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經筵本來就餘波未平,國子監中這又一場風波,自然是須臾就在京城傳開了來。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皇帝正拿着《葛氏算學新編》教導三皇子,司禮監掌印楚寬竟然親自前來稟告此事。面對這個消息,他有些煩惱地扔下了手中的書,隨即揉了揉眉心。
「張……九章怎麼就這麼會惹是生非呢?」
顧慮到即將成為太子的三皇子就在身邊,說的還是三皇子相當敬重的老師,皇帝到了嘴邊的張壽兩個字,硬生生改成了張壽那表字。可即便如此,他的感慨依舊引來了三皇子的反對:「父皇,老師從來就不喜歡惹是生非,只是別人總看不慣他而已!」
楚寬看了一眼滿臉認真的三皇子,笑容和煦地說:「三皇子,不招人嫉是庸才,再者,張博士實在是太年輕了,放在別人那是還沒加冠的年紀,他卻已經成為了您的老師,更是東宮講讀,還有那麼一群學生,誰能想像十年後二十年後他是什麼光景?」
「到了那時候,他權傾朝野,乃至於自恃是您的老師而打壓如今這些朝臣們的後輩,這都是保不準的事。」
「十年後二十年後,老師也不會變的。」三皇子的回答仿佛自然而然,甚至在皇帝用訝異中帶着幾分審視的眼神看他時,他也絲毫沒有退縮,「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是老師常常說的話。他如今連半山堂都不教了,就只專心致志於一個九章堂,這說明什麼?」
「半山堂中都是出身達官顯貴的學生,而九章堂中,有貧苦而有算學天賦的,有商人子弟,也有更喜愛算科勝過科舉的讀書人,但總而言之,看上去都不是能當到宰相尚書這樣高官的人。這些學生能夠回報老師的很少,而需要老師提攜並給予機會的人卻很多。」
「甚至連陸師兄,他之所以會被父皇稱讚,會有如今浪子回頭變天才的美譽,難道不是因為老師這個伯樂慧眼識珠?至於陸祭酒,最初不是也對老師很不以為然的?可現在呢?陸祭酒放下了一時利益得失,反而比從前行事大氣了許多!」
三皇子一口氣把心裏話都說完,說到最後甚至有些語無倫次,見皇帝和楚寬全都目不轉睛地盯着自己了,他方才漸漸有些心裏發毛,性格里那股靦腆小心的因子又佔了上風。他不安地低下了頭,小聲說道:「父皇,是兒臣一時情急,說話沒有過腦子……」
「不,你這番話明顯是心裏憋了很久,想了又想的。」皇帝呵呵一笑,把三皇子拉過來在身邊坐下,這才看着楚寬說,「三郎如今的進步有目共睹,光是從這一點來說,張九章這個老師就比朕這個父親強!只不過,朕對他已經偏心了,三郎更是偏心太過。」
楚寬心中非常贊同皇帝這最後一句話,但他很確定,自己要是真的這麼附和,皇帝說不定就要惱羞成怒了。
雖然張壽能走到如今的地步,確實有很多偶然,但如果不是因為最初的張寡婦,如果不是因為朱瑩對其一見傾心,如果不是因為三家人的糾葛,皇帝怎會如此大力提攜,顯而易見地偏心?當今天子固然是個任性的君王,可大部分時候還是有分寸的!
更不要說,連廢后那樣的身份,連大皇子和二皇子這樣的親生兒子,與張壽放對的時候都敗下陣來。至於前首輔江閣老這種自命不凡的老渣滓,那更是不值一提。
這些年皇帝夠護着三皇子和四皇子了吧?但是,皇帝何嘗因為這對年幼的兄弟而徹底厭棄了廢后那母子三人?儘管那一系列事件並不是張壽一個人的手筆,有種種因素作祟,他也曾在背後推波助瀾,但他都甚至有過一種錯覺,皇帝某些時候對張壽對自己兒子還好。
這已經好過了因為朱瑩而愛屋及烏的程度!如果不是他確定,當年難分彼此的是朱瑩和永平公主,絕對不是張壽,興許都要生出那方面的猜測了。他都如此,更何況那些喜歡凡事往複雜微妙之處想的官員,那些津津樂道於皇家秘辛的百姓?
自從皇帝追封了張壽的母親,已經有不下於十幾個版本的傳聞在民間流傳。其中好幾個版本清一色的都是天子微服私訪邂逅張寡婦,然後在民間留下子嗣的故事……
想着這些,楚寬恭謹地低下了頭,輕描淡寫地說:「張博士固然慧眼識珠,但若不是皇上先把重開九章堂的任務交給了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後生晚輩,也不會有這樣一段佳話。但使三皇子日後有更多的講讀官,見識了天下傑出人物,說不定就不會只推崇張博士一人了。」
才不會呢!我又不是沒見過人!從前我還是微不足道小皇子的時候,走出去也曾遇到過很多名聲赫赫的大臣,可他們往往連面上的客氣都沒有,只當我不存在。而又有多少人態度尚可,然而轉過頭去就痛心疾首地說皇上寵愛幼子,乃是禍國之兆,如何如何……
如果單單是這樣,還能說這些大臣有風骨,所以能無視皇族子弟,可實際情況卻是,當他即將入主東宮的消息之後,那對他一通猛夸的人當中,這些不要臉的人恰是一個不少!
三皇子垂下眼瞼,心中那本明細賬擺得清清楚楚。儘管他確實謙和靦腆,但並不意味着就真的一點脾氣都沒有。
那麼多年以來,除卻父皇和母妃還有四皇子一直都真心對他,還有不知道是因為大皇子和二皇子關係,還是因為父皇的關係,於是一直對他不錯的朱瑩,也就只有張壽用真正的平常心待他。那些所謂有學問有才幹的人,敬他不過因為他即將是太子而已!
三皇子的那點小情緒,皇帝沒發現,畢竟在他心目中,兩個幼子都是真性情的人,壓根藏不住心思。而楚寬卻敏銳地發現了,因為早在皇帝心意徹底分明之後,他看三皇子的時候就再也不會拿人當小孩子,而是把人當成未來太子看待。
因而,再一次確定了張壽在三皇子心目中的地位之後,他在告退出乾清宮之後,卻又在得知三皇子離開後,重新又再次求見。對於他的去而復返,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皇帝甚至連猜都不用猜,一見着人就哂然一笑。
「怎麼,又是為了張壽來的?想當初向朕舉薦他的人裏頭,態度最鄭重的就是你,朕甚至都當他是你的直系親戚了。現在倒好,念念不忘地提醒朕,不能偏聽偏信,尤其是不能把教導太子的職責交給張壽一個人……想當初朕不是被父皇和母后直接丟給老師管教的嗎?」
楚寬簡直被皇帝說得哭笑不得。張壽是我家親戚?我還當他是皇上你的兒子呢!
他姑且撇開皇帝剛剛的揶揄,輕輕嘆了一口氣:「皇上應該知道,您和三皇子性格不同。縱使葛老太師,您也許會服氣他的學問、人品、才能,但並不會把老太師奉為神明,言聽計從,因為皇上骨子裏就是個特立獨行,喜歡打破陳規陋矩的人,因而素來就不怎麼信權威。」
見皇帝有些不以為然,仿佛想說,別看三皇子性格綿軟,但也絕不是會對人言聽計從的,他就不慌不忙地補充道:「皇上當年得天獨厚,所以性格自然是從來都不喜歡倚賴他人,哪怕先皇和太后亦是如此,更何況葛老太師?而三皇子卻不同。」
「他因為小時候的經歷,看似靦腆小心,實則敏感多思。他固然不會對任何人都言聽計從,可對於他倚賴信任的人,他卻會因為自我感受加深對人的好感。」
「他從小倚賴的人是皇上,是和妃,皇上可曾發現,無論您與和妃要求他做什麼,他從來都不會懷疑,從來都認為是對的?他從小信賴的人,是四皇子,所以無論四皇子做什麼,他都是一個好哥哥,而這個好哥哥不但會包容弟弟的缺點,還會直接數落四皇子的過錯。」
「換做大皇子和二皇子,換做其他公主,皇上想一想,是否您只見過三皇子對人敬而遠之,不曾見過他隨隨便便聽信人?更不曾見過他規勸又或者訓誡人?」
「在朱大小姐面前,三皇子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因為她從小就這麼誇他,而且是在太后和皇上面前誇他。朱大小姐討厭大皇子的陰鶩,二皇子的跋扈,也不太喜歡四皇子的衝動冒失。所以,三皇子自然而然就會在朱大小姐表現出她喜歡他的這一面。」
「而在張博士面前,三皇子才是真性情。」
見皇帝終於為之動容,可動容的原因卻很顯然不是因為自己對三皇子那入木三分的描述,而是因為三皇子竟然在張壽麵前最真性情,楚寬不得不在心中嘆息,後宮嬪妃中,和妃與蔣妃都不是寵妃,可三皇子和四皇子卻偏偏非常得皇帝寵愛。
看看如今,皇帝甚至明顯因為三皇子在張壽麵前更平常心而生出了作為父親的嫉妒心!
雖然楚寬希望皇帝稍稍收起幾分對張壽的偏心,但他還是用非常審慎的語氣說:「三皇子在張博士面前,常常會忘記自己是皇族,是未來太子,而是安安心心當一個好學生。」
「如果他是普通人,這自然無妨,可他是太子,異日會君臨天下。皇上真覺得這樣妥當嗎?而且不只是三皇子,四皇子一樣如此。之前考九章堂失敗卻又負氣而走的那一次,張壽的親信隨從阿六把他帶回來時,他一掃頹勢,重新振作,這真的只是單純的講道理?」
「焉知他不是因為對張壽的敬畏,甚至把這份敬畏之心移到了阿六的身上?這不是好兆頭,但壞就壞在三皇子因為從前對某些朝臣的嘴臉看得太通透,於是動不動就拿那些圓滑的老官油子來和張壽比!」
「那些老官油子明里恭敬,其實都未必把皇上放在眼裏,更何況是昔日的三皇子?古往今來,君權強盛,朝中大臣則俯首帖耳,不敢異議,而文官權勢強盛,那就是堂堂天子被人唾沫星子噴一臉,卻也不敢擦!三皇子不明就裏,只覺得他們只敬身份不敬人,其實根本就想錯了!」
「恕我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這些文官從科場上一場一場考下來,相當於一次次沙場廝殺而倖存的絕世名將,他們敬皇權,不過是因為幾千年的禮法,若是皇位上坐的人一無是處,他們面上恭敬,骨子裏甚至未必瞧得起,更何況區區一個三皇子?」
「三皇子若是連這個都瞧不出來,只因為張壽和人不同就尤其敬重張壽,那他就是會錯了意思。要知道,張壽和這些文官沒有什麼不同。這些文官骨子裏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只有其中一小撮人裝着點兒家國天下——而張壽的心裏,大概也只有推廣他的算科,他的世間萬物之理!」
「正因為心中沒有敬畏,不論是禮法還是皇權,張壽才能在皇上,在三皇子面前那般平常心!不是因為他無欲無求,而是因為他所求和絕大多數人都截然不同!」
楚寬一口氣說到這,方才緩緩止住,兩隻眼睛卻死死盯着皇帝,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反應。果然,他已經把話說到這麼透了,皇帝的臉上終於沒了那調侃戲謔的表情。
「你真是和那些自負正確的朝臣越來越像,說話越來越一本正經了!」
話依舊帶着幾分打趣,但皇帝的態度明顯慎重了很多:「朕會在這次經筵的講學者中好好挑一挑,選出德才兼備的人來充當東宮講讀。當然,那些性格固執的老古板不在其中。」
「因循守舊的傢伙,那就老老實實在他們的小天地里呆着!天下這麼大,何至於只有一個張壽?再說,張壽只教算科,不教其他。既然不講經史,不涉時政,比當初葛老太師教授朕的時候還要局限性更大,你就別瞎操心了。」
皇帝說到這,仿佛是說服自己,又仿佛是說服楚寬似的,不耐煩地拍了拍扶手,這才一錘定音似的說:「這幾日經筵講讀,朕冷眼旁觀已經挑准了一些人。至於三郎看人時那錯誤的偏見,朕自然會對他講明白。」
他這時候還有一句話沒說。想當初他剛剛登基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一種偏激的心思。朕是天子,你們竟然不把朕放在眼裏?也就是因為太后打醒了他,葛雍罵醒了他,他才知道所謂唯我獨尊只不過是歷代君王的錯覺。
眼看楚寬仿佛無可奈何似的接受了這種說法,皇帝就一按扶手站起身來,神情自若地說:「至於九章堂……國子監既然都已經有人鬧上門去了,那就這樣吧,九章堂直接搬出國子監算了。朕之前親臨國子監,也算是有勉勵有敲打,最終也無濟於事,足可見是爛透了。」
「既如此,索性另起爐灶吧!」
1秒記住愛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