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漢中。
蘇哲在南鄭城中逗留一個月,盡情享受了勝利的喜悅之後,終於起程班師還京。
漢中方面,蘇哲留下魏延坐鎮南鄭城,統帥四萬精兵,負責整個漢中的防務。
朱桓,黃蓋,嚴顏等大將,同樣被留了下來,歸屬魏延的指揮,分別駐守陽平關,陰平,劍閣等各城。
成都方面,蘇哲則令陸遜,率三萬兵馬坐鎮,以黃權,韓當,凌統等武將為輔佐。
陸遜的任務,一方面是為漢中的魏延做後盾,另一方面也是對南中蠻族各部,進行監視鎮壓。
安排完了益州的防禦之後,蘇哲則率領着近十五萬兵馬,浩浩蕩蕩的歸班中原。
經過近半個多月的行軍,時年夏,蘇哲終於回到了中都洛陽。
整個洛陽城都沸騰了。
蘇哲歸京這一天,洛陽城的官民們,自發的萬人空巷,前往御街迎接他們偉大天子的歸來。
當天,歡迎的人群,從城門口一直延伸向皇宮,密密麻麻跪滿了御街兩側。
蘇哲是在萬民景仰,山呼萬歲,如敬神明一般的跪迎中,昂首進入洛陽。
短短不到半年時間裏,蘇哲便奇蹟般的征服了擁有「蜀道難」之稱的益州,掃滅了劉備十餘萬大軍,連同南蠻諸部也一併滅定,還斬殺敵軍無數大將!
這等赫赫之功,足以名垂千古,令天下百姓敬畏震驚。
蘇哲就是帶着這樣的奇功,享受着萬民的山呼萬歲,回到了他的皇宮之中。
皇宮內,還有黃月英,貂蟬,孫尚香,糜貞,龐童眾位美人愛妃等着他。
分別半年之久,如今再見,這些本已熟悉的妃子們,卻讓蘇哲重新感到了新鮮,激起了他的慾念。
於是,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裏,蘇哲便在宮中,與眾位愛妃肆意的尋歡作樂,盡享君王的樂趣。
當然,蘇哲也沒有忘記他的承諾,在回宮之後,便以盛大的納妃之禮,先後納祝融,張春華和大小喬姐妹為妃,為他的後宮之中再添幾位美人。
更令蘇哲欣喜的是,繼皇后黃月英後,龐童也為他誕下了一位小皇子。
身為皇帝,自然希望子孫繁盛,如今再添一子,蘇哲當然是欣喜不已。
於是,蘇哲在厚賞龐童之外,為這個小皇子命名為蘇定,寓意天下大定之意,同時策封其為晉王。
自家的美人兒子要封,那些為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們,自然也要大大封賞。
顏良,張繡,魏延,鄧艾等一個個有功之臣,統統加官進爵,增加食邑,賞賜錢帛。
當然,蘇哲的這些厚賞,除了食邑和官職之外,其餘錢帛之類的實物,則統統由劉備這個敵人代他支付。
益州乃天府之國,當年劉焉劉璋父子經營益州多年,所積蓄的錢財何止億萬。
劉備征服益州後,這些錢財雖然落到了劉備之後,被劉備陸陸續續的搬走了七成,但仍有三成多的財富,留在了益州。
而這些財富,則隨着江州,成都等重鎮的陷落,統統都落入了蘇哲手中。
有了這些繳獲來的錢財,不僅夠抵消了蘇哲此番伐蜀的軍餉開支,多出來的錢財,除重賞有功將士之外,還盈餘了不少,可以充實國庫。
將士們刀頭舔血,為蘇哲浴血奮戰,捨生忘死,這其中當然有榮譽感的激勵,但支撐他們的根本,還是利益。
蘇哲深知這一點,對將士們自然是不吝賞賜,何況賞賜兒女用的錢帛,都是出自於敵人,他何樂而不為。
一時間,得到賞賜的大魏將士們,無不是歡欣鼓舞,對蘇哲這個天子,自然是無不感恩戴德。
蘇哲還京之後,第二件事要處理的,就是長城以北的鮮卑人,還有并州北部的匈奴人。
就在一個月前,這兩支胡人還達成了聯盟的協議,打算合起伙來揮師南下,入侵大魏的幽并邊地。
當蘇哲攻取益州,班師還京的消息,傳往北部之後,鮮卑人和匈奴人立時刻啞了火,無不為之震驚。
為了警告胡人,蘇哲大舉在晉陽,薊城一線增兵,並對外放出風聲,聲稱他要揮師出塞,一舉討滅鮮卑和匈奴。
這風聲一放出,立刻令胡人驚魂喪膽。
因是畏懼於大魏國力,蘇哲的神威,鮮卑和匈奴人很快就表示服軟,派使者帶着牛羊貢品前來洛陽,聲稱願奉大魏為宗主國,以表明臣服之心。
蘇哲當然也知道,匈奴人和鮮卑人狼子野心,臣服只是表面的虛與委蛇,只是故意示弱而已,實則是時時時刻刻想要染指中原大地。
匈奴人和鮮卑人,蘇哲是一定要滅的,但卻不是現在。
鑑於劉備的漢國還未滅,中原還沒有一統,此時大舉出塞,只會給劉備這個大敵以喘息之機,將來反而埋下隱患。
所以,蘇哲便假意接受了鮮卑和匈奴人的臣服,厚賞了他們的使臣,並回賞了他們不計其數的錢帛,以示對他們的籠絡。
蘇哲這麼做的原因,無非是要穩住匈奴和鮮卑人,為他爭取到幽并邊境的平靜,才好讓他能騰出全部的兵力,去收拾關中的劉備。
胡虜暫時表示了臣服,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等待了。
時間已進入仲夏,蘇哲需要等到秋收下來,才有足夠的糧草,為他供應一次滅國之戰所需要的軍隊。
除了糧草,就是運輸糧草的民夫。
此番滅漢,蘇哲至少要調動近四十萬大軍,供應這樣一支大軍所需的糧草,何止百萬石。
而運送如此之多的糧草,至少也需要徵調十幾萬的民夫,數以萬計的騾馬。
唯有等到秋收,天下各地的青壯進入農閒期,蘇哲才能在不破壞經濟的情況下,徵調足夠的民夫。
而在這等候的幾個月時間裏,蘇哲當然沒閒着。
從河東到洛陽再到南陽,數十萬將士都在日夜操練,為不久到來的滅漢做準備。
并州幽州等邊地,當地的太守也在源源不斷的往洛陽運送戰馬,充實大魏的騎兵力量。
這期間,大魏所控制的天下各州,大部分都勉強風調雨順,唯有兗州,豫州兩地,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乾旱。
而這兩州,偏偏又是兩個產糧大州,此二州若是因為乾旱,導致秋收糧食減產的話,對秋後的伐漢之戰,必定會有所影響。
所幸蘇哲不是一般的君主。
他是「神」。
神說要有雨,就必須有雨。
身在洛陽的蘇哲,在與眾妃子尋歡作樂之餘,利用量子氣象衛量,對二州遭受乾旱的地區,進行了大範圍的降雨,於無聲無息間,化解了旱災。
幾月之後,秋收結束。
大魏諸州經歷了一年的風調雨順,再一次喜獲豐收,各地糧倉無不爆滿,所徵集上來的糧賦,數以千萬斛計。
秋後結束,糧草充足,運糧的民夫也不缺,伐漢的時機正好。
於是,中秋一過,蘇哲便將討滅漢國,一統天下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