩實施,不代表朝廷實施的政策是錯誤的。河南承平日久,人丁繁衍眾多,但是土地兼併卻居於各省前列。
若是不採取措施,恐怕總有一日會生出亂子。已經徵收的土地,便由內閣發令,出租給現在佃種土地的農戶。
每畝土地徵收3成的租稅,除了這3成的租稅外,農戶不必再繳納任何費用。
當地官府收取3成的租稅後,留下一成作為田賦和代收田租手續費,剩下的2成交付給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