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還是你熟悉的配方,還是那熟悉的味道,還是那政變的老地方,玄武門。
李敬業一馬當先,渾身浴血,將整個太極宮殺了個對穿,根本無人能擋,這一次,可沒有李勣那樣的忠臣來救他了。
紙是包不住火的,當年長孫無忌政變的始末雖然至今都還是個謎,但大體脈絡天下人還是都比較清楚的,所以李象在下令射殺李勣的時候,他的民心就已經散了。
君視臣如肱骨,臣視君為君父,君視臣為草芥,臣視君為仇寇,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李勣的兒子早死,一直都拿他這個孫子當接班人一樣在培養,作為原本歷史上可以跟長孫無忌分庭抗禮的一代權臣,就算他人退到了唐聯儲養老,卻也並不耽誤他安排他的兒子,所以在他和長孫無忌雙雙掛掉的時候,李敬業其實也繼承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勢力,目前是少數幾個能跟長孫沖唱對手戲的一方勢力。
小皇帝本來也沒什麼可負隅頑抗的力量了,長孫沖早就口頭向秦浩投了城,那些宮中的藩衛又向來聽秦浩的多於他的,甚至這次就連唐聯儲的金庫守衛都懶得管他了。
所以,當李象的人頭飛起的時候,當李敬業滿臉的鮮血仰天長嘯的時候,整個太極宮似乎並沒有因為死了一個皇帝而有什麼天翻地覆的感覺。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文武百官甚至也沒有誰因為小皇帝的死而有什麼天崩地裂的感覺,秦浩只是一臉冷漠的宣讀了李象的罪狀,然後按部就班的去三請李泰登基,李泰三請不來,就順水推舟的去請了晉王李治。
好像這一切都順其自然了一樣。
難道老子對朝堂的掌控已經不知不覺間到了這個地步了麼?
好吧,如果真要跟某一個歷史人物相比,他現在跟霍光也確實是挺像的,真要說有什麼差別,或許是霍光無甚功勞,而秦浩又潑天大功吧。
當李治坐上了皇帝寶座之後,秦浩對李治倒是恭敬的不行,一應禮數沒有半點缺少不說,還將許多皇帝應有的權利都還給了他,儼然一副忠臣的模樣。
對此,李治自然也表現出了一個弱勢天子應有的恭謹,總的來說君臣二人看起來還挺和諧,李治也是鐵了心的相當劉病已了,當然,如果他沒有風疾的話秦浩還真不太好處理。
京城內外的反應至此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各地的李家刺史也沒都對此表示了默認,因為這至少表明了秦浩還有敬畏,還是拿自己當唐臣自居的,否則他完可以扶一個兩三歲的小娃娃上去,而不是太宗皇帝根正苗紅的嫡子,三十多歲年富力強的成年人。
這讓本來都做好準備平幾場叛亂的秦浩還冷不丁閃了一下。
又是十天,李象的葬禮安排的差不多了,秦小昊也就回來了,這次人家好歹也是滅國之功,所以很自然的,就封了秦小昊為兵部尚書,兼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尚書右僕射,只等着把風燭殘年的于志寧熬死,這天下就是他們爺倆的了。
於是秦浩趁熱打鐵,一口氣又頒發了好幾條舊事重提的政令,面放開了科舉制度,開放了士人寒門階層對政治的滲透,總之這一快,就是將武則天當年做過的原封不動的做了一遍。
這還不算,宿衛的格局也被改變了,秦小昊這次回師,堂而皇之的將他的親兵營安排進了宿衛,那些親兵是青幫各個堂主和各地大豪商的孩子,跟當年李淵的太原義從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已經有人管他們叫青幫義從或是商人義從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孫衝起碼錶面上很老實,整個長安,暫時就都控制在秦浩父子倆的手裏了。
不過李唐的忠臣和關中的老頑固們也並沒就此放棄了掙扎,畢竟李治登基之後表現的政治智慧還是很高深的,尤其是秦浩父子倆對李泰表現的也是一退再退,這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一個李唐重振皇權的希望。
結果,第三年李治就特麼風疾躺下了。
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李世民五十歲壯年,正是最好的時候,嘎的一下就癱了,葬送了大唐的大好局面,李承乾更年輕,不到三十歲就嘎的一下躺下了,若不然這大唐的權柄也落不到秦浩和長孫無忌頭上。
好不容易撥亂反正,把李治給弄上來了吧,結果沒兩年功夫又是這玩意,這不是冷水,簡直就是一盆冰塊澆到了那些忠臣們的頭上。
這還沒完,更尷尬的事情發生了,這李治風疾之後雖然半身不遂,可他居然還不死,秦浩父子倆依然拿他當皇帝對待,禮敬有加,當然政事什麼的自然就大包大攬了,這一次可沒有一個能替他的皇后站出來跟秦浩打擂台。
你說秦浩跋扈吧,他好像也沒什麼毛病,皇帝已經癱了,那軍國大事總不能不處理吧,可你說換一個皇帝?眼前的這個畢竟又還沒死呢,你張羅換皇帝不是謀反麼,到底誰是大唐的忠臣?
總之,事情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再怎麼樂觀的人也得承認,這大唐是氣數已盡了,秦浩父子就在這樣的局面下,合理的代行君權十餘載,這天下的一切早就給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不過隨着他們父子權勢的日益鞏固,秦浩的心氣卻是一天比一天淡了,畢竟心裏年齡實在是太大了,生理年齡都快六十了,加上兒子又比較爭氣,他居然越來越不想上朝了。
這一年,魏王李泰崩。
李唐最後一個有影響力的王爺走了,秦浩唯一的一個朋友走了,秦浩居然難得的走出了家,親自出城扶着棺材送了他最後一程。
李治也讓人抬着出來了,醉眼歪斜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給他四哥下了葬,因為常年癱瘓,嘴裏烏拉烏拉的也聽不清說的是個啥。
按照禮制,秦浩本來應該退後半個身子的,這麼多年他也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可不知道為啥,他突然有點懶得裝了,李泰的死,對他來說好像是一個信號一樣。
他終於,不需要再裝給任何一個活人看了。
第二天。
「賜,榮國公秦浩,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看最新最全的書,搜77讀書www.77du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