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郭典不同,司馬叔異,或者說司馬直死了,公孫珣總歸是明白怎麼一回事的,甚至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之前冀州亂成一鍋粥的時候,郭典失蹤在大陸澤,消息傳來,朝廷即刻選調了司馬直去做鉅鹿太守……可以理解,一個太守的標準價就是兩千萬錢,北宮不是正缺錢嗎?
當然了,當時鉅鹿的形勢也確實不堪,所以中樞這次選人並不是真正的為錢而選,而是要兼顧賺錢與安撫地方。而司馬直呢,自從守孝結束後,又屢次被各種人推薦,所以朝廷便想到了這個就在河內的優秀人選。
而西園那邊考慮到鉅鹿的形勢以及司馬直的名聲,也酌情予以了最優惠價,也就是打對摺再打對摺,給定在了五百萬錢。
但是司馬直拒絕了……五百萬他也出不起。
西園那邊就很不爽了,按照老規矩,你缺錢可以賒賬啊,到地方你搜刮一下,不就有了嗎?
當然了,再次考慮到鉅鹿的亂象,尤其是當時鉅鹿郡治被圍攻這一事實,西園又一次大減價,三百萬……不許還價了!
但是司馬直依舊不願意,乾脆稱病不去。
原因很簡單,這個其實不是這個價格的問題。若是世道還行,三百萬錢,他找同族人借一借,找同郡人借一借,總是能湊的,然後屆時合理利用郡守的權威,讓家人捎帶點土特產做個二道販子,或者選擇性承包出一些工程,也是能在保持清名的狀態下給合理的賺回來的……但是,這不是鉅鹿亂的不行嗎?這不是還要交修宮錢嗎?
鉅鹿的老百姓,不用想都知道,此時已經艱難的極致,此時出任這個太守,出了搜刮錢財還賬外,必然還要繼續收修宮錢,如此行徑難道不是個殘民賊的舉止嗎?
司馬直是個清白君子,干不來這檔子事。
實際上,他之前第二次拒絕以後,就直接跟幾個學生說:「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
然而就在兩日前,公孫珣之前不知道,現在知道的是,宮中對司馬直的推脫勃然大怒,直接下詔,要求他立即往洛中匯報,然後去鉅鹿赴任。
這一段時日,隨着公孫珣對修宮錢的推脫,往來河內的西園使者可不要太多,也就難怪公孫珣會忽略了,尤其是那個時候於毒引眾入境,前面還要打仗。
現在知道的是,信使帶來的旨意措辭極為嚴厲,以忠君為理念的司馬直被逼的沒辦法,不得已上路,然後便有了今日的事情——他到了孟津,實在是沒有勇氣過河,便吞藥自殺。
可以想像,這個既忠君又愛民的清白士人在發現忠君就不能愛民之時是多麼痛苦,然後又是多麼絕望,最後又是多麼悲憤。
而當這日傍晚,公孫珣在孟津看到了司馬直死時託付給他的東西後,就更是對其心態一覽無餘了。那是一封遺折,其人以死諫之姿態,以儒家的視角,盡書當世之失……其中不僅是宦官秉政,不僅賣官鬻爵,也不僅是直言天子加征失信於天下,還有如今世族之腐敗,豪強之無度,商賈之奢侈,邊將之跋扈。
平心而論,黃巾之亂,公孫珣學會了很多東西,也看懂了很多東西,所謂了解了大漢藥丸的必然性,但依舊還是有些疑惑……那就是以當時的局勢,為什麼不能有幾個忠臣孝子出來挽救這個帝國?為什麼『歷史上』黃巾之亂後短短几年局勢就徹底無可挽回?
實際上,當日他對婁子伯說出,忠臣孝子兩三年內便紛紛而死這樣的話時,還是主要出自於自家母親口中的『預言』,並非是個人判斷。
但今日,眼見着這麼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跟前,公孫珣卻是再無疑惑……能為了錢而把這種臣子逼死的這種天子,這種皇朝,活該去亡!
而與此同時,公孫珣也愈發憂慮了……因為他發現這個帝國太大了,僅僅是他身邊就有這麼多願意為大漢而死的忠臣,也有這麼多忍耐不住局勢直接跳反的野心之輩。最可怕的一點是,紛紛願意為漢室之德而死的人和紛紛對漢室徹底失望的人是並存的。
換言之,接下來數年,若是處在中間一個把握不好其中平衡,便要擔上一些亂七八糟的負擔。
郭典死了,只是給他留下了幾個家屬……這完全沒問題;
褚燕反了,一個區區縣長,最多招來一些疑惑的目光……忍忍也就過去了;
如今司馬直也死了,卻要自己不得不給洛陽傳達這麼一封死諫遺書,這可就不知福禍了!
再這麼下去,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在等着自己呢!
「與你和趙咨一月假,去協助他家人處置叔異兄的後事。」公孫珣勉強朝遭受了巨大打擊的司馬朗吩咐道。「我要替他去封送遺折,再去弔唁。」
司馬朗和趙咨悲戚難耐,幾乎說不出話來,無奈之下,公孫珣又派出了同為溫縣人的楊俊留下照看局勢,這才手持遺書出了孟津渡口的義舍,來到了南風極盛的黃河渡口處。
夕陽西下,大河滾滾,雖然河上船隻因為天色緣故漸漸稀疏,可孟津作為洛陽北面第一門戶,渡口處卻依舊熙熙攘攘。尤其是很多來往官吏士民,聽說此處義舍中有一位清白之士為了不擾民生而被自己的君主活活逼死後,就更是如此了。
公孫珣帶着隨行眾人避開了眾多去弔唁之人,直接來到渡口最跟前望河而立。隨行之人皆有蕭瑟之意,所有人都似乎都想說點什麼,但所有人卻都只是矗立無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司馬直的行為似乎不需要格外多的言語來修飾。
看了許久之後,無奈之下,公孫珣終究還是解下了懷中印綬,讓王象借用渡口的公房準備代呈遺折的奏疏說明與封印公文。然而,這邊剛剛封印完畢,公孫珣還在猶豫是連夜送過河去,還是明日一早再送時,已經漸漸稀疏的大河之上忽然有一艘白帆趁着落日最後一絲餘暉匆匆趕到了北岸。
從船上下來之人居然俱是縞素打扮。
公孫珣遠遠瞥了一眼,不由心煩意亂,便直接抱着這封遺折轉過身去,準備先行休息,明日再送。
但剛一回神,身後便順風傳來一個極為熟悉的聲音:「兄長!」
公孫珣本能回頭,然後便一時恍惚失神,愕立當場——這縞素之人居然是公孫范。
眾人面面相覷,卻也只能小心翼翼的留心着公孫珣的舉止與神情罷了。
「兄長!」公孫范緩步向前,然後躬身跪地下拜相告。「劉師去了。」
公孫珣頭腦一片空白,只能勉力頷首回應:「大概能猜到……他冬日間身體便不好,雖說熬過了冬日,但這把年紀……何時去的?」
「今日下午。」公孫范伏地坦然言道。「中午喝了很多酒,說是春日日暖,便又睡在了院中,然後一睡不醒。」
「如何讓他喝這麼多酒?」公孫珣蹙眉質問。
「其實,劉師上個月便已經無能為了,只說死前想求一醉,我與文超,還有師兄,這些日子一直都隨他暢飲……」
「如何沒有告訴我?」
「劉師特地吩咐。」公孫范昂起頭來坦誠直言。「他月前便留有遺言……說不必告知於你,但若死後,則後事盡托於你。」
公孫珣欲言又止。
「他還有一封書信。」公孫范復又從懷中取出一物來。「乃是當日黃巾亂起後寫成的,讓我等到今日再專門與你……望兄長不要怪我刻意隱瞞。」
公孫珣匆匆將手裏另一個人的遺折交給身後王修,然後直接上前接信。然而,當他的手剛要觸碰的這封書信時,卻猶如被火燎到一般匆匆縮回。很顯然,事到如今,這位衛將軍、薊侯、河內太守,居然有些畏懼之意,他生怕對方會像司馬直對當今天子那般對自己不留情面。
不過很快,暮色之中,公孫珣還是劈手奪過了這封遺書……因為他終究還是立即醒悟了過來,自己那位老師,哪怕是死也絕不會讓他人不堪和為難的。
何況是自己呢?
然而,接過薄薄一封信來,未及打開,公孫珣便忽然淚流滿面,情難自已……都說生死尋常事,可不到己身,又有哪個人會明白這裏面的情境呢?
時唯三月之末,正值春夏交接,暮色之中,星河之畔,儼然已是參宿西沉,北斗高懸了。
——————我是情難自已的分割線————————
「中平二年……刺史、太守復增私調,百姓呼嗟。又令西園騶分道督趣,恐動州郡,多受賕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時巨鹿太守河內司馬直新除,以有清名,減責三百萬。直被詔,悵然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辭疾,不聽。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即吞藥自殺。」——《後漢書》.宦者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