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不過二郡,何以擊二州乎?」董侯必有此問。
「回稟陛下。」衛將軍曹操答曰:「江夏黃祖,廣陵陶謙,亦是二郡也。」
董侯略作思量,便已醒悟。荊州牧劉表,守成之主。將江夏盡托黃祖,為其門戶。徐州四國皆為王太師易相所奪,只剩廣陵一郡在陶謙之手。論實力,尚不及袁術。
正如衛將軍曹孟德所言。二郡擊二郡,勝負難料也。
「青州牧上表,欲率軍南下,助奮武將軍,攻略淮南。」董侯又問:「可解二州之禍乎?」
「青州牧劉岱,與其弟,前揚州牧劉繇,共號『長塗二龍』。今,劉繇為袁術所禁,生死未知。劉青州,欲興兵救之,亦是人之常情。」董驃騎持芴奏對。
「時,衛將軍掘環渠,火攻壽春。不知,今環渠仍在否。」董侯口出此問,必心有所動。
「回稟陛下,環渠仍在。然卻不能為我所用。」淮南諸事,曹操知之甚祥:「今袁術已先於環渠,陳列鬥艦。不等抵近,便可先擊,此其一也。經營內外水路,立水砦,架舟橋;水下暗藏鐵索,可阻舟船,另有水軍駐守,弓弩機關兵器齊備,此其二也。故臣以為,急切間,斷難攻取。且青州亦有餘賊未除,海賊復起,水軍不可輕離。宜當由奮武將軍公孫瓚,攻淮南,逐袁術。」
先前乃奇襲,有心算無備。時袁紹率群雄,渡江而擊。楚都壽出,守備空虛。為曹操所乘。謂「吃一塹,長一智」。袁術孤軍過江,甘為江東橋頭堡。焉能無備。劉岱縱有飛雲、蓋海、游麟、翥鳳,四大艦隊之一。強攻亦不可為。
「袁術,畢竟六雄之一。」董侯慨嘆。
六雄之名,傳播甚廣。然出何人之口,時至今日,已無從分辨。
聞有讖語:地分三國,人有六雄。
亂世梟雄曹孟德,平難豪雄孫文台,據土人雄袁本初,傲世桀雄呂奉先,末世奸雄袁公路。另有蓋世英雄關雲長。
董侯曾私問董重:關雲長何人也。
董重答曰:乃薊王義弟,身長九尺,萬夫莫敵。
淮南袁術,說是甄都「眼中釘,肉中刺」,亦不為過。竊據江淮重鎮,遠交近攻,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世家子弟,習氣作風,一覽無遺。若合關東之力,四面圍攻,自可一戰而勝之。奈何上公之爭,分裂朝廷。衛將軍曹孟德,不敢輕出。諸如劉表、陶謙等人,更不敢妄動。唯冷眼旁觀,坐視袁術油光水滑,玲瓏八面。好生快活。
窺一斑而知全豹。
內耗之巨,莫測人心。
一場朝議,又無果而終。
群臣涇渭分明,左右出殿。
待董重,步入中庭。遙見董侯,背身立於迭石亭中。小小年紀,重擔壓身。又逢上公相爭,政令不出三台,內耗無度,如之奈何。
「臣,董重,叩見陛下。」
「驃騎免禮。」董侯乃永樂董太后親手撫育,時不過是逐鬼童子中一員。幼時與諸童子,同食同寢,兄弟情深,並無不同。豈料華雲號上,被何後認出真身。竟是王美人貴子。這才有今日,一場潑天大富貴。
然每每憶起,永樂宮中舊事。董侯仍覺如夢似幻,甘之如飴。正因如此,才與董重親近。
「遷都,可乎?」董侯有感而發。
「未嘗,不可。」董重斟酌答曰。
「然?」
「然,若遷回舊都,八關鎖固,薊王統御。無衛將軍相助,曹太保必落下風。王太師總朝政,若立麟子為帝。陛下危矣。」董重一針見血。
「前誅董賊。太師祿尚書事,總朝政。遣使張種,撫慰山東。便與薊王,言及廢立。時薊王不欲,為何今日,解弦更張?」董侯果然聰慧。話說先帝二子,皆有明主之姿。
「『彼一時,此一時也』。」董重答曰:「時南宮大火,何後葬身火海。千秋三師攜麟子出奔。董賊命西涼鐵騎追之。才有長坂坡之事。薊王萬里來援,麟子得以倖免。後娶麟子義母甘夫人。今麟子乃出薊王家門。論親疏,陛下遠不及也。」
雖是老調重彈。奈何言之鑿鑿,句句屬實。董侯無從爭辯。
「依驃騎所言。曹太保,忠義猶在王太師之上乎?」董侯看似漫不經心,隨口問道。
「臣,不敢妄言。」董重深諳話術之精妙。察言觀色,進讒惑主,卻又知適可而止,從不泥足深陷,乃弄臣之道也。
董侯一時無言。
「曹氏父子,可信乎?」少頃,天子又問。
董重渾身一震,卻故作鎮定:「臣,竊以為,可用。」
此話高妙。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言下之意,忠心幾何,尚且不論。終歸,有用之身。
「奮武將軍公孫瓚,攻淮南。勝負幾何?」董侯又問。
「臣竊以為。袁術必敗。」董重一鳴驚人。
「哦?」董侯頓時高看一眼:「卿,何以知之。」
「公孫二雄,久牧邊郡,名聲不揚。然卻出薊王麾下。兵甲武備,皆出薊國。與輔漢營士無異。亦因名聲不揚,故被袁術所輕。輕而無備,當可戰而勝之。」
「能奪淮南乎?」董侯追問。
「臣,不敢妄言。」董重答曰。話說,明知公孫二雄,乃戍邊猛虎,不可小覷。卻又命長史張遜,以千萬琉璃寶鈔籠絡袁術。誘其出兵,行調虎離山。
「然董重此舉,所為何來?」
薊王都,門下署,鸞棲館。陳琳悉知詳情,必有此問。
「欲挫江東也。」南閤祭酒許子遠,一語中的。
「董重其人,志大才疏,碌碌無為之輩。何以設此謀,只為媚主乎?」陳琳不解。
既已言及此處。許子遠亦不藏私。遂以心腹密語相告:「此謀,非出董驃騎,乃出董太皇也。」
「嘶——」陳琳不由倒吸一口涼氣。略作思量,這便信服。
「董侯畢竟養於永樂宮。董太皇,愛之深也。」陳琳忽又慨嘆:「合肥侯雖是太皇所生,然自幼分離,論親疏,遠不及董侯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許子遠眼中精光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