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宮內,元吉是暫時的主事人。畢竟趙人出兵打下了梁都,不可能將戰爭果實拱手送給元天子。
而元吉呢?他也只不過是利用趙國打壓晉國,同時削弱戰力強大的趙國。他可不希望倒下一個晉國,又蹦起來一個趙國。
正是出於這種想法,在樂芳菲像元吉提問時,他什麼都說了。
命人將晉王太后的屍身收斂起來,元吉帶着人去看望那些被困在宮裏的人,在把梁宮交給趙國人之前,他得埋下幾個種子。
梁都城外,李闊一行沖入山林,稍作整頓立刻趕往郊北大營,他的精兵就駐紮在那裏。
前方就是北山,也就是郊北大營所在地。
趙人冬季潛入梁國,手段再高超幾千人應是極限了,他們總不可能一邊攻打梁都,一邊攻打郊北大營。
若是他們先打了郊北大營再移師都城,那麼都城那邊怎麼都不可能一點跡象都不發現,畢竟郊北大營那麼大,距離都城也不遠。
但是,越是靠近北山,李闊感覺越是異樣。
回頭看,都城的天空映着紅光,那是焰火在城內熊熊燃燒的跡象。往前看,寂靜的北山籠罩在夜色中,太安靜了。
「將軍,前面似乎有些不對勁」
就連跟在李闊身後的親兵都察覺到了不妥,但是已經到這裏了,肯定要上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李闊沒有打頭陣,他是將軍,走在最前面的應該是斥候。
受到都城火光的影響,夜空泛着紅光,為夜色染上了一層紅紗。還好不是漆黑一片,省去了點燃火把。
郊北大營的營寨出現在眼前,李闊卻沒有看到應該出現的巡邏兵。
出事了,郊北大營出事了!
李闊一行像瘋了一樣衝進營區,然後他們一個個像見了鬼一樣
到處是屍體,那些屍體穿着晉軍的制服。現場沒有打鬥的痕跡,那些死去的人臉上表情安詳,看上去就像睡着了。
有人上前解開屍體的衣服查看,只見屍體的胸口處留有一個黑色的掌印。
「將軍,他們很可能是中了迷魂藥昏迷後又被人用內力震斷了心脈而死」
幾千晉軍竟然被人用如此陰損的手段滅掉了。
李闊心寒,不在去管那些屍首,轉身疾步向營地中央的大帳行去。
莊言曾說過,能調動陪都數萬晉軍的方法,一是李闊的親筆手令,二是調兵虎符。調兵虎符被李闊放在郊北大營的主帥營帳中。
李闊衝進營帳,搬開桌椅掀起鋪在地上的皮草,用刀劍挖開下面的泥土,取出一個木匣。
地上完好,木匣還在,李闊提着口氣打開木匣,看着裏面靜靜躺着的虎符,終於鬆了口氣。
李闊伸手拿起虎符。他調兵不需要虎符,但若是虎符落入敵人手裏拿後果不堪設想。
李闊摸索着手裏的虎符,忽然瞪起眼睛把虎符拿進了細看,隨即他臉色大變。
就在這時,李闊心裏一股寒意升起,來不及回頭看,他就地伏倒滾了幾圈。
李闊反應已經很快,但是偷襲他的人實在太厲害,刀劍沒有碰到李闊,劍氣卻在他的後背上開了一道口子。
李闊爬起來就往外跑,連回頭看一眼敵人是誰的時間都沒有。
但是,外面的情形更糟糕。他們被包圍了。
跟隨李闊從都城往外沖的親兵總共五十人,衝擊城門的時候損傷了二十來個,現在李闊身邊只剩二十多人。
李闊一眼掃去便估算出敵人約有六十多人。
剛逃離一個死局,又入了一個死局。李闊仰天長嘯,聲音刺破夜空,悲壯而淒涼。
這時候,李闊終於轉身,對上背後的敵人。他一眼便認出了對方,因為莊言曾命他查過對方的身份。
他是御弟元吉身邊那名叫小蘇的隨從。
為了今夜突襲梁都,元吉算計無數,一個月前就着手準備。小蘇以及他指揮的六十多位密人,便是專門為郊北大營和李闊而準備的。
為了這一次襲擊,元吉幾乎把天子一脈埋在梁國都城和周邊所有能用的資源都用上了。
那日夜宴,元吉沒有把小蘇帶在身邊,明知自己會被困梁宮甚至可能有危險,他仍然把小蘇派了出來,可見小蘇將要做的事有多重要。
小蘇和這六十多位密人,暗中觀察郊北大營一個多月才訂好了偷襲計劃。
北山上有一條河,郊北大營所用的水都來自那條河。
小蘇他們一開始想直接在河水裏下毒,但是發現那樣會把河裏的魚先毒死,會讓軍營里的人察覺異狀,所以才改用了迷藥。
為了今天的行動,小蘇等人在那條河邊埋伏了三天,一直等待到今天軍營做晚飯到河邊取水才開始下藥。
六十多個人震斷幾千人的心脈,也是很辛苦很累的。為什麼不直接捅一刀?元吉並沒有告訴小蘇為什麼。
其實小蘇覺得沒必要,可是元吉特意要求了,他便不能不遵從。
小蘇的目光落在李闊手裏的虎符上,他今天的主要目標也有這個。
「把東西給我,然後你就可以去死了。」
李闊眼中精光一閃,似乎瞬間想通了什麼,不由在心裏長嘆了一聲。罷了,既然今夜必然一死,那便死得其所,至少這裏也是戰場。
李闊握緊了手中的虎符,厲喝一聲:「想要它,先問過某手裏的刀同不同意。」
這是一場人數對比懸殊,實力對比懸殊的戰鬥。
小蘇以及那六十多個人,每個人的個人實力都很強大,足以一敵十。而李闊和他的親兵,他們本是戰場上的戰士,他們更擅長沙場作戰。
只是這六十多個人之前耗費了不少內力,這才讓戰鬥的時間拖長了一些。
清理戰場,小蘇砍下李闊的頭,拿走他死命攥在手裏的虎符。到此為止,他今夜的任務已經完成,可以回梁宮找元吉復命了。
郊北大營的任務已經完成,那些人的屍體就那樣丟在那裏。
那六十多位密人,一直蒙着臉,彼此一句沒有交談,甚至沒有發出了一點聲音。任務結束,他們沒有告別,一個個消失在夜色里。他們將再次潛伏下來,直到下一次被召喚。
小蘇來到梁宮,找到元吉,把李闊的頭和虎符丟在他面前。
元吉一臉嫌棄地把李闊的頭撥到一邊,拿起虎符看了一會兒,隨後嘆了口氣。
「失算了。」元吉把虎符丟在桌子上,好像在丟垃圾一樣。
小蘇挑眉:「東西不對?」
元吉點頭:「假的,做工不錯,但只能騙騙外人,騙不過驗貨的人。」
「可是李闊到死都握在手裏,怎麼會是假的?」小蘇不解。
不是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嗎,怎麼李闊死到臨頭會用假虎符騙人?
元吉說出自己的推測:「應該是孔先生,不愧是名滿天下的謀士,他看出李闊有了野心,立刻改變立場支持莊言,並派人悄悄替換了調兵虎符估計李闊到死都沒發現虎符已經被調換了。」
「那現在怎麼辦,我去因園?」
「不用了,因園早就沒人了。狡兔三窟,像孔先生這樣的老狐狸怎麼可能只有因園一處宅子,我早就猜到他還有其他藏身之地。」
「所以你才把因園的事情交給趙國人處理,因為你早就算出我們抓不住孔先生?」小蘇覺得孔先生是老狐狸,而元吉是中年狐狸。
「哼,那邊到現在都沒傳來消息,肯定是人跑了正在到處找。」
「那陪都的駐軍怎麼解決?沒有虎符,我們就沒法派人去調動他們。」
「我早料到陪都的事情不會那麼容易解決,所以早就準備好了後手。只不過我的後手尚需幾日才能發揮作用,需要有人把這幾日拖延過去。」
「要拖延多久?」
「兩三日便夠了。你去把這個虎符交給趙國人,讓他們派人執行陪都計劃。」
小蘇驚訝:「你不是說這個虎符騙不了人,還讓他們去送死?」
「說不定可以拖延一下時間,反正死的是他們不是我們,難怪你心疼趙人?」
小蘇沒回答元吉的問題,只是翻了個白眼後撿起虎符轉身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小蘇空着手轉回來,看到元吉收拾好了東西一副準備離開的樣子。
小蘇再度發問:「現在要做什麼?」
元吉一本正經道:「走,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小蘇不解:「這就走了?才剛攻下樑都,都還沒論功行賞,我們就這麼空着手走了?」
「越早走越好,那個人就要來了,我可不想跟他見面,反正交接的工作我已經做完了。」
小蘇這次沒有再問題,因為他知道元吉說的那個人是誰。
小蘇道:「走吧,走吧,趕緊走不過我們走去哪兒,回皇都嗎?」
「你帶我出城,我們去城外會合菊兒,然後往西去欒國。」
「你要去找樂無憂?」
「沒錯,咱們這位朋友沒打聲招呼就跑了,我很擔心他會不兌現我們的交易,畢竟我們已經幫他殺掉了敵人,完成了我們該做的。」
元吉的神情很認真,甚至有些嚴肅,這說明他真的很重視樂無憂。
事實上,元吉有些擔心樂無憂不是擔心樂無憂會死掉,而是擔心他會成長為第二個欒王樂毅。
與樂無憂交易,元吉一直佔據着主動,但直到最後他才發現自己小看了樂無憂。
就在不久前,元吉收到密人回報,在梁都之外發現了樂無憂的蹤跡。樂無憂逃出了梁宮,此刻已經在返回欒國的路上。
當時宮城封閉,樂無憂依然在當夜就離開了梁宮,元吉到現在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而且樂無憂完全沒有停留,直接離開梁都返回欒國,行程匆匆卻不像是在躲避晉人的追捕。
元吉推測樂無憂很可能事先知道了他與趙人的合謀,他早就料到梁都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所以才會一路不停離開且沒有遮掩自己的蹤跡,因為他知道晉人此時根本沒功夫追殺他。
事實上,元吉猜對了。樂無憂確實發現了元吉與趙人的陰謀,所以當時他想立刻帶樂芳菲走,只是樂芳菲不領情。
樂無憂的手段和謀算都超出了元吉的預料,甚至還有他的隱忍。
樂無憂既然察覺了元吉的陰謀,卻沒有以此跟莊言交易。若是他向莊言舉報元吉,以當時的情形元吉和趙國的潛伏者估計只能束手待斃,而這份恩情足以讓莊言直接把樂顯交給樂無憂處置。
樂無憂沒有選擇更簡單的方式除掉樂顯,而是選擇了隱忍下來以危險更大的方式除掉了樂顯,可見樂無憂的城府之深。
樂無憂曾輔佐欒王樂毅,在樂毅死後欒國再沒有值得他輔佐的君主之材出現,難保他不會在失望之後自立為王。
在元吉看來,樂無憂可能會比樂毅更加難對付,因為他比樂毅更加陰狠狡詐。
元吉覺得自己有必要去看看,再跟樂無憂打打交道,以確定樂無憂帶來的隱患會有多大,若是太大那就該掐死在萌芽中。
現在宮內宮外都還亂着,尤其是宮外,趙國人正在都城裏燒殺搶掠。在攻下樑宮後,趙人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搶奪戰利品了。
這個時候想離開梁都,坐馬車是想都不要想的。
街上的馬車只要出現絕對會成為趙國人的頭號劫掠目標。而元吉打算不告而別,悄悄離去,那就更不能坐馬車了。
元吉也會武功,但稱不上高超,跟小蘇更是沒法比,所以他乖乖趴在小蘇背上,任由小蘇背着他在梁都的街道上穿行。
小蘇武藝高強身材結實,元吉趴在他背上感覺身下有點硌得慌。尤其是小蘇奔跑前行,元吉被他背上的骨頭戳地有點痛。
元吉忍不住小聲抱怨了幾句。
因為離得近,小蘇當然聽到了,有點生氣地想要把元吉扔出去,不過他還是忍住了。跟在這個人身邊,總是很容易被他氣到,小蘇已經習慣了。
兩人很快出了都城,在安排好的接頭地點找到了菊兒,然後上了早就備好的馬車,隨後揚長而去。
元吉離開不久,趙國人就發現他不見了。不過趙國人沒有因此生氣,反而覺得元吉主動離開是識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