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爭取回行
於維爾蘭拉着她走進一條小巷子,指着街道兩旁四方四正的土坯圍牆的房子說:「這裏是漢人生意者的居住區,他們大都是有手藝的,有裁縫、首飾匠。」
「有建房子的木匠嗎?」梅尕問。
「有呀!他們真是能工巧匠。東街的許多胡人房子,都是他們建的。他們在郊外還有木材廠子。」她說,「前面有兩家漢人麵館,做的肉夾饃和麵條特別好吃!」
是啊,一走到漢人的住區,看到漢人的房子就感到親切。其實自己只有一半漢人的血緣,從生下來就沒有到過大漢。小時候只是聽母親說過漢人的許多生活習俗,而很感興趣。
她發誓:長達後一定要到大漢、母親的家鄉去看看。18歲嫁了位和自己青梅竹馬胡人青年。婚後感情很好,他們相許,趁年輕好好的養牛羊,積攢銀子,回大漢看看。
誰知兩年後的一個初春,丈夫外出放牧,突然草原大雪降臨,一直下了幾天,年輕的丈夫遭遇雪崩遇難而亡……
爾蘭瞧着她沉思不說話,問:「姑姑,你在想什麼?」
她微笑地搖搖頭回答:「這裏真美!」
「還有比這更美的地方呢!」爾蘭賣開了關子……
「說說,讓我這沒出過遠門,沒見過世面的人聽聽!」
於維爾蘭給她講了前年和去年的夏天,跟隨父親騎馬沿着西面的燕然山,東邊的狼居胥山,及兩山發源的居水,余吾水考察了一回……
「我們的草原地域廣闊,美麗極了!」她興致勃勃地說,「我們美麗的哈拉和林座落在兩山,兩水間千百里寬闊的草原上……」
梅尕瞧着他眉飛色舞的樣子笑而不語。
爾蘭不解地問:「姑姑,笑什麼?」
「你愛草原嗎?」
「愛!」爾蘭沉思會兒問她,「姑姑,你想去大漢都城看看嗎?」
「我老了,去不了了!」她憂鬱地。
「你才二十八歲,那就老了!」
「你才十八歲,我比你大十歲的!我已經沒有機會了!」梅尕失望地。
「姑姑,你不老的。你等着,我以後要是有機會去,一定帶你去!」於維爾蘭瞧着東方的太陽自問,「我怎麼才能去那裏呢?」
梅尕微笑對她說:「你小小年紀,能辦到的!」
「怎麼才能辦到?」
梅尕紅了臉,笑着低頭不吭氣朝前走。
她追上她問:「你說,我,怎麼才能去長安看看呢?」
梅尕還是低頭不說話。她拽住她:「姑姑,你不說,我就不讓你走!」
她只得說:「那你就找個漢人女婿,這樣才有機會呀。」
她想想,對呀,這是個好辦法。她爽快地說:「我要找,就要找像蘇大人那樣有本事的漢人!」
其實,梅尕跟隨隊伍到這裏幾天來,也看出蘇武是個很有本事的男人。梅尕想想說:「嗯——蘇大人不行,那麼大年紀在大漢也一定有妻室兒女的了,說不定兒女都像你這麼大的了!」
於維爾蘭故意噘嘴失望地:「那可怎麼辦呢?」
梅尕微笑着安慰說:「別擔心!你還小,這事情包在姑姑身上!」
「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爾蘭撒嬌地對梅尕說。
梅尕黯然地:「其實,婚姻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
「莫非姑姑看上了什麼人?」聰明的爾蘭問。
梅尕搖搖頭。
「走,咱們吃麵條去!」她兩走進了家麵館。
蘇武剛回到驛館房間坐定,於靬王就跟進來說:「蘇大人,咱們一起去瞧下格爾吧!」
是啊,沮渠格爾是自己動員來這裏的,應該去和他商量一下,怎樣在這裏安腳。於是蘇武就和他一起來到沮渠格爾一家的暫住房間,和他商量下來怎麼辦。
當然是於靬王出面辦事方便,他是地主,對這裏情況熟悉,再說他有地位有名望的。在於靬王的運作下,由蘇武出錢,三天後在胡、漢兩街相鄰的地方,買了塊地皮。
沮渠格爾算了自己和妹妹的積蓄,有了地皮建房子的錢就夠了,自己再也不能讓蘇大人破費了。
晚上,他來到蘇武房間,感激地對他說:「沮渠和蘇大人素不相識,大人能對沮渠如此的幫助,在下真的感激不盡!以後大人要是有用着我沮渠的地方,一定肝腦塗地!」
蘇武忙說:「嚴重了!我再說一遍,在這裏我只是你的其中一個舅舅家人而已!咱們個人之間沒有血緣的親情,有的只是漢人情結!」
「那我就用漢人的禮節拜謝了!」他說着,跪地給他磕頭。
「哈哈哈哈」蘇武起身攙扶起沮渠格爾。
沮渠各爾請來漢人木匠和其他做工的人,拉土,買木材,打圍牆的幹了起來。當然是一家兩院,妹妹得跟他們分開來住,這樣的話就少了姑嫂間的摩擦。
半月後,蘇武瞧着沮渠格爾家即將建好的房子想,單于一直不發放回文,自己和隊伍也不能回行。應該想辦法主動爭取一下,可怎麼爭取呢……他無奈只得求助於於靬王。
遊牧的匈奴單于王庭並不像大漢朝庭那樣闊綽。什麼這宮那宮的、這花園那花園的,佔地多少多少頃;而是在都城的東街佔據有二十個帳篷大的地方。
前面富有胡人特色的精美的穹帳,是單于上朝廳和議事廳。後面分別是妻妾、兒女們住的地方。大都是胡漢相結合的房屋,比街上房屋裝飾豪華罷了。
第二天且鞮侯單于理朝一畢,走進休息廳。於靬王進來給兄長行禮後,落座給建議說:「單于,大漢使節任務已經完成,請單于發給回文,讓他們啟程回漢吧!」
單于沉思良久說:「讓我想想!」
其實,且鞮侯大單于是想和軍師衛律商量後再做決定。衛律是多年前大漢派往匈奴的使節。當時且鞮侯還是左賢王,半道上截取了使節衛律一行。
衛律本來就有歸胡之心,他是用計謀來逼着左賢王出金錢和爵位的來誘他投降的。這樣對外也好聽一些,這些只有衛律心裏明白。
衛律很了解漢朝的情況,給其出謀劃策,在漢軍的多次圍剿下,保得了他的軍隊。
在這幾年草原的天災人禍,牧人和牛羊大減的情況下,又扶持他坐上了大單于的地位,因而深得他的信任,封為軍師,還給其封地,封為丁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