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國一大早的就趕到了刺桐市里。
在這裏,他首先去看望了母親李環。
「兒啊,你這次過來請假了嗎?」李環一見面就問。
楊興國頭皮一緊,趕緊說:「請了,不請怎麼能出來呢?要是真的不辭而別,估計你們現在早就接到通知了。」
李環心想也是,便沒有繼續在請假這件事情上刁難楊興國。
「兒啊,你可得好好的給人家辦事。做領導的也不容易,這要是搞砸了,那影響的可不是一兩個人。」
這斷時間,李環也是知道了老江是何許人也,因此她也對這件事上心了起來。在小老百姓家裏,村長都是了不得的官,更何況於市長。
楊興國本來還想告訴他自己拿到乾股的事情,看來只好做罷,不然會被母親揪耳朵的,他只得應下:「阿母,我省得!」
「那就好,我們做人可要本份,做事要踏實。」母親絮絮叨叨,似乎有永遠說不完的交代。
「做事踏實?」楊興國在心裏念叨着,「呵呵,看來要對不起丁先生了。」
原來,楊興國已經想到一個鞋子的品牌名,那就是安踏。
安踏,是中國一家知名的品牌體育用品企業,主要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運動服飾,包括「安踏「品牌的運動鞋類及服裝。公司在1994年成立,總部設在泉州JJ市,主席為丁世忠先生。
既然這次要插手提高鞋廠的銷量,那麼就必然要有品牌,而不是像之前一樣隨便取個「晉江鞋」一樣,這樣子的名字地域性太強了,出了刺桐市也許就沒人知道這個地名。
說起安踏,外人對安的印象就是有錢、運動范。
說他有錢,是因為他一直大把把投入,花錢打廣告、做專業的門店、請大牌明星代言,全方位的狂轟爛炸,硬是生生的炸出一個國際品牌出來。
說他有動動范,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將產品定位在運動方面,哪怕是後來其改變定位,轉而進行多元化開發,開發服裝、運動器械之類的,也還全部是在運動類里打轉。
提到安踏,就不得不說起丁世忠先生。
1994年,他第一次將安踏這個牌子掛到了自家的小作坊門口,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當地人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是,丁先生只有500萬,他就敢做1000萬的生意。
說的就是丁先生率先採取了自上而下的銷售模式,花全部身家在央視上投廣告,而且口號吹得特別的響,說白點就是吹牛!
還別說,在九十年代,人們對於上了電視的產品,是有一種盲目的信任的,以致於一時之間安踏的名號傳遍大江南北,銷量蒸蒸日上。
有了銷量,自然就又有了收入,這資金流水自然回流。
利用回流之後的資金,他果斷的採取了擴大規模、投資設備,打造越來越多的專賣店,繼續請更大牌的明星代言。
如此反覆,公司的業績也就在這麼一圈圈的吹牛之中不斷的膨脹。
這些手段,放在21世紀,那可能是稀鬆平常,可是放在九十年代,那可是開創了品牌打造的標準流程,甚至有好事者為此取了個名字「丁一流」,意為丁世忠先生的品牌操作一波流。
晉江很小,比一個常規縣還小。
閩南人很團結,很打拼,他們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愛拼才會贏!
在創業方面,通常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通常有一人發財了,他就會回家裏帶自己的親戚朋友一起發財,然後靠着集群效應,橫掃某一領域。
所以,運動鞋是晉江的天下,晉江也因此獲得「品牌之都」的稱號。所以,你別以為提出「品牌之都」的領導是多麼的有先見之明,那純粹是後知後覺而已。
偷渡,亦是如此。最盛行偷渡的是福清人。原先是有人偷渡到歐美國家種大麻,當然是黑戶。一年十萬歐元工資,換成人民幣那可是上百萬的存在。於是乎,村里人都瘋了,不要命一般的將自己塞進蛇頭的小船里,忍凍挨餓也要堅持到外面。
電信詐騙亦是如此,往往一個村里是絕大多數人都出門在外行此事。所以,溪縣一個叫做槐鎮的移動基站成為了亞洲最繁忙的基站,一度被老美認為這裏在開發核武器,倒是浪費了他們安全部門的諸多關注資源,倒也算是為國分憂了。
說起詐騙,全國人民對於溪縣一直有成見。可那也是生活所逼,老百姓沒有活路,才行如此下策。
要知道八九十年代,由於對台的特殊關係,整個八閩之省的財政投入才佔全國的0.7%,至於為何不敢投入,恐怕大家心裏都有底。
戰爭,第一時間被摧毀的向來就是大型建設項目。做為兩岸的窗口,而且還是在灣灣戰略力量強於大陸的時代里,領導們擔心的是灣灣的反攻,生怕投資打了水漂。
0.7%啊,這是什麼概念?全國加上灣灣,也才31個省,平均下來也應該3%左右,上下波動是正常的,畢竟政策傾斜嘛。
可是這0.7%,那可就見鬼了!
該死的0.7%!
加上地處山區,無田可耕。這種境況下,用一個詞來形容是最貼切的,那就是:窮則生變!
沒有資源,沒辦法像煤老闆一樣躺着賺錢;
沒有投資,連打工的機會都不容易;
於是乎,只剩下一個人一張嘴了,靠嘴吃飯就成了上上之選,此為無可奈何之道。
若有辦法,誰想身負惡名行走一世?
人之初,性本善………
因為生活的壓迫,很多人外出,或經商,或行銷,或行騙,倒也是令閩人闖出一片天地。
相比較而言,鷺島人民因為特區開發,成為了無事打牌、賭博的包租公、包租婆,守着他們的一畝三分地,天天盼望着拆遷,無人有心吃苦拼搏,正如後世做實業的不如倒房炒房的一樣。
水仙花市人民,則因為靠海,且世代以打漁為生,倒也過得過去,至少吃不用愁。
俗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水仙花市人民不愁吃喝,自然也就少了一點兒刺桐人民背水一戰的拼搏精神,這也是閩南三市,它發展最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