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聽到太子太傅的啟奏,趙禎微微搖了搖頭,面帶慈悲:「太子太傅言重了。這位年輕貢士,初到大殿之上,心情緊張在所難免。朕一問話,不免血氣翻湧,嘔吐也是正常的。看起來,這考科舉,還是辛苦得很,傷了身體。諸位貢士,平日裏一定要多注重休息,加強營養,才能來日方長,為我江山社稷建言出力。」
官家一發話,形勢斗轉,諸位貢士原以為是雷霆萬鈞到來,結果卻是和風細雨,又聽到皇帝關心自己的身體,個個感激涕零,立即下跪謝皇恩。
柳明下跪的同時,心中也對這位皇帝好感印象大增。歷史上都說仁宗皇帝天性仁孝,對人寬厚仁和,如今親眼所見,果然是如此。柳明不禁有些慶幸,還好自己沒有穿越到嘉靖或者隋煬帝那種陰鷙兇狠的朝代。
殿試終於開始,諸位貢士坐在考桌前,面對着考卷,個個聚精會神,凝思冥想起來。
由於殿試不黜落,只是排名不同,因此考生們的心情還算放鬆。
考試內容為,一詩一賦一策論,時間是整個白天,在太陽落山之前交卷。柳明知道,詩和賦其實都是重點,重點便是那篇策論。因是官家親自出題,很可能藉此尋找和他想法相同的人才。
柳明做題也是行雲流水一般,轉眼一個時辰後,便開始主攻策論之題。
拿到策論題目,柳明心裏抽了一下——「論古今長治久安之道?」
這道題目,曾經是漢武帝為了招賢納士,廷試出的題目,為此吸引了大批如董仲舒般的人才。
除了柳明外,其他的貢士猜測道,這大概是仁宗皇帝想繼續改革,因此招賢納士。想到這,幾人眼光都不約而同地瞄向了王安石,心想這位臨川貢士那可是改革的達人啊,之前就在會館內宣揚着自己的改革建言。這次,官家親自出題,這狀元也非王安石莫屬。
只見王安石做完詩賦,見到那策論之題,聯想到當初漢武帝廷試的改革背景,士氣大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刷刷地寫了個標題——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臣愚不肖,蒙恩備使一路。今又蒙恩召還闕廷,有所任屬,而當以使事歸報陛下。不自知其無以稱職,而敢緣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陛下詳思而擇其中,幸甚!」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遠,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不一,而欲一一修先王之政,雖甚愚者猶知其難也。然臣以謂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謂當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蓋千有餘載,一治一亂,其盛衰之時具矣。其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亦各不同,其施設之方亦皆殊,而其為天下國家之意,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臣故曰:當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列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文德殿內,其他貢士還在思考的時候,唯獨王安石已經如行雲流水一般,將自己的報復和想法,全部附於紙墨。
在這篇文章中,王安石希望首先從政治改革的要求出發,提出了人才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在他看來,人才是變法的根本和核心,變法的主體是人,而變法首先也是為了人,人的改變是變法的先決條件和最後歸宿。
寫到一半,王安石突然發現自己的試卷已經答滿了,這策論規定字數也就兩千字左右。可是兩千字對於王安石來說,連個頭都沒開,他伸手朝身旁的宦官示意,自己需要再備兩份答卷。
宦官又拿上了兩份空白考卷給他,讓王安石可以繼續完成他的策論。
主持考試的翰林學士富弼,見王安石這年輕人連要了兩張空白試卷,有些奇怪,走上前來,站在王安石身邊,看着其所作的策論,頓時一驚,這字字珠璣,鞭辟入裏,實在是驚為天人的文章。
即使在朝的京官們,很少也有人能夠像這位臨川貢士,看問題如此深刻。富弼看着滿心歡喜,心中卻又升起一股憂慮。這一旁的柳明,自己的同門師弟,不就是落了下風?
富弼知道柳明已經連中兩元,很有可能成為宋朝開國以來第一位連中三元的考生。如能取得此成績,自然是臉上有光。可是富弼判斷得出來,這王安石的策論,做得實在是異常完美,而且觀點新奇。
他略帶擔憂地走到自己的學生柳明旁邊,想看看他的策論做得如何。然而,見到柳明的文章內容,這位大學士眉頭凝結起來,眼神中帶着疑惑不解。
這柳明,為何這般行事?
殿試仍然在進行中,這王安石又要了兩張空白考卷,讓殿中主考官頻頻稱奇。
一旁的給事中在富弼耳邊低語道,「這王安石,莫非寫了一萬字?是否還要給他空白考卷?」
富弼低語道:「雖說策論只是兩千字。但是我觀此人文章寫得甚為精妙,見解獨特。官家性格寬厚,不拘一格降人才,那王安石想寫幾張,就給他幾張空白捲紙吧。」
一聲鑼響,殿試結束。
……
……
深夜,崇政殿內,趙禎坐在案幾前審閱着各地的奏章。
此時,已經在門口站了一天的小太監,臉上露出昏昏欲睡的表情,剛剛打了個哈欠,結果腦袋被猛得拍了下。那小太監一激靈,回頭看見內務總管馮公公正瞪着他。
馮公公細聲細氣道:「你是不是覺得累了?你看看我們官家,一直批奏章批到深夜,也沒有你副樣子。」
那小太監低聲道:「公公,我哪能跟官家比啊。」
馮公公端着一碗蓮子羹,慢慢走到趙禎身旁,輕聲道,「主子啊,該歇一歇啦。」
趙禎揉了揉疲憊的雙眼,無奈笑道:「歇不得啊,歇不得。你看看,這陝西鬧蝗災旱災,南直隸又是地方武裝謀反。每一件事,都是牽扯着朕的心啊。」
馮公公將蓮子羹放到案邊,說道:「主子啊,這大宋國幾百萬號人口,那幾百個州都要主子一人來管,奴才看了真是心疼不已。也不知道那些大臣們都是幹什麼吃的?」
「這話不對。」趙禎指着馮公公,告誡道,「兩府三省六部,全都有各自的職能,朕現在睡得晚,恐怕那龐籍,那晏殊,那韓琦,哪一個睡得不晚?朕了解到,他們一個個,在家都是穿着朝服,就是為了怕朕召見來不及換衣服。」
馮公公在旁邊歪着腦袋說道:「唉,這龐國公,晏相也是辛苦啊。我看他們也都一把年紀了,鬍子都花白了,還這麼拼命。大概還是受了官家的影響,勤持政務。要說現在官家治理得好,海內昇平,百姓安居樂業。看看這汴京,多麼繁華,萬國咸通,八荒來湊。官家適當時候,也該歇息了。」
趙禎站起身來,漫步下台階,說道:「歌舞昇平,只是表面。北有遼國,西有西夏,就連南面的大理,現在的態度也是說不清楚。你說說看……朕該怎麼辦?」
馮公公應道:「主子,我就是一個沒文化的粗人。伺候您,我還知道些門路,要是談到國家大事,那可是登不上枱面的。」
趙禎寬厚笑道,「好,那就談談你拿來的蓮子羹。」他彎下腰低頭用鼻尖嗅着,臉色有些怪異。
馮公公緊張道:「主子,莫非這蓮子不新鮮了?」
「這倒不是。」趙禎輕輕嘆氣道,「只是朕晚上一直吃這蓮子羹,吃得有些膩味。」他摸着咕咕直叫的肚子,說道,「唉,要是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面,就好了。用那羊肉湯作為湯底,再加上一些辣子,味道鮮美無比啊。」這位當今的九五之尊,邊說邊咽着口水。
馮公公捂着嘴笑道:「陛下乃是一國之君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想吃一碗羊肉麵,這又有何難?奴才這就吩咐下去人,讓御廚給您做去。」說着,便要轉身。
「不可!不可!」趙禎表情嚴肅道,「剛才我是自言自語,也就是一時牢騷,此事不可去讓御廚做。」
馮公公奇怪道:「陛下乃是九五之尊,這吃一碗羊肉麵,恐怕那平民百姓,也能享受得到。怎麼陛下反而不願意去吃呢?」
趙禎搖搖頭道:「做皇帝,可不是你想的這般自由。正因為朕掌握着一個國家,那就要忍常人之不能忍。你想想看,我要是想吃羊肉麵,開了這個先例,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曲曲只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我寧願忍一時之餓。」
「還是吃這蓮子羹吧。反正是填飽肚子用的,沒什麼區別。」趙禎略微皺了皺眉頭,就當自己是在吃藥,將蓮子羹喝了下去。
馮公公見此,傷心得哭了出來:「主子,看來您這麼體恤國情,奴才真是心疼的很。當個皇上,連一碗羊肉麵也吃不到,這當皇上,還有啥樂趣……」
趙禎氣得笑了:「瞧你那點出息……」
此時,門外有小太監稟報道,「啟稟主子,翰林大學士富弼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