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之法,受限於神道,目前只能推衍出受篆道士層次修行法門。」
林詔眼中流光閃爍,顯然在推衍法門。
神道玄妙。
步虛道依仗神道而立,自然手段頗多。
林詔消耗神力,推衍十多年。
參照洪荒道門法。
從基礎練氣法——《步虛洞章》十篇開始,陸陸續續推衍出符篆之法、請神之法、神咒之法……等等法門。
豐富步虛道弟子降妖除魔之手段。
又有各種道門法器。
如李三全手中斬邪威神劍,便為道門法劍。
法劍煉製頗為複雜。
如斬邪威神劍。
需星羅鐵九斤,取赤土作爐,黃土作韜范。猛火鎔鐵作汁,面南方上佐天關。念二十四將真言,書符二十四道,硃砂酒團作一丸開爐投鐵汁內……一大缸盛湧泉,以劍投缸中水響作雷聲,其雲鳴吟為妙……
至此方成。
法劍出,能借神靈之勢,引天地之威。
無可匹敵!
道士,當有降魔法,熟讀神道典!
林詔又編撰諸多典籍經文,以為步虛道義。
如此。
既能宣揚神道信仰,又可為林詔於陽世間直接掌控的力量。
大有可為。
與『地府』組織相比,林詔對步虛道的重視無疑更甚。
如今大明群魔亂舞,正是步虛道出世之時。
步虛道弟子與神道共存。
林詔為城隍,神道至高正七品。步虛道弟子實力,也因此劃分,稍下一等——
能借九品神威者,為九品受篆,實力堪比武道凡塵境。
能借八品神威者,為八品受篆,實力堪比武道蛻凡境。
能借七品神威者,為七品受篆,實力堪比武道胎藏境。
再往上,便是能借六品神位的靈台法師。
這一境界,因林詔神位未到,暫未推衍出來。
受篆道士。
經義純熟與否、法力高深如何,都是影響受篆道士品級的因素。當然,這裏所指的借神威,是指臨戰之時。
如李三全。
能繪製『城隍驅邪鎮鬼符』,借了正七品城隍神威。卻是在齋戒沐浴、焚香禱告之後,才能繪製而出。
若是驟然戰起。
能揮動法劍,借九品神威便是極限。
究其根源,還是道行尚淺、法力不足。
不過。
正因為如此。
道士準備充足,法器、符篆等外物在身,往往能發揮超出品級的實力。
不可一概而論。
……
林詔衍道法,立步虛道。
神庭發展,也有條不紊。
神道法界開闢,各大神靈法域通達。於松谿縣城四方,又立下四座鬼城。與此前大王山、駱駝山兩座鬼城,共為六座,收攏陰魂鬼民十萬餘。
大明境內,狼煙四起。
每日枉死之人不知凡幾。
枉死陰魂,或化作鬼物肆虐一方,或破碎不堪消散天地。
少部分才能有幸踏入松谿縣神域,或是被外出行走的步虛道弟子帶回。
資質優秀者,入神庭為鬼差;資質普通者,入鬼城為鬼民。
即便如此。
六大鬼城,也有十萬鬼民。鬼城之外,何止十倍。
可見妖魔為禍,罪孽不淺。
……
新立四方鬼城,誥屏山鬼城。
誥屏山鬼城。
有鬼民一萬八千,往來行走、談笑風生,於陽世之時並無差別。
死後新生,着實玄妙。
城中。
鬼民之外,又有鬼差百名。
金超群身穿鬼卒皂服,手持打魂神鞭,頗有當年縱橫光澤縣的氣勢。
如今。
他也是松溪神庭鬼差。隸屬誥屏山鬼城,為駐城鬼差,正式鬼卒位階。
在他身邊,吳英穹同樣身穿鬼卒皂服,手中持的卻是縛魂鎖鏈。
立在一旁。
三年前。
金超群與吳英穹眼見鬼城之中諸多鬼民褪去民籍,成為神庭鬼差,心中羨慕。
於是發動陽間家族力量,貢獻足夠的功績,終於成為神庭鬼差。
而且。
跨過預備役鬼卒,直接就是正式鬼卒。
四大鬼城建立,兩人便為駐城鬼差。協助鬼城主官、從吏,管理一城鬼民。
兩人看守城門,卻看到城隍法域方向升起一道神光,落於誥屏山中。
金超群看向吳英穹道,「誥屏山有步虛道弟子受篆。」
神君立步虛道,賜步虛道弟子登仙法門。
神庭所屬,一切鬼神盡數知曉。
畢竟。
步虛道弟子施展神通,還需諸神、鬼差借力。
金超群身為神庭正式鬼卒,自然不會不知。
這兩年來,也有二十餘步虛道弟子感悟天心,受篆天曹。
金超群也見過幾次。
「誥屏山。」
「這是李三全、鄭兆坤兩人修行之地。李三全半年前就已受篆,看來鄭兆坤也成功受篆。」
吳英穹為神庭鬼差,陽世根基還在,恰在松谿縣中。
知曉不少隱秘。
金超群與吳英穹同在鬼城,關係甚好,也知道這兩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鐵拳門有風雨山尊神庇佑,一門兩受篆,果然不凡。」金超群感嘆道。
吳英穹聞言,搖頭道,「這話可不要亂說。但入步虛道,不論出身,皆是神君弟子。李三全、鄭兆坤不回九松山,不去風雨山,顯然是受到指點避嫌。」
「步虛道弟子、受篆道士的身份,可比鐵拳門弟子尊貴的多。」
吳英穹看的清楚。
松谿縣山河之間,誥屏山名義上有山神鎮壓。可誥屏山神與兩位從九品神終年不出,絕不是步虛道弟子首選。
李三全與鄭兆坤卻挑了此處作為修行道場。
其中緣由,耐人尋味。
「這倒也是。」
「不過一門兩受篆,着實令人羨慕。」
金超群沒想更深,苦笑道,「我金家也有兩個不成器的後輩入了步虛道,至今還未曾有什麼頭緒。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踏入受篆層次。」
入了受篆層次,便能與一尊神靈建立聯繫,以為靠山、底蘊。
松谿縣神靈。
個個不凡。
背靠松溪神庭,有神君坐鎮,誰敢輕慢?受篆道士有此人脈,前途貴不可言。
「步虛道修行,本就不易。」
「我吳家子弟,何嘗不是如此。」
吳英穹深有同感。
步虛道第一批弟子一百三十二人。
至今為止,算上新晉的鄭兆坤,受篆道士僅有二十九之數。
大多數都還在門外徘徊,不得其法而入。
……
兩人交談,時間轉瞬。
至傍晚間。
吳英穹、金超群神色一動,身形忽的消失在誥屏山鬼城。
「步虛道弟子李三全見過兩位鬼差大人。」
李三全背懸法劍,手持玉淨瓶,玉朗如豐。
喜歡神道縱橫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