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王宮,原本光海君召集群臣議事的大殿,在之前的時候,光海君自己只知道吃喝玩樂地享受,並沒有用;而多爾袞也沒有用,似乎是對於朝鮮方面的尊重。
然而,此時,這座大殿內,幾乎站滿了人。不但有滿清各級頭目,也有朝鮮的文官武將,兩邊分列,互相之間,都有點好奇,不知道多爾袞如此大動干戈是要幹什麼?
按理來說,明軍夜不收都出現在漢城城外了,這個時候應該是軍議如何對付明軍才對。可從一些細節上看,卻似乎又不是這個事情。
滿清各級頭目中,不但是駐守漢城的那些,還有從別的地方匆匆趕來漢城的;朝鮮君臣這邊,幾乎所有高品級的都在場,之前裝病裝死的,也是被多爾袞派人從家裏直接趕了過來。
之前明軍剛來的時候,都沒有這樣的陣仗,這個時候搞得這麼隆重,會是什麼事情呢?
許多人在竊竊私語,隨後就看到多鐸和阿濟格帶着興奮,從後殿轉了過來,站在百官的最前面。
注意到這個情況的人,就更是奇怪了。如今大敵當前,為什麼多鐸和阿濟格竟然感到高興?他們兩人,當時聽到明軍從仁川登陸時,可是嚇壞了的啊!
在眾人納悶之際,多爾袞終於從後殿大步而出,行動果斷,神情肅穆,坐上諸位,等眾人行禮完畢之後,他便掃視着底下眾人,大聲喝問道:「明軍不日來攻,諸位可有良策退敵?」
這個問題一問出去,頓時,不管是朝鮮那邊,還是滿清餘孽這邊,都一個個低了頭。明軍實力強大,還能有什麼辦法?
當然,也有幾個滿清頭目大喊着「死戰」之類的話,但讓人聽了,卻有點色厲內荏的感覺。
多爾袞看到這個情況,沒有出乎自己的意料,心中很是嘆了口氣。於是,他把目光看向自己的弟弟。
多鐸收到信號,也不猶豫,立刻出列,大聲奏道:「殿下乃是先皇所立之皇太弟!如今大敵當前,國不可一日無君,臣弟懇請殿下登基為帝,我大清勇士必定誓死捍衛陛下,捍衛大清!」
「對!」阿濟格也跟着出列,大聲奏道,「殿下登基,群龍有首,我大清必定能士氣大振,明軍遠來疲憊,必不能久戰,此戰,我大清必勝!」
聽着最上首這兩人先後提及這事,頓時,所有人都明白過來,多爾袞為什麼要召集這麼多人來議事了。
如果說以前不敢登基為帝,是怕明軍聞訊立刻來攻,可此時明軍已經打過來,也就沒有這個顧及了。另外一個,確實能提振大清士氣。畢竟大清有了皇帝,那就是有了主心骨。皇帝和皇太弟的區別,還是非常不一樣的。
有人這麼想着,但也有人不是這麼想着。比如,有的人想着,多爾袞這是狗急跳牆了,趁着明軍攻進城來之前,好歹要過一下當皇帝的癮!此類想法的人,多以朝鮮官員為主。
不過表面上,當多鐸和阿濟格表態之後,其他人也全都跟着表態,這種時候,沒有人會蠢到反對,甚至連不附和都不敢。
多爾袞看到殿下這麼「擁護」,意見非常地一致,態度非常地誠懇,便嚴肅着臉點點頭,伸手示意安靜,而後大聲說道:「大清多事之秋,如今可以說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孤即為大清皇太弟,便得把大清的這份重擔挑起來……」
說着這話時,就似乎想讓人感覺,他這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勇氣,說到後來,他忽然又加重了一份語氣,斷然說道:「孤決定,順應民心,登基為帝!」
一聽這話,殿內所有臣子都似乎很開心,紛紛激動了起來。大清,又要有皇帝了!
有人正想算算,什麼時候是利於登基的。就聽到多爾袞又大聲宣佈道:「如今大清危急,漢城危急,朕決定,擇日不如撞日,朕即日登基為帝,以御明軍!「
他這話一說出口,大部分朝鮮官員頓時目瞪口呆,這登基為帝的大事,也能擇日不如撞日?
相對來說,滿清各級頭目卻沒有這麼多講究,大部分都興奮了,其中多鐸更是大聲喊道:「陛下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都喊出了這個,其他人自然也搶着喊了。當然,有反應快的,立刻便跟着喊了;也有目瞪口呆中回過神來的,看到別人在喊了,才跟着一起喊。一時之間,殿內鬧哄哄地,就像後世的菜市場!
就在這樣的場景下,有侍衛雙手捧來一個盤子,上面是一件龍袍,就披在了多爾袞身上,滿清第二任皇帝就此產生!
看到這個情況,殿內就算再愚笨的人,都知道多鐸帶頭建議多爾袞登基為帝的事情,其實是一早就商量好了。就算眾人不擁護,多爾袞也必然要登基為帝的。
想着這些時,就見披着龍袍的多爾袞,一身威嚴,吩咐「眾卿平身」後,就開始做喜聞樂見的事情了。
多鐸,封豫親王,世襲罔替!
阿濟格,封禮親王,世襲罔替!
遠在朝鮮的豪格,已當場封賞,是為肅親王,世襲罔替!
還在朝鮮征戰的英俄爾岱封一等超武公!另外在場的滿清各級頭目,也一一封賞,至少都是官升三級。一時之間,就仿佛這些官都是不值錢的,一個勁地封賞。
不管明軍是否要打過來了,聽到自己被封賞,滿清各級頭目都非常地振奮,一個個跪地謝恩。不得不說,至少這些滿清頭目的士氣,一下就提高了不少。
誰也沒想到的是,在封賞完了滿清各級頭目之後,多爾袞轉頭看向朝鮮官員這一側,掃視着他們臉上羨慕的眼神,用不容置疑地語氣說道:「朝鮮雖為我大清之藩國,但事實上,這幾年,我大清和朝鮮其實如同一家,已無多少分別。因此,朕決定,今日之後,已無朝鮮,諸卿,皆為大清之臣子,從今以後,我大清和朝鮮,無分彼此!」
這話一說出來,頓時就驚到了一大批人。特別是在前面站着的光海君,更是神情複雜。
雖然多爾袞確實說得有道理,這幾年來,朝鮮就是多爾袞說了算,朝鮮,其實早已名存實亡。可不管如何,至少名義上朝鮮還是一個國家,有國王和臣子。
雖然光海君在以前選擇投靠了滿清,雖然他在滿清的幫助下,殺光了仁祖一脈,甚至都殺光了其他王族子弟,但要是朝鮮真沒了,他還是非常地震撼的。李氏王朝斷送在他手裏,以後死了,怎麼去見列祖列宗?
可有意見又怎麼樣,朝鮮的事情,本來就是多爾袞說了算。如今他決定了,誰敢反對?不要命了麼?
以前的時候,或者還有硬骨頭的朝鮮臣子,當年皇太極領兵征服朝鮮的時候,就殺過不少。可也是因為如此,那些硬骨頭的臣子,早已被殺了,這朝堂之上,還能站着的,能一直忍受朝鮮一直由多爾袞做主的,又有哪個會是硬骨頭呢!
就在眾人心情複雜的時候,多爾袞忽然看着光海君,又開始封賞了起來。
光海君,封順承郡王,同樣世襲罔替!
吞併了朝鮮,給了光海君一個****,絕對不能算虧待了,但也談不上優待,算是延續他目前的榮華富貴而已。
不過多爾袞對其他朝鮮官員,封賞的規格,顯然就比較高了,比如,吳達濟,就被封為從二品的戶部侍郎,算是戶部的副手。其他朝鮮官員,也多是六部尚書的副手等等。
對於這些封賞,不管是何人,光海君也好,其他朝鮮人也罷,不接受都要接受。
一陣鬧騰之後,滿清和朝鮮成了一家,殿內所有人,都有了新的職務,且只有高升,沒有降的。
做完了這些,多爾袞嚴肅了臉,大聲宣佈道:「漢城是為我大清臨時之都,此名不妥以為我大清都城,因此,朕決定改漢城為盛京。等到將來,總有一日,朕會領軍打回遼東,奪回瀋陽。」
「盛京……盛京……」滿清各級頭目,都覺得不錯,有大清的味道,紛紛大喊了起來。朝鮮官員,不,如今也是滿清的官員,他們在多爾袞的注目之下,也無奈地跟着一起喊了起來。
李氏王朝沒了,連漢城也沒了!
多爾袞並沒有耐心等,只一會,就伸手示意安靜,而後提高了聲音,異常嚴厲地說道:「朕就在盛京,身後是我大清之百姓,不能打敗明軍,則我大清又將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不說其他,你們可以看看,盛京周圍,有多少糧田,都是我們大清子民辛苦種出來的,眼見着豐收在即,眼見着我大清子民不再挨餓,眼看着我大清即將有美好未來,可明軍來了,你們說,能讓明軍肆虐麼?能讓明軍破壞糧田,殘害我大清子民麼……」
隨着多爾袞的一聲聲有力地反問,這些滿清各級頭目在剛剛封賞的刺激下,回想起之前的艱苦歲月,餓肚子的感覺,頓時一個個怒吼起來,回應着多爾袞,堅決不答應,堅決要和明軍死戰到底。這個時候,還真聽不出這些滿清各級頭目的怒吼聲中,還有色厲內荏的感覺。
而後,隨着多爾袞登基為帝,隨着他在就任皇帝之位時所說的話傳出去,一時之間,滿清上下,頓時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士氣。甚至都讓他們忘記了新軍是明軍中最為強大的軍隊,讓他們忘記了這幾年來從沒打贏過明軍,讓他們忘記了明軍是如此摧古拉朽地滅掉了遼東滿清……
至於朝鮮軍卒這邊,他們已經習慣了由滿清說了算。對於他們來說,眼下和之前,其實並沒有多大區別。因此,多爾袞登基為帝的事情,對於他們的影響就要小多了。
當天傍晚,吳達濟就在聊天群中把這個情況稟告給了崇禎皇帝,並且還補充道:「陛下,偽帝多爾袞依舊想着,讓臣組織人手把漢城之後的糧田都收了。他說由他守着漢城,肯定不會讓明軍越過漢城,讓臣儘管放心,搶收儘量多的糧食。」
「呵呵,他還真是自信啊!」崇禎皇帝看到,便回答他道,「這樣也好,你且先收,總比多爾袞放火燒糧要好些。這些糧食,朕不會給他的。」
吳達濟看到回復,便又奏道:「陛下,不知道天兵休整如何了,臣以為,當漢城如今還有些混亂之際,當儘早攻城才是。臣看得出來,不少貪生怕死之徒都不看好滿清,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只要天兵來攻,必會有所動作。」
「哦,這事朕知道了!」崇禎皇帝聽了,便淡淡地回了一句。
誰知吳達濟立刻又補上一條私聊道:「陛下,這些賊子根本不是心向大明,而是貪生怕死而已。對於這些人,以前幫着滿清在朝鮮做絕了壞事,都是死有餘辜的人,不能因為他們臨陣投靠就放過他們。陛下,他們就是一群衣冠禽獸,是一群人渣……」
看到這話,崇禎皇帝便知道吳達濟是恨死了這些人,就又回答道:「嗯,朕心中有數。」
到這裏,吳達濟才沒有繼續私聊,而是下線去忙碌了。
崇禎皇帝便也下線想着吳達濟提供的消息,對他來說,這個消息其實是有意外之喜的。沒想到多爾袞竟然在這時候登基為帝,而且把朝鮮給吞併了。這樣一來,只要大明把滿清驅趕到倭國去,這滿清的地方就是大明的了,而不是從朝鮮那裏佔過來。從政治上說,也會變得名正言順,朝鮮這個太祖曾聲明過為不征之國的藩屬國,就將成為大明版圖中的一部分。
至於多爾袞所謂的要堅守漢城,呵呵,那就讓他嘗嘗一萬多新軍的戰力,到底是怎麼樣的好了!
這麼想着,崇禎皇帝便又登陸了聊天群,通過已經成為錦衣衛千戶的高應元,向曹變蛟和馮德華下達了進攻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