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昭儀看着李治遞過來的長安周報,越來心中越是翻江倒海,臉上卻適時的漏出驚訝和好奇的表情。
所有人見了新奇事物,無外乎驚訝中摻雜着好奇,此刻武昭儀臉上的表情與常人無異。
只不過,她的內心世界,卻在翻江倒海,想的卻是另一回事。
武昭儀盯着長安周報,久久沒有言語,李治不耐,便喚道:「媚娘?」
武昭儀恍然醒悟過來,急忙從長安周報上移開視線,握在手中,盈盈躬身,恭敬道:「聖上。」
李治眉頭一挑,道:「媚娘,對這長安周報的報紙如何看法?」
武昭儀微微一笑,緩緩道:「聖上心中早有聖斷,妾武氏觀這長安周報,就算心中有看法,怕也不及聖上萬一。」
李治沒有為武昭儀的託詞而生氣,笑道:「媚娘但說無妨。」
若是別人,恐怕他第一時間就會在心中產生厭煩,一個皇帝,聽過的恭維之詞還少麼?
但武昭儀與他是夫妻,就好像天下所有夫妻一樣,丈夫需要妻子的恭維,顯得自己比較男人。
就比如妻子誇耀丈夫「你好厲害」「你這麼那麼厲害」,這種恭維的話,男人百聽不膩。
恭維的話說過,下面就要拋出點實質性的見識,顯得自己聰慧一面。
李治需要的,不僅僅是個花瓶玩物,否則,他就不會想方設法的將老爹的女人變成自己的昭儀。
「妾武氏觀這長安周報,覺得這主編高縣男真是個奇人,能想到如此方式,用近期發生的朝中大事,宣揚了我大唐威儀,還有奇聞異事、《西遊志》連載以及生活常識,倒是妙趣橫生。」
武昭儀已經從李治的臉上,看到了李治心中大概的想法,否則這長安周報入不了李治的眼,李治一進殿,就該大發雷霆才是,何必問她看法。
所以,揣摩到李治心思的武昭儀,只管撿好的說。
李治不滿的道:「哼,他(高升)倒真是個奇人,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其實他又哪裏想不到這長安周報創刊號刊登的內容,特別是朝中近期發生的大事,對大唐百姓有何影響?
程知節率領的唐軍連戰連捷,將西突厥賀魯打得丟盔棄甲,在西突厥的大漠玩命逃竄,這本不是朝廷機密,世人皆知,只不過高升用報紙的形式,讓天下人知曉,不僅鼓舞大唐百姓士氣,更是能震懾大唐周邊純純欲動的番邦。
這件事可謂是一舉多得,該褒獎高升才是。
只是後面刊載新羅遣使大唐乞師,求大唐攻伐侵入的高句麗、百濟,保新羅安全,這件事本是事實,沒什麼不妥。
而且李治便是在當場滿朝文武的面接見新羅遣使,新羅遣使大唐乞師,這事恐怕早就讓高句麗、百濟知道了。
當時他在朝堂上沒有當面同意新羅使節的乞求,其實暗中,他已經與李績商議過,高句麗乃是大唐東南心腹大患,勢必伐之,而且高句麗乃是大唐之恨,只不過前有李世民的前車之鑑在內,出兵攻伐,需要籌備萬全才能確保事成。
若這篇事實報道沒有個人點評也就罷了,萬不該,這篇報道之後加了很多個人點評,說什麼貞觀之恨猶在,身為大唐百姓,焉能坐視屬國新羅覆沒,讓高句麗囂張,強烈建議朝廷出兵攻伐高句麗,編者去參軍之類的煽動言論。
當時李治看到這篇報道,就頭大如斗,他與李績商議的結果是養精蓄銳,待軍器監準備好足夠的新鋼軍械,練好府兵,再發兵攻伐高句麗與百濟。
可這片報道鼓譟立時起兵攻伐高句麗與百濟,不死不休,就是在瞎扯蛋。
李治當然知道「金勇」是何許人也,不是高升這廝,還能有誰?
皇帝老兒頓時惱怒高升亂造謠,要是讓高句麗與百濟在長安城的探子看到,還以為這是朝廷的意思,那還得了?
武昭儀聽到他的話,眼色微微一變,卻不敢言語,此刻她還真看不出李治的心意,沉默才能明哲保身。
李治憤憤的咬着牙道:「若非這廝(高升)身在江南道,這大理寺的監牢,朕定讓他回去坐坐。」
……
「阿切!」
高升打了個噴嚏,翻翻白眼,又沒感冒,還打噴嚏,定是有人念道他了,就是不知道是那個鱉孫。
微胖的萬良小心翼翼的看着高升,道:「高先生,您沒事兒吧?」
「呃,沒事、沒事。」高升吸吸鼻子,慌忙對萬良道:「老丈請繼續說下去,這清溪明府的師爺是如何對你說的?」
原來,財主萬良的兒子萬康確實與陳碩真有關係,清溪縣衙的不良人待了萬康關押,倒是情有可原。
只是萬康與陳碩真的關係,僅限於數面之緣。
年前一日,萬康遊山玩水的時候,見到一位美妙道姑,頓時讓萬康食指大動,上前搭訕。
沒想到美妙道姑居然一搭就上,而且溫柔似水,讓萬康意亂神迷。
鬼使神差的,萬康返家之後,就立刻往深山裏送了數車糧食。
本來這段艷遇王康覺得僅此而已,沒想到一月之後,他又巧遇這美妙道姑,再次迷迷糊糊的往深山裏送了數車糧食,只不過這次,還有大量鐵器。
一來二去,萬康都覺得不可思議,每次見到這美妙道姑,他就會送數車的物資到莫名其妙的地點,有些地點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地方。
如此反覆幾次,萬良、萬康父子終於發現不對頭了,於是就報了官。
官府追查之下,還真將那美妙道姑抓捕,只是讓萬良、萬康父子意外的是,縣衙中拿美妙道姑倒打一耙,反將萬康下了獄,而那美妙道姑居然沒事人一樣離開了縣衙。
萬良見兒子居然下獄,頓時找官府說理,接見他的正是清溪縣衙里明府的師爺。
萬良好說歹說,那師爺終於同意,要救萬康這種協助反賊的犯人,也不是不可能,就看萬良會不會做人。
這麼明顯不過的勒索,萬良自然明白得很,於是陷入了傾家蕩產的惡性循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