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原來的歷史中,朱子龍是馬植,知道大宋這麼坑爹,就是當個中立派,也是死也不會當什麼帶路黨的。
可惜,他馬植沒有先知先覺的能力,這會兒看見童貫二次出使遼國,一副喜上眉梢的模樣。朱子龍的分身也不想打擊他,反正歷史也已經修改了不少了。結局已經很難說了,他投宋也不見的是壞事!
朱子龍的分身本來這次出使遼國,原本還希望在經過西北軍基地時,去會不一會岳飛。可惜後來得知,其現在卻是在种師道的座下打工,這倒是出人意料。
童貫和种師道不和,自己也不好卻特意訪看一下。
使團終是到達使館,正事自然不用朱子龍的分身多加參與,畢竟他只是第三等的次使,連副使都算不上。雙方會面少不得宴請和客套一下,當然在這之前也要進行一次絲毫沒有什麼作用的官方式會談。就跟後世動不動公務員就開會一樣!
聽的朱子龍的分身坐在後面的位置上,差點睡過去。實在是太無聊了!
不過突然一遼國武將來晚,邊上有人連忙禮讓,但此人似乎不想過於驚動於誰,就在朱子龍分身的對面一個遼官的位置上,悄悄的坐下。
「大人,此人是遼國此地的大將,耶律大石!」線人在朱子龍分身的邊上連忙細語介紹道。
競然是他?
朱子龍分身的心裏一驚,連忙仔細看了過去。卻見這位仁兄剃光了頭頂的毛髮,腦後和兩邊的頭髮則直垂下來,這便喚作髡(kun)發,乃是契丹人的傳統裝束,跟個光頭強似的。
容貌倒是堂堂,儀表非凡,穿戴更是華麗的緊。說像武將,但更像是文官或者權貴才是。
「這貨就是後來的西遼開國皇帝了吧?沒想到這麼容易就能見到真人,而且就在我對面。嗯,仔細想想,好像後來宋軍偷襲這裏,之所以會失敗,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後來統軍反戈一擊的,就是這傢伙吧?我要是找個機會,趁現在就把他幹掉了,想必一定會爽歪歪!」朱子龍的分身心中大亮。
-
這貨是遼國近兩百年歷史上唯一考中進士的契丹人,嗯,不知道這是在夸遼人呢,還是在諷刺。
如此說來,耶律大石應該說是文人出身,考中的時候已經是1115年了(遼朝已開始滅亡進程)。算算時間,再要不了多久,女真軍隊就會攻下了遼國的上京臨潢府。遼國的東部疆域全部被女真軍隊所攻取,經過一系列的較量之後,遼國已經毫無進攻之力,而女真逐漸成為北方又一個虎狼之國。
不過,此地的大石同志倒是與眾不同的存在。
遠在東京開封的宋朝君臣看到了這個機會,「趁它病要它命」,宋朝決定與女真聯合進攻遼國。就如同現在的出使遼國,也是為了這麼一個計劃做準備。
如果歷史不變,偷襲計劃看似不錯。可惜,雖然燕雲地區的遼軍只有4萬人,但是卻是遼國最後一支精銳部隊。就拿現在來說,朱子龍可以肯定,遼國皇帝將能打仗的部隊集結於幽州,準備派出使臣商議與宋朝聯合共同抵抗女真。
雙方可謂是各懷鬼胎!
這個時候進攻遼國可以說是撞到了鐵板上,碰到了遼國最後的家底。再鑑於宋軍自身的情況,想不敗都難。
畢竟,人家那時,可是光腳不怕穿皮鞋的,拼了!
不得不說,童貫確實知兵通事,在對西夏和鎮壓國內農民起義的戰爭中也確實立過一下戰功。但是「就怕貨比貨」呀,朱子龍的分身瞧了瞧前面談笑風聲的老童,再看了看對面眼睛咪起來,觀察四周的耶律大石。
這位耶律大石在遼國滅亡之後,其帶着幾十名騎兵逃亡西北,靠着一己之力在西北重建了大遼國,此人的水平可見一斑。童貫這名宋軍名將相比之下明顯不是一個等級!
當然,也不能全怪童貫無能。
童貫掌軍二十多年,手下的陝西禁軍經營成大宋最精銳的軍隊。南宋有名的抗金將領。十個有八九個是西軍出身。
童貫攻陷橫山天都山一線,意味着如果發展下去,大宋邊境向西擴展三千里。如果不是京城和禁軍無能,當起了豬隊友。又自廢武功解散陝西禁軍,更派一些愚蠢的文官去接收燕雲各州,不思治理,逼反燕雲各州。更無恥的是,明明是文官集團逼反燕雲。讓金國有機可乘。還反過來污衊童貫。當真是讓人感覺噁心!
如此看來,當真不是對手太吊。而是大宋的問題在於文官士大夫自己無能,沒有保家衛國的能力,還要阻止迫害保家為國的人。
打個比方,後來遼國滅亡,金國攻宋之時。
被合圍的東京靠着西軍退休軍官和敗兵也守住了,進士出身的大臣找人跳大神丟了外城。
城牆失守後,有兵源、有武器、有糧食,東京的百姓也願意打巷戰,又是進士們收刮馬匹、糧食、武器、財寶和女人送金人,後來把在河北堅守諸官員家屬也送了,最後連皇族都送了,真沒看出科舉出來的這些廢物有什麼用。
-
會談還沒結束,對面的耶律大石卻又悄悄的走了。當真是悄悄的來,悄悄的走,不留下一絲雲采。
注視着他的背影,朱子龍分身的眼睛裏,時而露出殺氣,時而露出一絲佩服的表情。若不論敵我立場,此人當算的上一位大英雄,也是對東方歷史,甚至於西方歷史影響很重的一個人。
蕭干和他都有皇帝命!
蕭干在遼國滅亡之時,自立為奚帝,雖然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為部下所殺,好歹過了幾個月的皇帝癮。僅證明了自己,也流芳百世。
耶律大石更加了得,遼亡之後西行萬里,聯合契丹遺民和當地民族,開疆拓土,重建遼國,史稱西遼。
他是一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可以在兩面受到戰略威脅的情況下,奮力出擊。也會在同遼國皇帝失去聯繫的情況下,迅速擁立一個新主,穩定局勢。
甚至當他兵敗被俘,也毫不吝嗇自己的人品,甘願為西進的金軍帶路,再找機會開溜。
成為西遼皇帝的他,更是因為一路向西,提前了n年向西方那邊的國家打出了自己的名號。以至於阿拉伯人的文獻中,說到中華都稱為「契丹」!
(中國這個名稱,在歐洲人的讀音之中,就是「契丹」的意思,就算後來21世紀新中國成立了,也一直沿用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