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www.bixiale.cc,最快更新三國之最強皇帝 !
第九十三章功績與機緣
騎都尉是光祿勛的屬官,原本的職責,是「掌監羽林騎」,和羽林中郎將並列,但是,到了東漢,羽林騎以中郎將為主官,下設左、右監分掌左、右騎,這樣一來,騎都尉反倒成了一種清貴閒散的職務。筆硯閣 www.biyange.net
將徐晃從校尉轉為騎都尉,品秩上略有下降(校尉兩千石,騎都尉比兩千石),手中的權力更是大為縮水(校尉掌兵事,騎都尉是閒職),但是論起身份地位,騎都尉可比一般的校尉高得多。
劉宏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安排,多少還是有限制劉照的意思在內。經此一戰,劉照的門人部屬,一個個都立下了不小的軍功,在軍中的威望也不小,如此一來,劉宏就更不能讓他們直接掌握兵權了。外地的郡都尉還好說,近畿的常備兵力,是萬萬不容他人染指的。
對此,劉照當然不敢有什麼意見,相反,他在這些事情上,本就處處避嫌,免得與自家老爹生出什麼嫌隙來。再說了,騎都尉也沒什麼不好的,雖然是清閒的職務,但是地方上一旦起了戰事,騎都尉,特別是有從軍資歷和作戰經驗的騎都尉,往往都會被派遣出去,領兵作戰。因此,徐晃轉任為騎都尉,倒也不虞白白浪費了他的軍事才能。
相比徐晃,關羽的遷升,倒是十分中規中矩,他從征之前,是比四百石的虎賁侍郎,如今成為六百石的虎賁僕射,也稱得上是升官了。
也許有人要問,徐晃、關羽等人立下如此大功,官職的上升遷卻並不明顯,豈非朝廷薄待了功臣?
其實不然,漢代的軍功賞賜,主要不在官職方面,而是在爵位上。縣、鄉、亭【三】【級】侯爵,統稱列侯,金印紫綬,位視三公,次一等的關內侯,位視上卿,而且列侯還可以世襲。因此,這份賞賜,可比官職上的遷升要厚重得多了。
徐晃、關羽二人,如今全都被晉封為亭侯,雖是列侯的最低一等,但也足以羨煞許多人。
比如孫堅,他雖然斬殺了一名黃巾渠帥,但是功勞尚不夠封列侯,只得了一個關內侯的爵位。關內侯與列侯,雖然只差了一級,但是待遇上,卻有天壤之別,最直觀的,就是列侯可以世襲,而關內侯不能。武人們口頭上常說「一刀一槍,搏個封妻蔭子」,而若是掙來的爵位不能世襲的話,這「蔭子」可就已經無從談起了,怎能不讓人遺憾?
不過,在官位上,孫堅還是得償所願,走在了弘農王門下諸將的前面。
有了蹇碩的支持和活動,孫堅最終被授為泰山太守,成了名副其實的「兩千石」。
在漢代,品秩兩千石的官職不少,但是人們習慣上,一般用「兩千石」來指代太守和國相。在州牧出現之前,太守和國相,就是「封疆大吏」、「地方諸侯」,執掌一郡(國)的軍政大權,地位不可謂不重。
相比之下,諸郡都尉雖也同是兩千石,但是在職權方便,就沒法與太守相提並論了。別的不說,僅僅是人事方面的「察舉權」,就足以使太守的權勢,甩出都尉好幾條街了。
可以說,成為太守,就已經算是晉身於大漢高級官員的行列了,在漢代,有一個形容官員資歷的用語,叫做「歷任卿守」,也就是在中央擔任過九卿、列卿一類的官職,而在地方上,則擔任過太守、國相。有這種資歷的官員,無一不是朝堂上的重要人物,甚至晉位三公,也不是夢想。比如前文提到過的崔烈,他兒子崔鈞就說過:「大人出身名門,歷任卿守,人們都覺得以大人的資歷,已經足夠做三公了,可惜這一次大人的三公之位,卻是用錢買來的,因此大家都覺得有一股銅臭味。」
本來,以蹇碩的想法,他是準備推薦孫堅擔任南陽太守的。因為南陽緊鄰着河南,若是朝局有變,真要召喚外兵助陣的話,從南陽出兵,可以朝發夕至,快速進行干涉,否則,遠水不救近火,像董卓那樣,遠在涼州,等他發兵過來的時候,朝局早就定鼎了。
實際上,歷史上的董卓,可沒有從涼州發兵,他一直屯駐在河南旁邊的河東郡,這才能及時趕到,在城外截住了少帝和陳留王,然後借護送的名義,進入洛陽,掌控朝局。否則,等他到了洛陽城下,少帝早就回宮了,到時候,袁紹等人只需閉上洛陽的大門,令他退兵,董卓就只能無功而返了。不然的話,難道董卓還能悍然揮兵攻打洛陽不成?
奈何南陽乃是帝鄉、大郡,在這種地方擔任太守,可不僅僅是憑軍功。相反,太守的資歷、出身、門第,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如何能壓得住當地的豪強?歷史上,擔任南陽太守的,大多都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士大夫官僚,比如潁川舞陽人韓棱「世為鄉里著姓」,山陽高平人王暢(三君之一)「世為高族」,下邳淮浦人陳球(陳登叔祖,後為太尉)「歷世著姓」,弘農華陰人楊彪「四世四公」等等。
先前秦頡擔任南陽太守,那不過是戰時的權宜之計罷了。如今南陽黃巾已被平定,朝廷自然要選拔合適的人選,擔任南陽太守。
而孫堅,出身寒門,又是武人,以他為南陽太守,怕是很難讓當地的豪強心服口服。話說回來,若是到了原本歷史上的十年之後,漢家朝廷的威望降到極點的時候,以孫堅的狠戾,保管讓南陽當地的豪強,各個「心服口服」。奈何,眼下的大漢,還沒有發展到「軍閥壓過門閥,刀把子勝過筆桿子」的程度,因此,武人出身的孫堅,只能忍氣吞聲承受南陽當地豪族的白眼了。
最終,出任南陽太守的,是泰山郡平陽縣人氏,羊續羊興祖。泰山羊氏,乃是號稱「七世兩千石卿校」的家族,也算是「世吏兩千石」這一級的世家閥族。
羊續本人,在歷史上十分的出名,「懸魚太守」的典故,就是從他這裏來的。不過,眼下的羊續,還只是太尉楊賜的掾屬,因此,「懸魚拒賄」這件事,在本時空尚未發生。
而羊續的孫子、孫女,在歷史上就更加出名了,前者是大名鼎鼎的羊祜羊叔子,後者則是司馬師的妻子羊徽瑜,兩人的母親,乃是蔡邕的女兒,蔡文姬的姐妹。
在原本的歷史當中,羊續在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太尉掾後,先是被任命為廬江太守,直到中評三年南陽太守秦頡被叛兵所害,他才轉任為南陽太守。而在本時空當中,由於秦頡提前在南陽遇害,因此,羊續便在楊賜的推薦下,直接出任了南陽太守。
事有湊巧,籍貫為泰山郡的羊續,「搶」走了孫堅的南陽太守一職,而孫堅,卻恰巧被任命為泰山太守,這其中,到底有怎樣的內幕,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從明面上看,孫堅出任泰山太守的原因,是青徐一帶的黃巾殘部,又開始蠢蠢欲動,四出活動了,因此,朝廷急需一位精通兵事,善於打仗的人,來擔任泰山太守。
何進本來想讓泰山都尉王匡就地接任太守一職,不過,有了蹇碩的活動,太守一職,最終還是落在了孫堅身上。因為對於劉宏以及部分朝廷大臣而言,王匡的軍事才幹到底如何,大家都還不太清楚,可是孫堅卻是明明白白的有戰功在身,因此,為了避免青徐黃巾再度坐大,朝廷還是選擇了孫堅而非王匡。
恢復了元氣,重新開始活動的黃巾殘部,可不僅僅只有青徐黃巾。與此同時,太行山脈里的黃巾餘黨,也就是張燕等人,也開始頻頻騷擾周邊郡縣。對於這一情況,劉宏果斷選擇了視而不見、諱疾忌醫,就連這兩股黃巾餘黨的稱號,也被朝廷改成了「太行賊」與「泰山賊」,而非之前的「太行黃巾」和「青徐黃巾」。原因很簡單,朝廷剛剛宣佈了平定黃巾叛亂的消息,如今若是再冒出一些「黃巾餘黨」來,不是讓劉宏難堪嗎?索性別起一個名稱,只當他們與黃巾賊毫無干係。
好在,在本時空當中,這兩股黃巾餘黨的活動範圍,都被大大的擠壓了,造成的危害,也遠比歷史上要小。特別是張燕所部的「太行賊」,歷史上,他們可是被稱之為「黑山賊」的,名稱的由來,便是張燕大本營所在的「黑山」。據後世考證,黑山位於漢代的朝歌縣附近,而朝歌縣在漢代屬於河內郡,它南面毗鄰河南尹,東面靠近魏郡,已經屬於腹心之地了。張燕能把大本營設在此處,足見其聲勢之雄。
如今,由於有張郃的打壓,以及四郡都尉的防禦,張燕等人的活動範圍,依舊被死死的限制在太行山脈當中,只能偶爾出來騷擾一下周邊的郡縣。
除了孫堅,得到了蹇碩承諾的,還有江夏別部司馬黃祖。由於黃祖本人並沒有立下什麼特別的功勳,蹇碩只能將黃祖屠殺的近萬俘虜,算成了斬獲的首級,並以此向朝廷報功。
身為主將的朱儁,由於在殺降一事上,被迫與蹇碩成了一黨,因此對於蹇碩的這一番小動作,也就採取了默認的態度。何況,黃祖殺降,儘管是他個人揣摩上意的投機行為,但也畢竟給朱儁解決了一樁麻煩,為此,朱儁也不能不對黃祖有所表示。
而堅決反對殺降的參軍張超,卻被朱儁與蹇碩聯手排擠到了一邊,非但各種功勞沒有他的份,就連最後如何向朝廷上報功績的軍議,也沒有通知他參與。因此,在這件事上,張超竟是被蒙在鼓裏,毫不知情。
眼看蹇碩的這一番虛報功績,就要得逞了,誰知,半路卻殺出一個程咬金來,你道是誰?正是劉照。
有了徐晃、關羽等人做眼線,劉照對軍中的各種情況,雖不能說是了如指掌,但也至少不會被人蒙蔽。
殺降事件的整個經過,在整理了多方的匯報、情報之後,劉照算是大體得出了一個全貌。雖然對朱儁的行為有些失望,不過當劉照從側面了解到朱儁的擔心和顧慮之後,也就對朱儁不再苛責了。
說到底,這件事情上,劉照多少也有一點責任,誰叫他不把自己的意圖,跟朱儁提前說清楚呢?如果他能早早的給朱儁一個承諾,答應在安置降卒一事上,給朱儁足夠支持,想來朱儁也就不會悍然殺降了罷?
但是,後悔也沒用,劉照本以為,有了巨鹿做樣本,朝廷也已經將屯田安置降卒當成了定例,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將領,就該遵照朝廷的指示,按部就班的執行才對啊?
可是,劉照沒有料到的是,除了盧植,其他的兩位主將,竟然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全都對降卒下了殺手。
也許是性格決定行為罷?盧植為人寬仁,又素以救濟天下為己任,因此才對安置降卒一事,如此的用心竭力。而皇甫嵩出身將門,又久在邊郡,習慣了在戰爭中使用酷烈的手段,因此對黃巾降卒,也採用了欺詐誘降,然後毀約屠殺的方式。
至於朱儁,則是此公在政治上,過于敏感小心,因此一直不敢與劉照靠得太近,自然就沒法與劉照交心。在安置降卒一事上,劉照不好像對盧植、曹操那樣,對朱儁也推心置腹,直接寫信交換意見;而朱儁,更是不敢奢望劉照會在此事上,出手幫助他,反倒選擇了與蹇碩合謀,採用屠殺的方法來「一勞永逸」。
說白了,還是缺少溝通啊!劉照對此頗有些哭笑不得,在別人眼裏,朱儁早就被視作劉照一黨了,可是從劉照的角度來看,朱儁只能算是「有好感的中立派」罷了,別說是與盧植、王允相比,就算是太尉楊賜等人,對劉照的支持度,恐怕也要比朱儁好一些。
閒話且不多說,當劉照知道了蹇碩虛報軍功一事後,他當然不會放任蹇碩這般收買、拉攏將領。如果說孫堅與蹇碩的連繫,尚不明顯的話,那黃祖與蹇碩之間的關係,簡直就是明擺着的。若不是黃祖倒向了蹇碩,蹇碩又豈會費盡心思的幫黃祖虛報軍功?
劉照本欲藉機掀一掀桌子,給蹇碩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深思熟慮之後,劉照還是放棄了掀桌子這麼激烈的做法。
原因無他,虛報軍功,這算是軍隊的積習,在中國古代,很少有哪支軍隊能夠避免,無非是虛報得多還是少的區別,以及有沒有殺良冒功的情況在內。
在冀州方面,盧植所部的軍隊,虛報戰功的情況,是最輕的,但是換做朱儁這邊,劉照可就不敢保證了。一旦將黃祖所立戰功的水份給揭出來,等於就是否定了朱儁部下所有部隊軍功的真實性,這可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把徐晃和關羽的戰績,也給一併否認了。
而且,若是揭穿了黃祖所立戰功的真相,那就意味着殺降一事,將重新在朝堂上引發啊軒然大波。最終,若是蹇碩一方佔了上風,那麼劉照的一番運作也等於是白費了;若是劉照這邊佔了上風,則朱儁也不免要被牽扯到裏面,承擔一份罪責。雖然朱儁與劉照的關係並不怎麼親近,但是看在他一心為國,四下征戰的份上,劉照還是要對其容情一二的。
思來想去,劉照最終還是放棄了正面衝突,轉而給蹇碩下了一個陰招。
在評定戰功的時候,早就得到劉照關照的大將軍何進,以及太尉楊賜,藉口軍隊當中虛報戰功,以一當十,乃是常有的事情,便把黃祖斬首上萬的功績,直接給壓縮到了十分之一,也就是按照斬首一千級來記功獎賞。
如此一來,黃祖的功績,登時大為縮水,非但沒有了封侯之賞,就連官職的晉升,也變得不那麼牢靠了。
不過,黃祖的運氣的確不錯,正當朝廷想將他隨便外放一任縣令給打發掉的時候,外地傳來消息,說武陵郡的蠻族發動叛亂,侵擾郡縣,當地的軍隊連戰不勝,請求朝廷調撥軍隊鎮壓。
朝堂的諸公一看,剛好,這不是有位江夏郡的別部司馬麼?他是荊州本土人氏,無水土不服之虞,正好可以調派他過去鎮壓蠻族的叛亂。
於是,在四府(三公加上大將軍)的一致推薦下,黃祖被任命為武陵都尉,即日赴任,平定當地的蠻族叛亂。
黃祖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內情,還以為是蹇碩的功勞。而蹇碩雖欲把內情告訴黃祖,並籍此挑撥黃祖對劉照產生仇恨,奈何,這樣一來,無疑也是自曝其短——這不是擺明了說自己的權勢不如劉照一黨麼?最後,蹇碩也只能將錯就錯,反正武陵都尉的職位也不算小了。
至於黃忠,他的功績,本來並不怎麼顯著,連讓四府親自出面評定的資格都沒有,基本上是由太尉府東曹,按照軍中呈遞上來的功績,給予獎賞和任命罷了。
但是,有徐晃和關羽的舉薦,黃忠的名字,早就傳到了劉照的耳中。劉照自然不會放過日後身為蜀漢五虎將之一的黃忠,當即便命人去大將軍府,想託付何進為黃忠活動一二。誰知,那人去大將軍府一問,才知道,這個黃忠,已經被何進聘任為從事中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