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4日,赫爾曼?米勒的外交提案被法國人首先拒絕,福煦元帥很鄭重地向米勒轉達了法國總統的態度,並重申德國別無選擇,只能無條件投降。緊接着,英國和美國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只是在口吻上沒有法國人那麼決絕。
米勒深感責任重大,因為外交談判的失敗,他沒有想好怎麼及時將這個令人不愉快的結果反饋回國。赫爾曼?米勒這個德國的外交部長在巴黎的活動一直都受到各國政要的重點關注,他的住所長期被各國情報人員監視,包括他的目常生活與交往,各國的情報機關無不了如指掌。種種跡象證實,他房間裏的無線電波處於關機狀態,他根本沒有往國內傳遞任何消息。
人們根本不會想到,這其實就是赫爾曼?米勒與總統埃里克?艾德里安的一種默契,如果關於戰後談判事宜令人滿意,米勒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裏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遞迴國,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傳遞任何消息,其結果就已一目了然,艾德里安等不到赫爾曼?米勒的電報,證明協約國沒有同意德國提出的議案,也沒有將艾德里安非常明朗的警告放在心上。
1918年11月15日下午,艾德里安突然下令駐紮在波蘭邊境的國民軍第2師後撤。緊接着又非常高調接見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代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德國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卡爾?李撲克內西,並在接下來的公開會談中稱讚該黨國際派駐德國的積極影響,尤其是對穩定德國的國內形勢樹立了榜樣,在幫助德國平穩建國與安定團結中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他非常感謝李撲克內西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並希望能在促進德國民主制度進程中與拱產國際加強合作。
艾德里安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重要前提就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一個人的政治智慧決定了一個人政治舞台,甚至是國際的大舞台,而艾德里安要想在這個國際舞台擁有一席之地,首先就必須先確立自己的國際地位,這種地位沒有人贈送,只能靠自己去爭取,甚至是爭奪。他之所以如此高調會唔社會民主黨領袖和拱產國際創始人,意義非常重大,也起着敲山震虎的效果。
國內外媒介都在連番炒作埃里克?艾德里安在敏感時期緊急會見社會民主黨領袖和供產國際創始人的報道。
這次高調的會面和交談,讓以英、法、美為首的協約國都開始高度緊張了起來。現在,蘇聯的成立已經開始緊鑼密鼓,並越來越清晰化,足可預見其全球影響力不可估量。與此同時,東線德軍的撤退,釋放出一個明顯的政治信號,預示着德國從根本上在為東邊鬆綁,至於今後的政治重心將放置到哪裏,已經不言而喻,當然,這也是艾德里安下的一個賭注。沒有了德國在東線的軍事干涉,蘇聯的紅色勢力抬頭迅猛,很快就完全影響到了波蘭。這個令西方世界畏之如虎的紅色浪潮,連德國本土都未能倖免,很多地方受到波及、甚至得到各階層的積極響應,大有風雨欲來之勢。這是艾德里安非常想看到的效果,但也絕不是他最想得到的結果,但是,他現在必須險中求勝。
紅色浪潮漫延的速度異常驚人,英、法、美等國如臨大敵,如坐針氈,誰都知道,如果這種勢頭得不到有效遏制的話,就等於將德國直接推向了紅色蘇聯的懷抱。英國首先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美國也同樣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包括法國在內,他們都無法接受德國與蘇聯走到一起的現實。
兩個社會陣營的鬥爭就是國際舞台的爭奪,兩種不同的社會勢力必定產生兩種不可調和的矛盾,有矛盾就會有對立,而艾德里安只不過是利用這兩種矛盾的對立玩一個令人無法估判的遊戲,這個遊戲的風向標就是紅色浪潮。
艾德里安如此高調的動作,明顯是想借力打力、敲山震虎,英、法、美、蘇都不是傻瓜,大家心裏明鏡一樣,彼此心照不宣、看破而不說破。然而,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世間之事瞬息萬變,就算艾德里安現在的做法真的只是在敲打英、法、美等協約國,倘若艾德里安敲山震虎的策略沒有收到他想得到的效果,處於兩難境地的德國又會如何?如果德國真的選擇與紅色蘇聯站在了同一個陣營,那麼,未來世界的格局又會怎樣?也許現在的美、英、法都還沒有思考過,或者說並沒有想好。
歷史就是這樣,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假定,萬一德國變紅,這件事的前前後後就得仔細地考慮一下英、法、美應該要承擔怎樣的苦果了。
與英、美、法不同,德國,這個本來舉足輕重的地緣政治大國現在反而有多種選項,這是美、英、法等國心知肚明的,但是,由於法國的一再堅持,整個形勢將隨時有逆轉的可能。然而,法國當政難以放下所謂的尊嚴,也難以放下當時所謂的重大國家利益,卻始終沒有觸碰到國際政治敏感脆弱的神經,並直接導致了事態的不確定性。
艾德里安一連串的大動作過後,收效甚微,1918年11月17日,就在大家誤以為艾德里安只是在狐假虎威、技窮於此的時候,一個讓世人無法想像的國際大格局風向標又在迎風招展。一個殘酷的現實讓美、英兩國非常清晰地看到了事態的嚴重惡化,而並非象人們所猜測的那樣,正相反,艾德里安是在較真了。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弗多洛維奇?克倫斯基的蘇聯代表受邀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柏林各界準備高規格地迎接客人。
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傳播的速度十分驚人,亞洲、歐洲、拉丁美洲甚至大洋洲、也包括蘇聯、都在意外的同時更密切地關注事態的發展。
大智慧,大手筆,這是艾德里安的行事風格,他在向世界宣佈德國雖敗猶榮,也是在為戰敗的德國尋找說得過去的理由,其實,也許他當時真的只想找到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事實不容懷疑,艾德里安沒有狐假虎威,也不是在玩火,正相反,他的舉措是無可挑剔的,因為他讀懂了政治,也讀懂了歷史,現在的他,只有一個想法,如果一定要逼德國接受投降的事實,那麼,這場戰爭就不能結束。在他的心裏,已經在分兩步走,在實際策略和實施計劃中,也在分兩步走,只是英、美、法等國沒有真正領會而已。
北冰洋給歐洲的冬天送來了寒流,同在北半球的美國也在經歷着冬季的嚴寒。
風是雪的前兆,但風越來越大,而雪卻遲遲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