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其時距離「靖難之役」已逾百年,姚廣孝的名字卻仍然在世間流傳。道友閣 www.daoyouge.com只是市井鄉村、故老相傳,平添了許多荒誕傳說。
厲秋風未入錦衣衛之前,便曾聽過這人的名字,知道姚廣孝是一位出家僧人,法號道衍。此人雖身在釋門,卻對釋、道、儒三教融會貫通,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大明立國之後,太祖皇帝挑選高僧隨侍諸王。其時眾僧紛紛投奔封地在中原的王府,以圖安穩享樂。獨有姚廣孝以「臣奉白帽著王」為名結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成為朱棣的大謀士。靖難之役的第三年,建文帝派遣大軍北上,前鋒直逼北平。燕軍勢弱,情勢危急。姚廣孝留守北平,為朱棣出謀劃策,力主以輕騎繞開建文帝大軍主力,直取南京。燕王採納了他的計謀,一路勢如破竹,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以區區北平一方土地而敵大明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姚廣孝論功當數第一。
厲秋風在錦衣衛當差之時,對錦衣衛檔案庫中的秘檔頗感興趣,時常入內翻閱,也曾刻意查詢過有關姚廣孝的記錄。只是關於此人的記載卻少之又少,內容又與民間傳說大相徑庭,是以心下頗為遺憾。方才慕容丹硯所提到的養大鵝以避人耳目的傳說,便是民間有關姚廣孝眾多傳說中的一條。
厲秋風聽朱三家提到姚廣孝的名字,登時留上了心。卻聽朱三家說道:「自太子朱標去世,燕王便有奪嫡之心。只不過太祖尚在,他不敢稍有異動。待得建文帝登基,燕王便與姚廣孝等心腹多有計議。其時姚廣孝為燕王定下了三條計謀,上策是假借出擊蒙元為名,取得兵權,帶兵出長城之後,將軍中忠於建文帝的將領盡數殺死,換上燕王的親信將領,再統帥大軍南下直取南京。這條計謀仿效的是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故事。中策是聯結北方諸王,會盟於北平,再以『清君側』為名,號召各地王府起兵,一起打到南京,再剪除諸王,奪取帝位。下策則是派遣武林高手潛入南京,刺殺建文帝和朝中大臣,以皇叔身份承繼大統。
「燕王與一眾謀士密議了三日三夜,最終採納了姚廣孝的上策,先派出數百名親軍潛至長城以北,冒充韃子兵,搶掠邊民財物。一時之間九邊震動,長城內外烽煙大起。燕王府和北平駐軍統帥的軍情密報接二連三的送到南京建文帝的御前。
「自大明立國之後,先是藍玉北征,在摸魚兒海大敗韃子主力,使其兵鋒再不敢南下。其時蒙元統帥擴廓帖木兒已病死,韃子兵再無傑出的統兵將領,被藍玉致命一擊,元氣大傷,再也無力難下。至建文帝登基之時,北方邊境已多年無戰事。是以烽煙一起,建文帝君臣登時慌了手腳。
「其時大明開國宿將大半都已凋零,要想找一位統兵北征的名將已不可能。自藍玉被殺之後,負責北方戰事的是『北方三王』,尤以燕王朱棣為主力。只是建文帝君臣對於燕王猜忌已深,自然不肯將兵權再授予此人。經建文帝君臣密議,以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監視北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
朱三家說到這裏,略停了停,接着說道:「燕王派到塞外假扮韃子兵的護衛親軍,自然都是他的心腹。沙家先祖便是這數百名護衛親軍的首領,我朱家先祖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燕軍假冒韃子兵,是最機密之事。這支隊伍出發之前,燕王在王府中設宴相送,當時曾對眾人言道,一旦踏出燕王府,便不得再承認是燕王府的護衛親軍,即便是被敵人刀斧加於頸上,也絕對不能出賣燕王。是以他們出塞之後,四處劫掠邊民,已與燕王府斷了聯繫。只等燕王得了軍權,便即脫下身上的韃子軍服,復歸燕王麾下。哪知他們在塞外遊蕩了兩三個月,卻一直沒有看到燕王大軍的影子。
「這支小部隊雖然冒充韃子兵,到處劫掠邊民,不過畢竟是燕王麾下的精兵,軍紀極嚴。要讓他們的大刀長槍砍向大明百姓,卻是極難下得去手。是以沖入村莊之後,往往踹門而入,搶走的不過是枕頭、被子、破衣爛衫,以及一些閒雜物品,極少搶奪財物,更別說殺傷人命。只不過他們孤懸塞外,所帶的乾糧有限,不過數日便吃的乾乾淨。其後靠着搶來的一些饅頭鹹菜和射殺的野獸度日,到得後來這片草原上的野兔、狼等被他們吃得乾乾淨淨,連老鼠都舉家逃走。
「沙家先祖眼見燕王大軍沒有絲毫蹤影,軍中又已斷了糧草。人尚可以苦熬,胯下的坐騎卻已打熬不住。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一支數千人的韃子騎兵突然出現,將這支小部隊團團圍住。
「原來這支部隊出塞之後,立時被韃子兵察覺。只不過韃子兵已被大明軍隊打得怕了,初時以為明軍又要北征,嚇得遠遠逃向漠北。留下來的探子報稱這支部隊身穿韃子兵的盔甲,連坐騎都是蒙古馬,每日裏只在長城附近遊蕩,時不時的還到村莊裏劫掠一番。韃子兵的首領大感奇怪,派出大批探子嚴密監視這支部隊的動向。這些探子偽裝成牧民,遠遠跟隨着這支明軍小部隊。一連過了兩個多月,見這數百人已然餓得在馬上東搖西晃,探子立時密報韃子兵的首領。韃子兵的首領判斷這支部隊不是明軍的正規部隊,很可能是明軍的叛軍逃到塞外,正是一舉將其擒殺的大好時機。是以立時帶兵南下,將這支小部隊圍了起來。
「其時這數百人已餓得只剩下半條性命,韃子兵突然出現,先是一陣箭雨,立時射死了一百餘名明軍。只不過這數百人是燕王護軍中的精銳,隨同燕王多次北征,剽悍之極。雖然個個餓得面黃肌瘦,只是見韃子兵出現,卻是士氣大振,竟然擊退了韃子兵七次進攻,自身雖又戰死了一百餘人,卻也殺了五六百名韃子兵。
「那韃子兵的首領沒想到這數百名敵人如此兇猛,越打越是心驚,待第七次衝鋒被打退之後,便起了撤退之心。誰料此時戰場之外又出現了一支軍隊,卻是明軍的正規部隊。韃子兵的首領大驚失色,以為這數百人的小部隊是明軍撒出的誘餌,將自己誘至此處以圖一鼓聚殲。正想率軍遠遁之時,卻萬萬沒有料到,趕到戰場的明軍正規軍並沒有向自己進攻,反而向夾在兩軍中間的那支只剩下百餘人的小部隊殺了過去。
「他卻不知道趕來的這支明軍部隊是北平都指揮使張信統帥的明軍。張信接到建文帝的聖旨之後,先派出探馬出塞偵查韃子兵的動向,同時在北平調兵遣將,準備兵馬器械,隨時出塞攻擊韃子兵。探馬回報稱劫掠邊民的只是一支數百人的韃子兵,並非韃子軍隊大舉南下。張信擔心這支小部隊是韃子兵派出的誘餌,想誘騙明軍深入塞外,然後再大軍雲集,將自己一鼓聚殲。昔年元軍統帥擴廓帖木兒最擅長用此計謀。如洪武元年,明軍攻佔大都之後,分兩路西進,意圖分進合擊,將擴廓帖木兒圍殲於山西。大將常遇春所部為北路軍,南下保定、中山、真定,明軍主帥徐達親率主力為南路軍,駐紮於彰德一帶,派出麾下大將湯和為先鋒,自懷慶取澤州。擴廓帖木兒先以小股部隊迎擊湯和,連戰連敗,逗引湯和所部。湯和不知是計,輕軍冒進。待湯和進至韓店,距離明軍主力距離已遠,擴廓帖木兒率領元軍主力突然出現,將明軍打得大敗,主將湯和險些戰死沙場,所幸親兵拼死相救,才逃離韓店。
「大明開國諸將,對擴廓帖木兒原本就十分忌憚,韓店一戰之後,徐達等人對此人更為驚懼。只不過元順帝與擴廓帖木兒不和,動輒便加以羈絆。擴廓帖木兒若有十分力氣,只能拿出五分力氣對付明軍,另外五分力氣倒要留着防備元軍。
「其後擴廓帖木兒率軍圍攻蘭州,明將張溫死守城池,擴廓帖木兒每日裏雖然叫囂攻城,卻始終未出全力。他是要以蘭州為誘餌,將明軍援兵誘至蘭州城外預設的包圍圈中加以殲滅,隨後再取蘭州。明軍果然中計,派出由大將於光統帥的援軍部隊,結果在蘭州城外中了擴廓帖木兒的埋伏。其時明軍遠道來援,疲憊不堪。擴廓帖木兒以逸待勞,將明軍援軍盡數殲滅,統帥於光戰死。
「其時大明剛剛立國,遭此大敗,天下震動。太祖皇帝大怒,調動大軍北伐。只是在制定北伐方略之時,包括徐達在內的諸將都異口同聲地建議大軍直撲應昌,逼擴廓帖木兒從蘭州撤兵,不與其正面相抗。可見徐達等諸將都不敢直接與擴廓帖木兒所部交鋒。這些人都是身經百戰的開國名將,只怕腦袋裏從來沒有『膽怯』二字。只不過被擴廓帖木兒誘敵深入、一鼓聚殲的計謀打的怕了,都不想與他正面交鋒。太祖皇帝採納了劉伯溫的建議,命令明軍兵分兩路。西路由大將軍徐達自潼關經西安救蘭州,伺機殲滅擴廓帖木兒。東路由左副將軍李文忠直搗應昌,誘使元朝皇帝命令擴廓帖木兒分兵救援。這便是劉伯溫為太祖皇帝制定的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應援』的方略。元朝皇帝果然中計,迫令擴廓帖木兒分兵。元軍兵力不足,結果被明軍擊敗。」
朱三家說到此處,長嘆了一口氣,道:「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擴廓帖木兒起自行伍,天授奇謀,若不是蒙元內亂,加以羈絆,大明要擊敗韃子,恢復漢人江山,只怕殊為不易!」
(本章完)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