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

    下曲陽戰後,冀州黃巾的主力被全殲。明眼人皆能看出,雖然豫、兗、青、冀等州各地還有一些黃巾餘部的殘留,但平定黃巾的整體戰事可以說已經宣告結束了。

    皇甫嵩特地召來荀貞,詢問他戰後有何打算,並舊話重提,問他想不想去涼州為漢家守邊。

    涼州民風剽悍,盛產騎兵,「六郡良家子」向來是帝**隊的中堅力量。如果去涼州,好處是也許可以拉起一支強悍的騎兵來,缺點是這裏文風不盛,邊鄙之地,並且羌胡、匈奴諸種與漢人交錯雜居,形勢複雜,荀貞一個外州人,既不了解羌胡、匈奴的情況,也在涼州沒有熟人,人生地疏,即便有皇甫嵩的支持,恐怕也是難以在當地立住腳的,兼之涼州貧瘠,地廣人稀,也實在不是一個適合發展的好地方。故此在權衡利弊後,荀貞婉拒了皇甫嵩的提議。

    荀貞的拒絕倒是在皇甫嵩的意料之中。涼州邊地,漢胡雜處,有漢化的胡人,也有沾染了胡人風習的漢人,董卓麾下的秦胡jing騎,「秦」指的就是胡化的漢人,因此之故,就像傅燮所說的,其州之人氏向來被內地的士子們輕視。荀貞是潁yin荀氏的子弟,荀氏是荀子之後,天下數的着的儒家士族,潁川挨臨di du,繁華之所,他不願意去這蠻荒之地實在不足為奇。

    因此,在得了荀貞的婉拒後皇甫嵩也沒有再勸,而是笑道:「司馬名族子弟,家聲清高,從軍以來戰功赫赫,為我漢室屢立大功,帳下辛璦並斬張角,想必等我的捷報呈到朝中後,不ri朝中就會有恩寵頒下,或拜司馬為郎,或為兩千石。」頓了頓,又笑道,「便是封侯亦不足為奇也!……,我在這裏就先預祝司馬高升了!」

    「封侯」,兩漢重軍功,單以軍功論,歷次與黃巾作戰,荀貞常功冠全軍,麾下並有斬張角之功,如此大功,當得重賞,封他一個侯確實也不奇怪。不過,荀貞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出身荀氏,荀氏是士族裏的名門,受黨錮十幾年,深受朝中權宦的猜忌,他又有整死張直的舊事,便是天子有意封他侯,恐怕也會被張讓他們給攪黃,所以,他是從來沒有奢求過封侯的。

    於是,皇甫嵩一邊駐軍下曲陽城外,一邊傳捷報與京師。

    八月下旬,聖旨下來。

    首先當然是封賞皇甫嵩,當初朝廷分兵兩路,由皇甫嵩、朱俊、盧植三人統兵,分定各州,盧植久攻廣宗不下,朱俊久攻南陽不下,唯獨皇甫嵩連戰連捷,平定潁川、汝南、東郡後又代盧植、董卓討平冀州,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接連平定了豫、兗、青、冀諸州,張角、張梁、張寶兄弟先後被他斬殺,功勞最大,無人可比,因拜他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陽兩縣,合八千戶。

    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食八千戶,這三個封拜酬賞都是非同一般的。

    首先,封槐里侯、食八千戶。以軍功取封侯很常見,食八千戶就不多見了。

    其次,冀州牧。州牧和刺史不止是名稱上的不同,品秩和實權也不同。

    刺史秩六百石,州牧秩二千石,車騎將軍位比三公,以左車騎將軍的身份出任冀州牧,品秩更高,至少是中二千石。刺史只有監察的權限,以六百石而監臨兩千石的太守,秩卑權重,這是「大小相馭,輕重相制」的帝王之術,州牧的品秩至少是二千石,這就與太守相同,中二千石更高於太守,自然就有賦政治民之權,並有兵權,也就是說,州牧是一州之中的最高軍政長官。前漢之時,刺史、州牧改來改去,時為刺史、時為州牧,而到本朝,自建武十八年把王莽時的州牧復改為刺史後就再也沒有變過,直到今ri今時,拜皇甫嵩為冀州牧。

    這大概是出於原因,一個是因為冀州初定,這裏是張角的大本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州牧來穩定戰後的秩序,另一個則是因皇甫嵩戰功太高,威望太大,所以以此表示尊寵。

    再次,左車騎將軍。漢之將軍非常尊貴,不常置,只有在有戰事的時候才置將軍,最貴者是大將軍,其次驃騎將軍,再次便是車騎將軍。漢之將軍比公者四: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再加上一個衛將軍。此四將軍皆金印紫綬,秩萬石,是最高的一個品級了。

    本朝以來,被拜為車騎將軍的多為外戚,皇甫嵩是純因軍功而得此號的。現如今朝中並無驃騎將軍,何進年初被拜為大將軍,換而言之,單就武職來說,皇甫嵩現乃整個帝國的第二人。

    朝廷的這道聖旨是當着全軍將士的面宣佈的,荀貞在下邊聽到「左車騎將軍」五字,心道:「這是朝廷的制衡之策啊,既然有『左』,肯定就會有『右』。當初帶兵出京的共有三人,盧植現獲罪,還有皇甫將軍和朱俊。想來這個『右車騎將軍』就是為朱俊預備的。」

    荀貞猜測得不錯,朝中的確就是這般打算。

    越是將臨亂世,越需要制衡權臣。車騎將軍地位太尊,皇甫嵩又被拜為冀州牧,黃巾雖定,天下未安,值此紛亂之世,皇甫嵩位高權重,威名遠播,朝中深恐他會挾軍功尊號實權以坐大,生變亂於地方,故此不得已這般為之。朱俊戰功雖遠不及皇甫嵩,雖然本來是沒有資格與皇甫嵩平起平坐的,而今卻也沾光,便在不久後就被拜為了右車騎將軍。

    話說回來,這卻是自有漢以來,頭一次把車騎將軍分為了左右。

    事實證明,朝廷的擔憂沒錯,在聖旨下來前就有閻忠勸說皇甫嵩造反,如果再不找人制衡一下皇甫嵩,分其權柄,就算皇甫嵩本人執意要做個忠臣,留個令名,可他卻也擋不住更多的野心之徒蜂聚而來,圍攏在他的身邊。如果是這樣,早晚必生禍亂。

    聖旨很長,皇甫嵩之後,是對宗員、北軍諸校尉、鄒靖等等的封賞,依照品秩高低,荀貞排在中間。好不容易,宣旨的朝吏讀到了給荀貞的封賞,封賞的內容卻出乎了他的意料。

    既不是拜他為郎,也不是拜他為郡太守,亦不是任他為大縣縣令,更沒有封他為侯,而卻是拜他為趙國中尉,賜縑錢若干。傅燮緊隨在他的後邊,被拜為安定都尉。中尉、都尉,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名稱不同,在國稱中尉,在郡稱都尉。這道聖旨里只提到了對現為六百石以上者的封賞,對六百石以下的吏員以及現為白身而有功者的封賞沒有提及。

    關閉廣告

    宣讀過這道聖旨,另有專門的朝吏在下午宣讀給六百石以下吏員的封賞,辛璦、戲志才名在其中,辛璦被任為信都令,戲志才被任為平原郡丞,但是卻沒有劉備之名。

    信都是安平國的國都,此前的縣令是閻忠,乃是個大縣,縣令秩千石,比六百石郡丞的品秩還高。辛璦原是個白身,因斬殺張角之功,一躍升為千石之吏,可謂魚躍龍門,一步跨入帝國高級官吏的行列,這個封賞不能說重,但也不算輕了。

    然而,辛璦在接到聖旨後卻並無喜sè,舉止言談與往常毫無不同,就好像沒有這回事兒似的。


    宣康又羨慕又佩服地說道:「信都是安平的國都,民口數萬,地廣百里,君今為其縣之令,將要配上黑綬,攜上銅印,前呼後擁,馬上就可以施展抱負了,這是天大的喜事啊!要換是我,早就開心壞了,君卻晏然從容,與往ri並無不同,寵辱不驚,鎮定自若,真令我佩服。」

    辛璦笑道:「我並非寵辱不驚,只是不打算去做這個縣令。」

    李博時在其側,聞言大驚,說道:「君以二十餘之齡出為千石之吏,牧一大縣,本朝少有,年少貴盛,多少人求之不得,君卻為何口出此言?」

    「坐地牧民,非我願也。我之所以從司馬征戰,轉鬥千里,浴血奮殺,不是為了當個縣令,而是為了討賊擊寇。莫說千石令,就是二千石的太守,只要不能擊賊,於我便如浮雲。」

    「那君是想?」

    「自是辭官不受。司馬今被拜為趙國中尉,我聞冀州黃巾餘部有不少遁入了趙國、常山、上黨、太原諸地的山中,這裏才是我想去的地方!」

    「君要辭官從荀君去趙國?」

    「然也。」

    辛璦跟着荀貞從軍不是為了當官,而是因為他喜歡沙場征戰,所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千石之令對他來說卻是無用之物,棄如敝屣。這份不把功名利祿當回事兒的氣度胸懷,令李博瞠目結舌,使宣康越發地心折佩服。千石之令,辛璦都不要,甘願從荀貞去趙國,戲志才與荀貞的關係更加親密,自然更不會接受六百石郡丞的任命,他也想跟着荀貞去趙國。

    此事傳出來,漢兵軍中諸營的將士無不驚詫。

    劉備感慨地說道:「辛、戲二君棄高官如腐肉,不願受銅印黑綬,而甘以白身從我兄入趙,義也。唉,我知我兄長善能得人,卻不意竟能得人心至此!」

    皇甫嵩聞之,亦為之詫嘆,棄官不做,甘願跟着荀貞去趙國,這是義舉啊,辛璦、戲志才兩人雖出發點不同,然而卻可並稱義士,不能讓義士泯沒無名,且戲志才、辛璦有斬殺張角之功,這樣的大功不封賞也不行,因此他特地上書朝中,請求把戲志才、辛璦改任到趙國境內。

    漢人重節義,朝中聽說了此事後,倒也乾脆,當即改任戲志才為趙國中尉丞,改任辛璦為中丘令。中尉丞是中尉的屬吏,中丘是趙國的一個縣。這次,戲志才接受了任命,辛璦卻再次辭而不受。兩漢出仕是較為zi you的,想出仕就接受朝廷的徵辟,不想出仕就可以辭絕。辛璦連着兩次辭官不受,表現出了他的堅決態度,朝廷也就沒有再下任命,改賜給了他不少縑錢。

    辛璦本是個風流隨xing、不在意名利之人,卻因為此次的接連兩回辭官不受,加上斬殺張角之功,卻博得了一個天下知名。

    有人為此佩服他的義,有人為此嘲笑他的傻,也有人為之眼熱,羨慕朝廷給他的兩次任命。

    羨慕的人裏邊,劉備是一個。

    廣宗之戰,劉備率關張等擊破了黃巾死士的陣地,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下曲陽一戰,又立有功勞,他本以為此次朝廷酬功該有他的份兒,結果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空歡喜了一場。聖旨上從頭到尾壓根就沒有提他的名字,反倒是有好些沒有立下什麼戰功的人名列其中。

    未立戰功而卻能得朝廷的封賞,不言而喻,自是朝中有人,這些人或為貴族子弟,或為宦者子弟,無一例外,都是背後有大靠山的,甚至有好幾個根本就沒從軍的人名字也在其中。

    劉備名義上是漢家宗室,然而他們這一脈實際上早就成了寒門,他現下是既無名望,又無家聲,他的老師盧植又自身難保,朝中沒人給他說話,故此雖有功,卻竟是不得封賞。朝政黑暗,這卻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劉備為之不滿嗟嘆,荀貞卻為之歡喜。

    本以為下曲陽一下就要與劉備分別,從此天各一方,不好找下手殺他的機會了,卻沒想到劉備竟沒被封賞,荀貞心道:「這是天賜給我的良機麼?」當即去到劉備營中,好言寬解,鼓勵他:「賢弟才幹傑出,絕非庸人,這次雖未得朝廷封賞,然萬萬不可氣餒。冀州雖大部皆定,尚存黃巾餘黨,我聞有不少黃巾的餘黨散逃入了趙國、常山、上黨等地的山中,我才德疏淺,今被朝廷任為趙國中尉,心實不安,賢弟若不嫌棄,我願請賢弟屈就我府中功曹。」

    中尉,如郡都尉,職在討寇平賊。趙國、常山、上黨一帶是不久後的黑山軍興起之地,黑山軍是黃巾軍後聲勢最大的一支叛軍,現在雖然還沒有人舉出黑山的旗號,但是已經有許多冀州黃巾的餘黨逃入這些地方,荀貞說自己「心實不安」,這句話倒非謙虛,想那黑山軍最盛時號稱百萬之眾,朝廷不能征討,因不得不拜其首張燕為平難中郎將,荀貞不知他會在趙國待多久,要是一待數年,逢上黑山盛時,他的確沒有保全趙國的把握。

    「府中功曹」,中尉秩比二千石,和郡守一樣,不但其下有丞,且有自行辟用屬吏的權力,又與郡守的屬吏一樣,其中最尊最親近者一為功曹,一為主簿。

    劉備心道:「苦戰月余,拼死浴血,竟不得封賞!我輩人微名低,不得封賞倒也罷了,卻有不少沒有戰功的人得到了封賞,着實令將士怨望,吏民齒冷,閹宦權臣誤國,可惡可殺!我兄公孫伯珪在邊地為屬國長史,與鮮卑常有戰事,聽說他每與鮮卑戰,常勝不敗,威震遼東,我本yu投他,想在他的帳前效力,再博軍功,以取功名。今貞之吾兄卻意yu用我中尉功曹,這……。」略略遲疑了一下,很快做出了決定,「先前貞之吾兄yu召我入其帳下,我因當時與他初識、彼此並不熟悉而婉拒了,其後我常後悔,如果我當時答應了貞之吾兄,入其帳下,以我立下的這些功勞,雖不敢與辛、戲相比,可至少此次朝廷封賞應該不會無我之名了啊!」

    荀貞麾下只有三千餘人,可此次朝廷封賞,他部中卻有三人被拜為六百石以上,這在漢兵全軍里都是少見的,鳳毛麟角。遼東寒貧,與其去公孫瓚處受苦,不如答應荀貞的請求。

    他當下說道:「兄長厚愛,備豈敢辭!」

    荀貞大喜,離席起身,行至劉備席前,彎腰握住他的手,哈哈笑道:「有玄德相助,我無憂矣!」抬眼看了眼立在劉備身後的關張二人,心中想道:「此前在軍中,數萬步騎,人多眼雜,殺劉備不易,今次他來我趙國,為帳下吏,卻是如鱉入瓮中,任我揉捏了!只是,……,關張二人對他忠心耿耿,又各有萬夫不當之勇,待我動手殺他時卻得先想好怎麼對付此兩人。」

    ——

    1,以左車騎將軍的身份出任冀州牧,品秩更高,至少是中二千石。

    劉焉以九卿出任州牧,因為九卿是秩中二千石,所以出為州牧後也是秩為中二千石。車騎將軍位比三公,和三公一樣秩萬石,那麼以車騎將軍的身份出任州牧,或許該是秩萬石。



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  
相關:  赤旗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即鹿    神級插班生  一品江山  長生者仙  劫天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三國之最風流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8s 4.046MB

搜"三國之最風流"
360搜"三國之最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