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攻略東南
新軍成軍這天。
這個時空,從未有過的新式學校誕生,名為汴京軍校,由沈浩一手創辦,主要為沈家軍培養基層軍官,也將是高級將領的搖籃。
改朝換代的特殊時期。
新事物最容易被大眾接受,所以沈浩大刀闊斧改革兵制、科舉制度,辦新學,成立各種學校,讓那些能推動時代進步的科學知識,慢慢紮根,最終開花結果,他也計劃循序漸進創立新的行政體制。
不過,不會太前,拔苗助長,適得其反,眼下的小目標,就是打造一個能高效運轉不易滋生的體系,適當的往君主立憲制那方面引導。
他不可能一直待在這個世界,皇權必須受到制約,不然冒出一兩個昏君,他所做的努力,就付之東流。
鼓勵展工商業。
開放海上貿易,激民眾航海冒險的熱情。
在農業方面,引入更多高產作物,不至於一有天災,就鬧饑荒,革新田畝制度,避免土地過度集中。
沈浩在腦子裏醞釀着很多東西,這幾天,幾乎每晚與妻子趙美美,聊到深夜,有時,兩人越聊越興奮。
如何設計打造好這個國家,成了一件令兩人開動腦筋的趣事,實際上,對沈浩而言,這是責任。
已走到這一步,背負那麼多人的期望,最好是善始善終。
上午檢閱新軍,下午,沈浩去主持汴京軍校的開學典禮,並為第一期三百名學員上第一課。
很多人不明白沈浩這最高統帥、未來的帝王,為什麼兼任汴京軍校的校長,在這個時空,皇帝至高無上,兼職大將軍或封自己是上仙、真人,就是亂來。
好在沈浩是公認的雄主,沒誰明着說三道四,再者,沈浩折騰出不少新鮮事物,人們已麻木,見怪不怪。
其實,沈浩不只兼任校長,由於缺老師,這牲口每周至少得來為學員上一次課,左平兼任副校長,也得來上課。
大部分老師,出自參謀部。
兩年來,這些沈家軍骨幹,定期接受沈浩的教育,研讀沈浩親手編寫的一些軍事教材,在沈浩的薰陶下,蛻變的很快,來汴京軍校講課,沒太大問題。
誰叫沈浩需要的新型人才匱乏。
這廝只能趕鴨子上架,但堅信一點一點去培養、去積累,五年、十年後,將是另一番景象。
新建的大禮堂內。
三百人,穿着統一的學員裝,正襟危坐,即使尿急,也緊咬牙關憋着,不敢隨意挪動、搖晃。
在這些學員心目中,沈浩是未來的皇帝,親自來給他們上課,是他們一生的榮耀,就是被尿憋死,也不能掉鏈子
這三百人,一半是沈家軍有功的底層軍官,另一半是通過沈浩考核,考進來的可造之材,都很年輕。
一些沈家軍的將領,之前動歪心思,走後門,想把子侄弄進汴京軍校,方便以後混個一官半職。
結果這些人全受到懲處。
無論哪家的孩子,誰的子侄,想入汴京軍校深造,必須通過考核,要麼就去參軍,上戰場立功。
沈浩多次這麼強調,而且已把這一條定為入校鐵律。
開學第一課,沈浩主要講汴京軍校的重要性,以及身為汴京軍校學員,肩負怎樣的職責與使命。
沈浩富有磁性的聲音,極具鼓舞性的華麗言語,使在座每一名學員,以及旁聽的沈家軍要員,熱血沸騰。
這個時代,沒有哪位帝王會屈尊降貴,站在台上給一幫粗鄙軍漢演講,更不具備沈浩這近乎演講大師的水準。
「未來的你們,就是沈家軍的脊樑,是天下安定的基石,我要謝謝你們,背負了這光榮而又艱巨的責任。」
沈浩說完結束語,沖學員門欠身致謝。
三百學員懵了,不知所措,當他們要回禮時,沈浩已直起腰,抬起雙手示意眾人坐好,不必多禮。
入選汴京軍校的沈家軍底層軍官,開始鼓掌,鼓掌是沈浩帶到沈家軍的,如今人人都懂什麼意思。
講完第一課,沈浩在眾人陪同下,在汴京軍校內參觀,這座軍校,是由一處皇家園林改建的。
春暖花開的時節,風景不錯。
負責汴京軍校日常管理的教務長,是左平的師弟李悠,李悠為沈浩介紹未來的規劃。
沈浩之所以用李悠來管理汴京軍校,是因為李悠文韜武略都不差,奈何長相醜陋,中進士後,不得重用,憤而辭官,學左平,隱於鄉野教書育人。
最令沈浩欣賞的一點是,李悠思路開闊,對新事物接受的很快,且善於專研,能舉一反三,沒有這個時代文人士大夫那種守舊古板的通病。
「想法不錯」沈浩笑着瞥了眼李悠一眼,有些好奇左平李悠的老師玄玄子,到底是個什麼人。
這時,一人跑過來,在沈浩面前,單膝跪下,抱拳道:「剛收到石頭城傳回的消息,柴涵亮於四月初一登基。」
「好!」沈浩點頭,了結舊怨的時候,終於到了,豪情頓生,環顧眾人道:「柴涵亮四月初一登基,那咱們就四月初一出兵,攻略東南,平定天下!」
「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餘人全都跪下,高呼萬歲,原本意氣風的沈浩,頓時無語,以前動不動就下跪,已讓他很頭疼,而今開始喊萬歲,屬實受不了。
這個陋習得改。
四月初一。
年僅二十一歲的柴涵亮登基,成為大周第十一位皇帝,年號開元,寓意多半是開創大周新紀元。
可他運氣比他老子強不了多少,剛剛接受文武百官三叩九拜,屁股還沒把龍椅捂熱乎,壞消息傳來。
沈浩出兵了。
坐在龍椅上的柴涵亮,為此咬牙切齒,臉色鐵青,當年,他鞭抽沈浩,往沈浩身上吐口水時,根本想不到,一個微末小人物,時隔三年,竟成為他最為畏懼的對手,還欺負上門。
他沒法淡定。
「這次,必須讓沈家軍有來無回,諸位,有什麼高見?」柴涵亮強壓怒火,環顧文武百官。
百官低頭,默然無語。
女直三十萬大軍對不了兩萬沈家軍,他們能有什麼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