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趙為王 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

    趙丹突然拋出來的這個議題顯然讓繆賢有些愣住了,過了好幾秒鐘之後才反應了過來。

    在反應過來之後,這位忠心耿耿的宦者令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對。

    「大王,監察衛之事,萬萬不可啊!」繆賢一張老臉急得微微發紅,對着趙丹道:「國人暴動之事,豈可忘乎?大王萬不可再行厲王之事也!」

    「國人暴動?」趙丹也楞了一下,隨後很快就想起了繆賢說的是什麼事情了。

    國人暴動,是周朝還沒有從鎬京遷到洛邑,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西周」時發生的事情。

    在當時由於社會的發展,原本周朝開國時所建立起來的土地所有制——井田制開始出現了問題,用高中政治課本的一句話說就是「生產關係已經適應不了日益進步的生產力的需要。」

    隨着周朝人口的增多,依靠井田制分出來的田已經不能養活農民了,於是農民們便在政府分下來的公田之外,又偷偷開墾了大量的私田。

    到了後來,由於人口越來越多,甚至連開墾私田都已經不能養活自己了,所以周朝人不得不進入山林湖澤之中打獵捕魚,以獲得更多的食物來源。

    可周朝中央政府的收入靠的卻是公田,無論是開墾私田也好,打獵捕魚也好,這都對於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沒有一毛錢的增加,相反還因此而破壞了原本的井田制。

    當井田制遭到了破壞之後,周朝中央政府的稅收也隨之大為下降,也就是沒錢了。可沒錢怎麼維持政府機構的運轉?所以周朝的統治自然就出現了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國君周厲王決定進行改革。這位周厲王啟用一個名叫榮夷公的貴族作為卿士(相當於太師、相國的官職),讓這位榮夷公來主持改革。

    但很顯然周厲王和榮夷公這一對君臣並沒有搞清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在哪,他們的改革也完全走錯了路子。

    在周厲王的支持下,榮夷公發佈了「專利」政策,宣佈山林湖澤均為國有,私人不能進入其中打獵捕魚,違者治罪。

    在周厲王和榮夷公想來,既然人們都不能打獵捕魚了,那麼應該就能乖乖的回歸井田,這樣井田制就能夠再度恢復正常,國家的稅收也就可以重回正軌了。

    但周厲王和榮夷公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大家就是因為種田活不下去了、會餓死人了,所以沒辦法才去打獵捕魚的,現在你不給我們打獵捕魚反而讓我們回去種田,這和讓我們去死有什麼區別?

    於是周朝國民對此怨聲載道,不少有見識的大臣也紛紛表示不滿。

    但周厲王不但對此置若罔聞,反而建立了一個叫「衛巫」的秘密機構去監視人們,只要誰對周厲王的專利政策有怨言的,不管是大臣還是平民都直接抓起來殺掉。

    這種暴力恐怖政策讓周人一個個都噤若寒蟬,甚至到了走在路上都不敢相互說話,只能用目光相互示意的地步。

    但是這種政策顯然是不可能長久的維持下去的,過了幾年之後,忍無可忍的周朝人終於發動了起義推翻了周厲王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國人暴動」了。

    繆賢之所以用國人暴動這件事情來勸說趙丹,意思就是想說周厲王當年就是因為建立秘密組織去監視人們的行動和言論,所以才導致民怨沸騰達到了頂峰,最終周厲王也因此而被推翻。

    大王(趙丹)你現在想要建立這個監察衛去監視人們,這不是走了周厲王的老路嗎?如此一來的話你的統治恐怕也難保啊。

    趙丹在搞清楚繆賢的意思之後,忍不住笑了起來。

    單從繆賢剛剛的這一番話就能夠看得出來,這位老臣是真心在為趙丹和趙國着想,甚至不惜冒着觸怒趙丹的風險,直言反對趙丹的決定。

    只不過嘛···

    趙丹伸出了手,拍了一下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肩膀。

    「繆卿多慮也。」

    趙丹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喉嚨,正色朝着繆賢說道:「昔召公曾諫於周厲王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厲王不聽,所以有國人暴動也。既有厲王之教訓在前,寡人又豈能重蹈其覆轍焉?此監察衛者,非衛巫等監謗者也,乃是為寡人監督百官,體察民情之用也。至於刑罰諸事,自有司寇所屬負責,監察衛並不參與其中。」


    「監督百官,體察民情?」繆賢細細的品味着這兩句話,原本緊鎖的眉頭微微有舒展開來的趨勢。

    如果監察衛負責的是這些事務的話,似乎也並不算過分。

    而且趙丹也說了,像決定刑罰這種事情,仍然是由趙國原本的法律系統司寇一系來決定,那麼這監察衛確實就和周厲王那個一言不合就抓人砍頭的「衛巫」組織完全不同了。

    但想了一想,繆賢又有些疑惑:「大王,臣尚有事不明。若論監督百官,亦有中尉虞信為之,又何須置此監察衛?」

    作為趙國重臣之一,虞信所出任的中尉這個官職屬於「選練使賢,任官使能。」相當於後世的吏部尚書,本身就具有根據百官的表現而升職或者免職的權限,也就是監督權。

    因此繆賢的意思是既然都有中尉了,那大王你還弄一個監察衛出來,好像有點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啊。

    趙丹微微一笑,道:「繆卿此言謬矣。中尉者,官也。官官相護,乃世之常態也。虞卿為中尉,吾自信之。若他日奸臣竊此中尉之位,欺上瞞下,則趙國危矣!監察衛者,便是寡人為解此危局而立也。日後中尉可為寡人明察,監察衛可為寡人暗訪,如此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寡人便無憂矣!」

    趙丹的這番話,說的就是他設立監察衛的初衷。

    和這個監察衛類似的機構,華夏各朝代有着太多太多了。比如說秦朝的尉繚,漢朝的繡衣使者,唐朝的麗競門,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錦衣衛、東廠,清朝的粘杆處(血滴子),等等等等。

    為什麼如此多的朝代,都不約而同的設立了這麼一個名稱不同,但性質基本相同的、直屬於皇帝的秘密對內特務機構呢,難道是皇帝們都吃飽了沒事幹?

    根本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防止「官官相護」。

    要知道負責監察官員的吏部本身也是官員階層的一員,讓吏部去監察官員,實際上就等於是官員階層自己監督自己,這可能不黑幕嗎?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這可能不吹黑哨嗎?

    這就是所謂的官官相護了。

    官官相護的出現,通常必定伴隨着大規模的腐敗,而大規模的腐敗又必定導致民不聊生,然後皇帝們就會面臨統治危機了,這國家就有被農民起義搞到滅亡的危險了。

    所以皇帝們的手裏必須有一支力量來制衡和威懾官員階層,來清除官員階層之中的腐敗者,來避免官員們肆無忌憚沆瀣一氣的欺上瞞下,來讓皇帝有一個能夠直接體察民情的渠道。

    缺少了監察衛這種機構的下場是什麼呢?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官員士大夫階層的忽悠下殺了魏忠賢,廢除了錦衣衛和東廠。然後明朝的士大夫官員們失去了威懾,開始肆無忌憚的當起國家的蛀蟲,僅僅用了十幾年就把偌大一個明朝玩崩了。

    崇禎殺魏忠賢本身並沒有問題,換一個自己的親信上位就是了,可廢除東廠和錦衣衛,絕對是崇禎乾的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正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得失,既然有了這麼多朝代的經驗和教訓,對於趙丹來說監察衛的設立就是勢在必行。

    再加上這種機構本身也是需要一定的發展時間,不是趙丹一張嘴然後監察衛們就可以五湖四海無所不在的,因此監察衛這個機構當然是越早設立越好。

    繆賢在聽完了趙丹的解釋,終於完全明白了過來,心悅誠服的點頭稱讚道:「大王果然高見,臣不如也。請大王放心,臣必竭盡所能,為大王建此監察衛、胡衣衛!」

    繆賢糾結的其實就是這個對內的監察衛,至於對外的胡衣衛,繆賢是能夠理解的。畢竟這年頭哪個國家沒幾個間諜?胡衣衛只不過是把趙國對外的間諜們正式的搞一個機構整合起來罷了,這其實也是應該的事情。

    前面也說了,繆賢本人是忠於趙丹這個國君的,一開始的反對也是因為覺得這對趙丹的統治不利。但此刻在聽到趙丹解釋之後,繆賢發現監察衛的設立不但無害而且有利,那麼繆賢對於做這件事情自然就是全力支持了。

    於是繆賢再無異議,很快告退離去了。

    看着繆賢遠去的身影,趙丹心中也是比較高興的。之所以趙丹要這麼大費唇舌的說服繆賢,其實是因為繆賢是趙丹心中負責籌建這兩個組織的最好人選。有了繆賢的全力配合,監察衛和胡衣衛應該可以很快走上正軌了。

    為什麼說繆賢是最好的人選呢?首先繆賢的能力足夠,威望足夠,然後他手下也有足夠的人手(門客)來做這些事情。

    當然了,這些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繆賢的職位——宦者令(大內總管)。

    能當上大內總管的人,當然就只有一種人——太監。

    像這種直屬於皇帝的強力情報機構,當然只有讓沒有傳宗接代能力的太監來作為首領,才是最讓人放心的。



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  
相關:  戰國第一紈絝  簽到明末太子朱慈烺  戰國趙為帝  戰國大權臣  晉上卿    獵戶出山  特戰之王  末日崛起  近戰狂兵  車間傳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戰國趙為王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s 3.9821MB

搜"戰國趙為王"
360搜"戰國趙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