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位於巴爾幹半島南部,希臘的首都,有記載的歷史就長達3000多年,被譽為「西方文明的搖籃」。
這裏人傑地靈,水路發達,是南部歐洲經濟的發動機之一。
數千年的文化積澱,誕生過許多歷史偉人,並對歐洲和西方世界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然而,這座地中海、乃至歐洲的重要城市卻一直命運多舛,在歷次爭戰中屢屢被列強所侵佔。
被圍困在伊斯坦布爾城外的希軍已經彈盡糧絕,許多士兵開始不聽長官約束,在城裏大肆搶掠,弄得城裏人心惶惶、雞犬不寧。
法國的大炮在攻堅戰中起到了空前的作用,雖然許多裝備並不是十分先進,但作為這次實彈檢驗,法軍倒是覺得臉上有光。
希軍每天都要承受來自法軍炮兵密集的炮擊,人員傷亡不斷增加,尤其是疾病的流行,非戰爭減員十分嚴重。
此時正值夏季,城裏氣溫偏高,堆積如山的屍體因為無法得到及時掩埋,已經開始高度腐爛發臭。
隨着五國聯軍的相繼加入,戰爭的態勢已經一邊倒,無論希軍作何努力,都無法逃避失敗的命運。
但是,倔犟的希臘人仍然選擇了拼死一戰,6月中旬,除被困在伊斯坦布爾城內的部隊外,希臘繼續在國內進行戰爭總動員,妄圖以民族意識與聯軍戰鬥到底。
天氣慢慢炎熱,五國聯軍勞師遠征,已經耗盡了所有耐心,紛紛向希臘強勢逼降,但是,得到的回答卻非常令人失望,於是,以德國、意大利為主的五國聯軍開始大規模向希臘本土發起猛烈進攻。
戰火很快燒到了雅典,此時,希軍扛不住聯軍的沉重打擊,放棄郊外的陣地,節節敗退。
三天三夜的苦戰,部隊苦不堪言,雅典漸漸陷入了重重圍困。冷槍冷炮不時在城裏響起,希臘軍民時刻都面臨着死亡,戰爭的輸贏出現了殘酷的定局,而希軍士兵們開始缺糧少彈,除謀求自保外,已經毫無鬥志,老百姓是戰爭的受定者,他們無法忍受饑渴,開始偷偷逃出城去,甚至充當了聯軍進攻的嚮導。
希臘從奧斯曼帝國治下剛剛獨立出來,復國的情懷促使希臘人願欲血奮戰,但他們得罪了自己的強鄰德國,獨立僅三年時間,便再次面臨着覆滅的危險。
被圍四天後,雅典城外殺聲震天,五國聯軍蜂湧而入,很快便佔領了這座曾經輝煌過幾千年的城市。放眼望去,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見到穿着各種制服的外國軍隊。
意大利和德國的軍隊進入雅典後,迅速接管了地方武裝和警察署,掛着兩國國旗的巡邏車和重要機關警戒保衛很快到位。英、法兩國部隊也沒閒着,除了在城裏採購一些生活用品外,一般都是在軍港碼頭嚴陣以待。
幾艘停泊在港口的希臘軍艦已經全部繳械,在聯軍的監督下被迫降下本國國旗和軍旗,喧鬧的海軍碼頭在一夜之間易幟,到處飄揚着英國、美國、法國的國旗。
雅典的陷落標誌着希臘王國政府的徹底失敗,國王亞歷山大慌忙派出大使,並鄭重地向五國聯軍遞交了投降書。自此,亞歷山大的王位寶座還沒有被屁股捂熱,便不得不拱手讓出,緊接着,康斯坦丁一世帶着親信從德國柏林一路昂首挺胸地回到了雅典。
以維尼澤洛斯為首的主戰派全部被聯軍控制,尤其是那些強行發起戰爭的希軍將領們,都被相繼移送聯軍組建的所謂國際軍事法庭受審,根據戰爭罪有關條款,他們將接受重判或處決。
德、意兩國軍隊在戰鬥中奮勇當先,率先入城,緊接着,其他三國軍隊指揮機關也相繼在城裏設置聯軍聯合指揮中心,以便協調處理各國矛盾。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時候坐下來好好談談戰爭賠償的問題了。
通過艱難的談判,德國首先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利益,這與本國發起這場戰爭之前的諾言是完全相符的,其他四國也很快將意見達成了一致。
為了彰顯這場戰爭的正義性,「第二次柏林和會」在柏林菩提樹下大街前總統府再次召開,除了各國相關領導悉數到場外,德意志聯邦國家總統埃里克·艾德里安和施特雷澤曼總理卻雙雙缺席,轉而代之的是德國內政部長漢斯·路德與國防部長勃勞希契。
為了獲得德國的支持,希臘新主康斯坦丁一世同意割讓色雷斯以北地區,剛剛奪取的馬其頓地區不得不如數歸還保加利亞。
愛琴海以東的島嶼重新回到了土耳其,而原屬希臘的羅德島卻割讓給了近鄰意大利。康斯坦丁為了表示對德國幫助他重回國王寶座的「感謝」,半島西部的科浮島及附屬群島全部割讓給了德國,成為阿爾巴尼亞州的一部分,這讓德國喜出望外。
至於伊皮魯斯地區,德國與希臘的接壤處往南六十公里為非軍事區,雙方都不得集聚武裝部隊。
戰爭的結束導致希臘的國際債務十分沉重,經過艱苦卓絕的談判,康斯坦丁一世最終同意向聯軍賠償共計價值262億馬克的等值黃金,分20年付清。
其中土耳其獲賠比例佔到了44,法國獲賠佔到了22,意大利則為11,英國11,德國11,保加利亞因為保全了疆土,也同時獲得1的戰爭賠款。
軍事方面,希臘本國2000噸以上軍事艦船和5000噸以上的民用船隻被英、法、美三國徹底瓜分,其中美國獲得最少,而英國因為對大海情有獨鍾,開走了大部份艦船。
因為康斯坦丁一世的請求,德軍留下第3集團軍繼續維持本地區社會治安,並退出雅典後在市郊臨時駐防,其軍費和補給由希臘新政府按德國標準發放,其他部隊則陸續向國內開拔。因為道路還沒有完全修通,部隊仍然乘坐聯軍的各型艦船,浩浩蕩蕩,凱旋而歸。
這次戰爭的完勝,讓埃里克的國際聲譽進一步放大,德國的話語權也得到了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