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新書,不過兩章,為什麼作者這麼拖沓?
因為我猶豫了,我對這本小說的初始設想產生了分歧;若論2015年中國新聞最關照的行業,莫過於金融市場和電影市場;在中國說電影,永遠離不開一個地方——香港。
相信很多內地人對香港的感情是特別的!我們都知道,最近兩年,香港發生了很多事,什麼水貨事件,什麼集會事件,影壇亦受到諸多牽連......
老實說作為一個平民百姓,政治這東西輪不到我來操心(但我覺得身為國民,當關心政治,這正是中華民族未來實現共和而必行之事)。
相信多數80後、90後都是看香港影視長大的,說香港感情,離不開香港影視;說香港影視,離不開武俠故事;說武俠故事,離不開金庸小說;若論我對金庸小說感觸最深者,莫過於《神鵰俠侶》。在這裏我就不對金庸諸多作品多做論述,因為三言兩語無法概述(相信各位也不需要我概述),我這篇文章主題是香港。我相信各位對楊過的感情也是複雜的;童年身世淒涼,我們有同情;少年時歷經磨難,我們有悲憤;青年時師徒情苦,我們有傷心;壯年時孤影飄零(16年等待),我們有感動;人到中年,方得幸福,神仙眷侶,絕跡江湖;紅塵多有苦難,唯有古墓才是真正的人生歸宿;來於此,歸於此。
其實香港的命運與楊過又何嘗不是一樣?楊過苦難之始藉由其父楊康而起,他身世飄零,沒人教養,所以憤世嫉俗,與文明格格不入。試問香港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的上一輩沒有能力保住國土,以至於香港流落「異國」,幾十年的文化與意識形態以及社會環境的差異導致觀念不同,我們是否如對楊過一般對香港多一些寬容?
試問若是一對父母曾經犯錯,以至於孩子流失野外,幾十年後兩廂重聚。作為犯錯的父母,你們是否會包容這個「不熟悉的孩子」的一切?作為流失在外的孩子經歷了另類人生,或者有另一對父母共同生活幾十年,是否一定會認同你的親生父母?有些話總是沒辦法說清楚的!只是看到當下國人同胞的一些言行思想實在如魯迅先生所言一般——「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此外種種,無言以對!
——乙未羊年癸未月庚戌日xh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