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九月,學校開學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劉金榮和哥哥的新學校在張家堡的後山半山上。
從南溝家裏沿着小河邊上的土路走過來,從一人多高的高粱和苞米地中間穿過,趟過近十米寬的河水,繞過那棵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兩個成年人才能抱過來的老柳樹,從小隊羊圈邊上踩着土坡上來,總共一里多地,就到了學校。
學校是紅磚瓦房,只有一間半,一間是教室,半間是老師辦公室。
整個這塊兒是人工在山坡上挖開平整出來的,沒有操場,只有教室前兩米寬的一條土壩子。沒有課外活動,更沒有任何附科。
南溝這邊都是外來戶,一起上學的有六個孩子,鍾家哥仨,劉照豐兄妹,還有一個姓楊的小子。鍾家是哥四個,老大已經去公社念五年級了。
『a\\o\\e,y\\u\\u,b\\p\\\\f\\,d\\t\\n\\l,g\\k\\h……』
『大小多少,山石土田,人口手……』
每天清晨,朗朗的讀書聲在小山村的半山坡上響起。
學校里只有一個老師,同時教三個年級的數學語文。
上課的時候,三個年級坐在一間教室里分成三排,老師給一個年級講課的時候,另兩個年級就在一邊複習。
一個年級講一點兒,然後自己練習,老師給下一個年級講。
沒有書,沒有本子,沒有筆。
每個學生有一塊石板,就用粉筆在石板上學習。
老師就是本堡人,也姓張,二十歲了,初中畢業生,是張家堡這會兒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建學的時候自然就成了教師。拿工資吃皇糧。
堡里姓張的人家很多,基本上都是親戚。
張老太爺祖上是山東人,闖關東過來,一家人熬到這邊只剩了兄弟兩個,在這片山窪窪里扎了根,慢慢置下了家業娶妻生子。
老太爺自己有四個兒子兩個閨女,鬧匪死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外嫁。兩個兒子生了七個兒女。
然後就解放了,土地歸了國有,家族也就散了,各家過各家自己的日子。
58 年成立人民公社的時候,堡里從周邊遷來了不少外姓人,成了大村子,建了生產隊。
張老師是張家第四代長房四支的老大,他這一輩的兄弟姐妹有二十多口。
和劉金榮兄妹倆一起坐在教室里上課的學生有一半都是張老師的本家弟妹。這所三年制小學一共也只有二十幾個學生。
……
「媽,我不想上學了。」
劉照豐站在正熬豬食的張景義身邊低着頭說。
張景義愣了一下,直起腰扭頭看向十三歲,已經比自己高了的兒子:「不想上學了?」
劉照豐點了點頭:「上學也沒有用,我想上工,我大了,能掙錢了。」
張景義想了想說:「家裏,家裏能養得起你們。你爸說,孩子還是要讀書的,讀了書才能出息。」
劉照豐低着頭說:「媽,我爸都死了幾年了。咱們現在在這大山里,讀了書有什麼用?種地又不用認字兒,我想去掙工分,不想將來讓人說是叫人養大的,我能養自己,也能養你們。」
張景義問:「你,聽誰說什麼了?」
劉照豐搖了搖頭:「沒,我自己想的。媽,我長大了,不是小孩子了。」
張景義問:「你,你想好幹什麼了?」
劉照豐點點頭,說:「我上學的時候去堡里的磚窯問了,他那要人,按出坯算工分。我想去。」
張景義想了想說:「媽,也不懂這些,你想好,想好了,想去就去吧,你也大了。」
劉照豐說:「我想好了,我去磚窯上工。」
張景義說:「要不,還是等你爸和你大爺回來商量商量吧,好不?他們懂的比咱們多。」
劉照豐皺了一下眉頭,悶了一會兒說:「媽,我爸死了,死了三年了。」
張景義眼圈刷的一下就紅了,眼淚漫出來,抬手抹了下眼睛,吸了一下鼻子,說:「媽沒能耐,帶着你們倆也沒落個穩,讓你們遭罪了。媽也是沒辦法,總不能看着你們挨餓。」
第 40 章 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