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德公八十七歲高齡時,還能看到最終自己的大業有成,事實讓自己看到了漢室的統一,這也在很多蜀中戰將和謀臣的輔佐之下才有此一天。
即使是江東集團,曾經存在過的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他們無一不是才學橫貫天下,韜略穩坐軍中的人物,而且還善於管理,懂得審時度勢,很多威脅到江東集團的勢力,都被其擊退。
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有學問和有魄力,還需要有過人的膽略。
其中,為江東集團開疆破土的武將:周泰、蔣欽、韓當、凌統、陳武、潘璋、丁奉、徐盛、甘寧、太史慈、黃蓋、程普、朱桓、全琮、朱然、孫翊、孫韶,這一群人都是實至名歸的將領,和別的勢力有着勢均力敵的能力。
不是這樣一群悍不畏死的武將,就不會有屹立不倒的孫權集團。
文臣:張泓、張昭、顧雍、駱統、薛綜、嚴畯、諸葛瑾、陸績、陸凱、周舫、諸葛恪、虞翻、朱治、孫靜。
這裏的每一個謀臣都是擁有曠世才華的事實,也在江東集團歷經風雨的五十多年裏,穩住了這個勢力強大的軍事集團。
無論是文臣,還系武將,都是來自三國戰亂中的數次征戰的考驗和磨礪。
最終,他們才是頂起江東集團的棟樑。
當然我們簡單的看看曹魏集團這一邊的人才......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著名文官武將:
文官就有: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劉曄,滿寵,楊修,許攸,司馬懿。
武將:于禁,許褚,典韋,李典,樂進,張遼,曹仁,夏侯惇,夏侯淵,張郃,徐晃。
或許很多人喜歡把諸葛亮放在曹魏集團一群謀臣的最前列,認為諸葛孔明是一個足智多謀,人中龍鳳的角色。
其實,曹操的謀臣一個也不差,只是曹魏集團的人才濟濟,顯露不出來誰的本事能力有突出的部分。
在劉備主公開始認識到坐擁天下非得文武齊備,人才多多時,當時的劉備集團的謀臣區區只有我和龐統,
單福和法正,當時不過是行政後勤官吏,並不是軍事和是事實上正式的謀臣。
其實在關羽沒有出名時,典韋就勇冠三軍了,當時的呂布都不敢正面硬撼典韋。
曹魏集團在第三代皇帝登基時,他屬下的這些將領幾乎都戰死沙場了。
或許這才是為將的一種宿命。
三國蜀國武將,很多人都在關羽和張飛之間選擇,其實首當其衝的排第一的,是劉備。
且不論玄德公系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漢室貴胄之風,英蓋世雄之器。
在最初的光復漢室的大業中,他是一生都在為此奮鬥。
其子:劉禪,後主。(劉璇,後主太子。劉瑤,後主子,安定王。劉琮,後主子,西河王。劉瓚,後主子,新平王。劉諶,後主子,北地王。劉恂,後主子,新興王。劉虔,後主子,上黨王。)
劉永,魯王。
劉理,梁王。(劉輯,理子,奉車都尉,封鄉侯。劉胤,理子,哀王。劉承,胤子,殤王。)
劉封,劉備義子,副軍中郎將。
甘皇后,穆皇后,孫夫人,糜夫人。
諸葛亮,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
諸葛瞻,字思遠,亮子,行都護衛將軍。
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
諸葛均,亮弟,長水校尉。
諸葛喬,瑾次子,駙馬都尉。
諸葛攀,喬子,行護軍翊武將軍。
諸葛顯,攀子。
武將:關羽,關興,關統,關彝,關平,張飛,張苞,張遵,張紹,馬超,馬岱,黃忠,黃敘,忠子,趙雲,趙統,趙廣,
文官:龐統,龐宏,龐林,法正,法邈,許靖,許欽,許游,陳祗,陳裕,呂義,呂辰,呂雅,麋竺,麋威,麋照,麋芳,孫乾,簡雍,伊籍,秦宓,夏侯纂,董和,董允,董宏,劉巴,馬良,馬秉,馬謖,陳震,陳濟,孟達,彭漾,廖立,李嚴。
一個集團的強大其實在於人才匯集的力量之強大。
但是一群螞蟻絕對沒有一群人才煥發的能量巨大。
任何想有所建樹的團隊,不尊重人才,也等於是拿自己所謂的目標和任務開玩笑。
事實可以提現,每一個封建王朝的沒落,都是遠離人才的輔佐,墮入腐敗陷阱,在一群利益小人,自己利益得失的爭鬥中,變成了一個時代的犧牲品。
這裏不用再多討論具體會是誰的過錯。
封建制度下的統治機制,畢竟換人不換規則的在演繹着權力和利益的爭霸之戰。
又能有幾個人能抵禦權力和利益的誘惑,堅持做人的本心?
所以爭權奪利求上位,不講道德與道義之徒,在兩千多年的華夏封建朝堂上,演繹了諸多的醜態故事。
其實大江東逝水,浪花淘盡的不僅僅是英雄,更多的是歷史上腐化墮落的一群變異人種。
時代的變遷,朝代的更替,其實是一種令人警醒的時刻,而不是某些人謀求上位的契機。
最開始的想法都不單純,最終一個王朝不能給民眾生存的機會,即使它再表面繁榮,都難以掩飾內里的腐朽。
最終,一種不合理的,不人性化的制度,就會變成統治者自己的絞索,子孫的絕命線。
在劉嬋半個月後於長安建立北漢集團政權的時候。
就正式的納入了孫全集團的百官上朝聽政。
這時候的江東集團事實上已經不再跟隨孫權勢力,其子孫僅僅是掛了王侯的空頭銜,作為一個閒居的藩主罷了。
主公劉備在劉嬋登基的這一天下午,接到了成都快馬傳遞的消息。
然後劉玄德帶着五虎上將軍,還有隆中的十幾個諸葛亮的故交好友,比如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尹默、李仁,劉廙、向朗。這些古襄陽城的學士,一起進入了大雪後的蜀中。
劉嬋的敬哀皇后此刻和劉嬋受了群臣登基大禮剛下朝和群臣去中廳飲宴,群臣都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
但是老百姓曾經在歡樂的喜悅中時,看到長安西門還是瑞雪覆蓋驛道,幾輛八匹馬拉的馬車,跟着一千漢中鐵騎急匆匆的向西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