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率領大軍還在返回北平的路上,但在北平的錢氏卻接到了懸鏡司從遙遠的南方傳來的消息,揚國公、揚州牧邵覃終於沒能熬過去這個冬天,在某一天寒冷的夜裏深深地睡了過去,再也無法甦醒。
不過因為路途險阻,消息直到現在才傳過來,而且並不是懸鏡司的探子在南方傳過來的消息,懸鏡司甚至拱衛司都沒有那樣的實力滲透到南方去。
消息是通過海路商人傳到了懸鏡司的耳朵當中,隨後懸鏡司探子便將這個消息告知了錢氏。
鄒衍的預測除了大江發生洪水,其他的占卜都一一實現了,這讓錢氏對鄒衍再也沒有懷疑,鄒衍憑藉着自己出色的占卜技術,征服了錢氏,對於這些神秘的術法,大周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抱有敬畏感,甚至深信不疑。
錢氏雖然身份尊貴,但豈是和普通人也沒有什麼兩樣。
本來錢氏想將鄒衍在邀請到府上,但隨後的一個消息讓錢氏整個人都陷入了慌亂,甚至是無助當中。
陳朔離世了。
錢氏、陳瑛皆因為陳朔的離世而悲痛異常,無法理事,陳朔是陳瑛的祖父,而錢氏則稱呼陳朔為外祖父(錢氏與其丈夫劉乾的母親是陳朔的女兒)。
身為二人的長輩,陳朔的去世對於二人來說絕對不亞于晴空霹靂。
漢公府中無人管事,馬玉萱毫不猶豫的站出身來,高滔滔雖然想和馬玉萱爭一爭,但在錢氏的默許下,最後還是馬玉萱得以掌管整個漢公府,甚至整個北平也因為馬玉萱的一句話而顫動。
荀彧等朝廷重臣當然很快便知道了陳朔去世的消息,留守的陳琪第一時間從軍營駕快馬衝進了陳府,甚至連街道不允許縱馬也忘記了。
陳朔在百官當中威望非常高,甚至在軍中,尤其是在老東禹將士的軍中威望不俗,陳朔的離世必然會引起一定的慌亂,畢竟陳朔乃是劉德妻子的祖父,當朝首輔。
不過也只是小範圍的慌亂,畢竟陳朔只是臣子,荀彧身為唯一的次輔,在劉德的安排,甚至陳朔的幫助下,早已做好的接任的準備,甚至說,荀彧當着次輔幹着首輔的活,並不會對政務產生任何的影響。
更何況陳朔又不是劉德,如果真是劉德發生了意外,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陳朔的死,只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落幕,並不會對前進的大漢產生絲毫的影響。
荀彧命令官府官吏正常工作,在立即派遣快馬去給劉德傳信,劉德正從威州往回趕,這是荀彧知道的,但具體劉德大軍現在在哪裏,荀彧根本就不清楚,回來總歸是那幾條線路,所以荀彧只能多派遣幾匹快馬,希望能快些找到劉德所在。
隨後荀彧也前往了陳府。
等劉德接到信使的稟告時,距離陳朔離世已經有十天的時間了,劉德也顧不得大軍,直接領着百餘人的護衛,快馬加鞭,一路疾行,終於在數天後抵達了北平城。
將近二十天的時間,而且正值夏季,陳朔的屍體已然有些發臭,終於緩過神來的錢氏知道不能在拖下去了,便命令為陳朔下葬。
「陳爺爺!」
劉德從馬上下來,跌跌撞撞一般跑到了陳朔的墓前,眼中的淚水卻是不由自主的撒了出來,遇到在艱難之事,劉德也未曾流淚,但今日卻再也忍耐不住。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劉德跪伏在地上嚎啕大哭,悲傷不已。
而在墓碑旁的陳瑛等人,也是不由自主的掩面流涕,陳朔崇尚節儉,所謂的墓地也並不奢華,甚至就連陪葬的器物也多以陶器、瓷器為主,金銀很少。
陳朔在病重的時候就吩咐過陳琪,大漢初立,金銀短缺,陪葬就不要放金銀了,把這些財物全部交到朝廷那裏,不管是建設城池還是補充兵械,都有用。
這是一個到死都在為劉德着想的老人。
劉德抬起頭來,對侍立在一旁的尚書令簡雍道:「陳公公忠體國,有大公於社稷,追封為太師、燕侯,百官立即評定陳公功績,追贈諡號,建紫金閣,陳公入紫金閣,受世代香火,流傳千古,名垂青史!」
「陳朔長子陳生,早逝,追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安樹縣侯。」
「陳朔次子陳錚,戰死沙場,有功,追封為驃騎大將軍、上護軍、清詡侯!」
「陳朔之孫陳琪,承陳公之爵,為遼城侯!」
陳琪與陳瑛二人作為陳朔的直系血親,立馬磕頭拜謝。
劉德掙扎的站起身來,走到墓碑旁邊,輕撫光滑卻冰冷的碑石,回想往日與陳朔相處的場景,卻是歷歷在目,手臂無力,輕輕地擺了擺手,對眾人道:「都回去吧!我在這裏待一會兒」
「殿下」
「好了,都下去吧!」
天空這時,卻是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劉德抬起頭,任由雨水拍打在臉上,浸透衣衫,淚水隨着雨水瘋涌而出,卻是分不清到底是雨水還是淚水。
都說君王應該喜怒不形於色,不用該把自己的喜惡展示給外人,更不應該讓麾下看到君主脆弱的一面,但劉德已經不在理會這些東西,他就想好好的發泄一番,痛哭一番。
陳瑛在耳邊的話語,現在卻是依舊縈繞在劉德的心裏:「祖父他一直在等待夫君回來,就是祖父薨,也是面朝西方」
雨卻是越下越大了!
陳朔離世了,在這之前邵覃邵公也離世了,劉德亦是悲憤,邵覃一死,恐怕揚州的局勢將會更加的糜爛。
劉德書信一封,是給邵覃之子邵叡的,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沉重。
在書信一封給在陳留的朝廷,希望朝廷追封邵公功績,並表邵叡為揚州牧,繼承邵覃之位。
百官評陳朔之功勞,諡號曰:「文」,史書記載:燕文侯。
而劉德所說的紫光閣,也在工部的全力的修建下很快的便破土動工了,就在銅雀台的旁邊,不過因為銅雀台比較高大,一直還未修建完成,又因為紫金閣比較重要,所以工部先放下修建銅雀台,全力修建紫金閣。
為紀念追隨光武帝劉秀,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名將領,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二十八位大將的畫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
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像於麒麟閣上,以示紀念和表揚,史稱:麒麟閣十一功臣。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這便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所以劉德為了激勵文武百官,也建立紫金閣,受天下人供奉,以彰其功,而且劉德不準備用畫像,而是直接召集能工巧匠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用青銅打造,在以青銅為台,命書法大師在上潑墨立傳,以金字篆刻之。
隨後又有君命下達,在紫金閣旁在重建一座英烈祠,以供百姓祭拜,東禹城的英烈祠保持原樣,英烈祠是專門為戰死將士們設立的,與紫金閣並不衝突。
陳朔之墓葬在北平城郊的景山上,劉德為了防止陳朔被人打擾,直接下令,以後景山便是專門埋葬有功之臣的地方,劉德命其為忠義陵。
陳朔一死,大漢不可一日為相,荀彧經過了將軍府長史、吏部尚書、內閣次輔等一系列職務的培養,不管是資歷還有能力都足以擔任內閣首輔一職。
劉德也不廢話,直接拜荀彧為內閣首輔,統領群臣。
荀彧擔任內閣首輔,就不能在擔任吏部尚書了,劉德調工部尚書徐光啟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職位非常重要,工部尚書雖與其平級,但實際上地位與權力相差蠻大的。
劉德任命徐光啟也是頗有深意,徐光啟此人能力不用多說,徐光啟不是純粹的儒家學派,對科學方面也非常大的研究,讓他來當吏部尚書,不會因為學派的不同而有打壓之舉。
而且在家世方面,徐光啟並不是世家大族出身,所以劉德讓其擔任吏部尚書也有培養寒門壓制世家之意。
而且徐光啟在擔任工部尚書以來,屢次很好並且很出色的完成了劉德的任務,銅雀台與紫金閣雖然沒有完成,但這不妨礙徐光啟接任吏部尚書。
在調都察院左都御史崔佑為工部尚書,監管銅雀台與紫金閣的建造,在調燕州牧徐庶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燕州別駕狄仁傑為燕州牧。
調北州牧張昭為薊州牧,北州別駕高林接任北州牧一職。
北平太守房玄齡有功,遷為薊州別駕。遷陳群為北平太守。
其他各州保持不動,不到一兩年就調動地方大吏其實不好,因為那樣出不來什麼政績,而且容易造成大臣們急功近利。
所以劉德決定五年一評定,或升遷或貶斥,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調動頻頻,比如此次,荀彧擔任內閣首輔,吏部尚書就不能在兼任了,不然權利太大了,而且中樞能臣雖多,但各司其職,也不易輕調,只好稍微調動,以地方填補中樞之職。
等到官員在慢慢補充,就不會在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等到中樞有司權利基本上交接完畢,劉德也從繁重的政務當中脫開身,將目光放到了李雲與項睿的交鋒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