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邊,公安隊過了個好年。新河鎮軍民同樂唱大戲。鬼子龜田上了四老虎的套兒,叫四老虎忽悠的來襲擊。
啥事講平衡,好像老天爺兒對湖西還沒被鬼子折騰死的黎民多了些心善,憐憫,冥冥之中發了慈悲,要讓他們過個安穩年,春節過了十幾天,連着的沒風沒雪,使隆冬的天氣格外的暖,格外的愜。
其實,這十幾天,老天爺就是不照顧,新河鎮的老百姓心情也照樣是暢亮。
公安隊智除侯方成,端掉鎮炮樓,新河鎮的遠遠近近,全成了八路軍的天和地,再也不用或者暫時不用過過刀尖上的膽戰心驚的日子了。
這一下子,成了解放區。
解放區的天事情亮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按湖邊上的風俗,正月十二是接閨女回娘家的日子。
閨女在婆家辛苦一年了,當娘的自然心疼,也想得慌,趁着年閒,把閨女接回家來,好好歇歇也樂樂,於是祖上傳下來,這幾天要請戲班子唱社戲。
原因嘛,閨女們不像男人,不喝酒,沒有口福,但也要補補,聽戲,飽飽眼福和耳福。
新河鎮今兒的社戲是竇昌戎的專場。
一大早,四鄰八鄉的老鄉們,三三兩兩,四五成群,河水般,熱鬧地歡快地,湧向新河鎮的戲場裏。
新河鎮的戲場,建在鎮中央的空場裏,磚砌的半人高的戲台上,安角立着四個石柱子,前面的兩個,頂頭托着一塊大石匾,隸書「新河戲社」四個大字,大字下面掛上黑墨寫的「湖西流動劇社新河巡演」,算是道白今兒的戲場;裏面的兩個,連一堵齊肩的白泥牆,牆上,畫一幅「皇輿幸湖圖」:一長溜兒龍船,在滿是綠葦紅荷的夾道里鼓着風帆走,喜鵲兒前面引道,鳳凰們飛着歌唱,打魚的漁郎船頭跪拜,真龍天子翹着胡子昂首天上。
這畫圖,不知用的啥材料,多年的風雨沖刷,竟還光彩晰晰,細微分明。
畫的右側寫着「出將」;左側寫着「入相」,明點出這畫牆隔開前台和後台。
這戲台,相傳是清代一個漕糧官告老還鄉修建的。
漕糧官是個貪官兼戲迷,妻妾成群,愛聽京戲,沒少邀了南京、北京的京劇名角來演唱。
什麼事情都有來回點兒,新河鎮周圍的百姓也跟着聽了不少免費的戲,聽着聽着,就順了耳朵,張開了嘴,就是打魚郎,摘菱女,也會仿着裘盛戎、梅蘭芳的師哥師姐們吼上幾嗓子,其中還成就了不少人的飯碗。
鬼子來之前,竇昌戎就是遠近有名的「銅錘花臉」,他的媳婦「小竇娥」,花旦唱得曾嚇跑了徐州城的徽班子,閨女更厲害了,一個人能唱下整套的「風波亭」,遠遠近近的,沒有不知道他們一家三口人的。
可惜了,娘兒倆的命短。
兩年前,一家人外出唱戲,道上遇上了掃蕩的日本兵,當場糟蹋了後,還被刺刀開了膛。
竇昌戎死人堆里醒過來,爬了一整夜,找到湖西八路軍騎兵連,死活着要參軍打鬼子,為娘兒倆報深仇,雪血恨。
湖西軍政專署書記萬里親自找他談話,要他挑頭組織個八路軍流動劇團,宣傳抗日的道理,鼓動群眾打鬼子。
在以後的兩年裏,竇昌戎使出十八般武藝,就像滾雪球一樣,把湖西吹拉彈唱的絕頂人才集中在了流動劇社裏,使流動劇社在湖西越唱越紅,影響越來越大。
全國解放後,劇社隨專署落戶在濟寧城,據考證,就是現在的濟寧歌舞劇團,當然,市場經濟,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沒了聽戲的耐性,再加上沒了竇昌戎那樣上進專心的頭兒,劇社的形勢一落千丈,現如今,社產和人員歸了一家企業的物業公司,只有一塊斑駁破爛的木牌子掛在那裏,延續着可有可無的歷史。
全濟寧,大概可能只有我,還對這塊破爛不堪的木頭牌子感興趣,路過時候,偶爾的看一眼,回憶一下它所承載的那一段好長的、輝煌的歷史。
雖然是八路軍的劇社,但還是往年的演出程序。
開場前,先敲鑼——招呼人,引熱鬧。
趕跑了漢奸和鬼子,村民們有了好心情,各村的鑼鼓家什全翻出來了,排在一起,比着勁兒的敲,把人的心,敲得痒痒的。
還有走花船、舞龍燈、踩高蹺……鬧得熱火朝天。
到湖西劇團演出時,新河鎮的熱鬧更是達到了高峰,現代戲演得讓人更開眼,一個俊秀的女八路,打着綁腿,扎着牛皮腰帶,有角有棱,爽爽朗朗,把台下紅襖綠褲的女人們比得抬不起頭。
女八路正是張蘊涵,到底年輕,火魅兒旺,幾頓飽飯,養回了她那麗質的俊美。
眼下,張蘊涵正使出全身勁兒來指揮。
她上前一步,先向全場敬了一個禮,然後報幕,「大合唱,洪波曲」
——那聲兒脆得,就像摔在地上的藕瓜兒——然後退後一步,轉身站在兩排個兒一般高、模樣個個俊的八路軍前列,揮手打起拍子,引着他們齊唱:
我們戰黃河,
我們戰淮河,
微山湖水今又生洪波,
不能戰者不能守,
只有抗戰到底沒有和…
八路軍戰士合唱團的合唱,撩撥起清河百姓的唱興,要知道,這裏可是戲窩兒,又趕上人們的心情好,大家自然就想亮兩嗓兒,八路軍的合唱剛唱完,雷鳴般的掌聲剛落下,女八路張蘊涵走向台前,剛要報下個節目,卻被台下一個粗曠的男人的嗓音打斷,「八路妹子,俺唱個行不?」
張蘊涵顯然意外,扭過頭來,看竇昌戎,這是向他討主意,竇昌戎樂樂呵呵高高興興地向她打個可以的手勢。
張蘊涵轉過來身子,也樂樂呵呵,高高興興,「今天過年,大家同樂,當然行了,問聲大哥,你唱個啥哩?」
張蘊涵的老土話,學得惟妙惟肖。
「哈哈哈。」台下樂得開了鍋。
「俺唱個端湖腔,現編的,」這四十多歲的男人,不怯場,見張蘊涵這樣的鼓舞他,更興奮,說話間,跳上戲台子,掀一下三塊瓦的氈帽,再解開外腰帶,麻利地免免對襟棉襖,繫上,斜一眼張蘊涵,嘴巴子一咧,嘴裏油腔滑調地開始了端湖腔:
「哎呦,俺的妹妹來。」
張蘊涵猛一愣,眨了三下子眼皮,趕緊地想,才明白,這是讓她當托,這大哥的戲,是要開場了,於是,進了戲,腰一扭,趕緊跟上,「哎,大哥哥,有嘛說?」續完後,自個樂得,哈哈哈哈,笑得彎了腰。
「哈哈哈……哈哈哈……」
台下樂開的鍋,加到了八十印。
那人唱的是丑腔,也不用胡弦(二胡)配音,扭着女人步,自顧自的在戲台子上轉着扭着唱起來:
「哎呦妹妹來,聽俺把話講,
日本鬼兒來到咱家鄉,
哎呦妹妹來,
來到咱家鄉,
搶了這莊搶那莊,
燒殺又搶糧,
哎呦妹妹來,
咱倆快快去逃荒,
外出去逃荒,
哎呦妹妹來,
受盡了千般難,
來到了清河鄉,
哎呦妹妹來,
乾脆你入婦救會,
俺把民兵當,
消滅日本鬼兒
咱倆回家成親睡新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