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深草天皇無奈退位,憤慨不已,乾脆出家為僧。日本皇室有一個傳統,將出家的前天皇稱為法皇,所以後深草天皇從此被稱為後深草法皇。
日本的皇室傳統與中國不同,退位的天皇或是出家的法皇並非不問世事,而是依然可以隨時對朝政建言,在關乎國運的重大問題上,他們的意見往往更加得到重視,在任的天皇總要請他們回朝議事,經過一番鬥爭再復位的也屢見不鮮。而且出家也不耽誤他們與妻妾生孩子,有的還連生好幾個,算得上一大異象。
後深草法皇也不例外,雖已出家,但仍然對自己遭受的無端指責和失去的皇位耿耿於懷。後嵯峨天皇去世後,後深草法皇立即有所動作,派人偷偷與鎌倉幕府執政的北條氏取得聯繫,爭取支持,想做復位天皇。
北條氏積極回應了後深草法皇的要求,對龜山天皇的皇位正當性提出質疑,後深草法皇也隨即推波助瀾,即後世所稱的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的兩統紛爭。幾番爭鬥下,龜山天皇沒辦法得到幕府的支持,只得被迫妥協,但也沒讓後深草法皇復辟,而是主動讓位於年僅八歲的後宇多天皇,自己執院政。
日本現任天皇世系的大致脈絡暫時說到這裏,再來談談如今的鎌倉幕府。
公元1192年,源氏武士家族的首領源賴朝取得豪強北條氏支持,擊敗武士家族平氏建立鎌倉幕府,源賴朝的老婆北條政子在源賴朝死後雖按照當時的慣例出家為尼。但作為新任將軍的監護人掌握了幕府實權。時人稱為尼將軍。
北條政子做了一件與漢高祖劉邦的老婆呂后一樣的事情。就是提拔北條氏的子孫擔任幕府要職。從此,北條氏便以外戚身份實際掌握了幕府政治的實權,代代世襲幕府執權一職,形成了所謂的執權政治,甚至在民間被稱為執權大將軍,幕府將軍反而淪為了傀儡。北條氏的嫡流一脈被稱為得宗,而得宗家的嫡長子世襲執權一職。
北條時賴繼任第五代執權之後,通過幾場大戰。肅清了幕府內企圖恢復將軍權威、奪取北條氏執政地位的三浦氏一族等反對派勢力,將得宗專權推向頂峰。
北條時賴篤信佛教,創立建長寺,請宋僧蘭溪道隆為開山。其後參禪於聖一國師圓爾及兀庵普寧。康元元年(1256),前往最明寺出家。以道隆和尚為戒師,號覺了房道崇,所以後世稱之為最明寺殿。弘長三年(1263),卒於最明寺北亭,年三十七。
北條時賴在最明寺出家時,便將執權之位讓於第六代執權北條長時。並立嫡長子北條時宗為得宗。北條長時雖名為執權但是實權仍在出了家的北條時賴手中。
在位僅四年,北條長時即開始飽受病痛折磨。在位七年,北條長時因病出家,由其叔父北條政村出任執權。同年,北條長時在妙光寺以三十五歲之齡去世。
北條政村接位之際已是花甲之年,按照他與北條時賴的約定,先讓年僅十四歲的北條時宗擔任他的連署(即執權的副手),待北條時宗成年後即讓位於北條時宗。
四年後,北條時宗十八歲,恰逢蒙古送國書到日本要求日本稱臣納貢,北條政村見事態嚴重,不是他可以應付的,於是聲稱北條時宗業已成年,他當謹守承諾,退位讓賢。
有趣的一幕上演了,北條時宗和北條政村的官位剛好顛倒過來,北條時宗繼位執權,北條政村則成了他的連署。
剛才說北條時宗是嫡長子,是因為北條時宗還有兩個庶出的親哥哥,其中真正的長子就叫北條時輔,可惜要加個庶字。一個宗一個輔,就此決定了北條時賴這兩個兒子的命運。
按照日本的傳統,庶長子並非全無繼承家業的機會,前提就是嫡長子在生下兒子前早死或者嫡長子是個白痴。
北條時輔的母親讃岐局是北條時賴的妾,而北條時宗的母親葛西殿則是北條時賴的正妻。從北條時宗出世的那一天開始,北條時輔便感受到了自己作為庶長子與北條時宗這個嫡長子之間的天壤之別——明明他比弟弟大三歲,可幼名正壽丸的弟弟在七歲那年元服(武士的成人儀式)的時候取名叫相模太郎時宗,而他卻只能叫做相模三郎時利。老三變成了老大,而真正的老大硬生生給排到了老三!明明他本來叫時利,但他爹為了讓他安心給弟弟當輔助,而特意給他改名叫時輔。
這還不算,娶妻的差距更大。北條時宗十歲的時候與地位僅次於北條氏的安達義景之女成婚,(你沒看錯,就是十歲,汗!)而他與將軍家的婚事卻被父親故意破壞,被迫做了下野國的鄉下御家人(直屬將軍的武士,手下往往有人數不等的軍隊)小山氏的女婿。
北條時輔被父親安排到京都的南方六波羅府任探提,後來,負責監視他的北方六波羅府探提北條時茂去世,幕府遲遲沒有決定繼位人選,北條時輔便趁機悄悄地發展自己的勢力。
九州豪族名越一族其實也出身於北條氏,與北條時輔一樣是庶出,因居於名越這個地方而改為名越氏,長期反對北條得宗的勢力。名越一族佔據九州多國守護之職,勢力強大,九州基本上處於名越一族的控制下。因被得宗多次打壓,名越一族遂與北條時輔一拍即合。
反對北條氏得宗勢力的還有一支力量——就是不甘被架空權力的幕府將軍勢力。幕府將軍也有意思,源氏建鎌倉幕府,但他的後代不滿被北條氏架空,想拉攏另外一派的勢力除掉北條氏,結果北條氏先下手為強,殲滅了所有源氏子嗣,最後只能請求由日本皇室派人出任鎌倉幕府的征夷大將軍。
當今一代的幕府大將軍是第七代征夷大將軍——惟康王,他是六代將軍宗尊親王的嫡男,母親是攝政近衛兼經之女宰子。
宗尊親王是後嵯峨天皇的長子,因母親身份低微無法繼承皇位,但他開創了天皇宗室擔任幕府征夷大將軍的先例,在日本歷史上對和歌也有很大貢獻。
宗尊親王對北條氏專權十分不滿,正欲暗中有所行動時被北條時宗所懷疑,為絕後患,北條時宗下令解除其征夷大將軍的職位,由惟康王繼位。不過回到京都後,宗尊親王並沒有沉寂,而是成為了反抗北條氏得宗的領袖,也正是他,與北條時輔和名越一族結成了事實上的聯盟。
惟康王生於相模國鎌倉。十一年前,因為宗尊親王被北條時宗廢除征夷大將軍之職並送還京都,僅僅三歲便就任征夷大將軍。起初還沒有降為臣籍時被稱為「惟康王」,就任征夷大將軍後降為臣籍,賜源姓,改名「源惟康」。
這三方勢力暗中勾結,蠢蠢欲動,終於被機敏的北條時宗所發覺。
五年前,鎌倉發生原因不明的騷亂,北條時宗受到驚嚇,在沒察明真相前,即以此為由,派御內人(北條執權家的直屬武士,與御家人性質相同)突襲後來名越兄弟的宅邸,殺死名越教時,迫使名越時章自殺。又過了四天,在前一年補任六波羅北方府探提的北條義宗就接到了鎌倉快馬加鞭傳來的命令——除掉「疑似」參與名越兄弟叛亂的北條時輔。
北條義宗遂率北方六波羅府的兵馬包圍了北條時輔的南方六波羅府,將府中人全部斬殺,但卻未找到北條時輔的屍首,當時判定應該是死於亂軍之中,也有傳說北條時輔得以逃脫的。
通過鎮壓二月騷亂,北條時宗使北條得宗的勢力達到鼎盛,也震懾住了北條政村、安達泰盛等有所曖昧的重臣。
宗尊親王被強令出家,趕出京都。名越一族也受到嚴重削弱,北條時宗藉機將長期以來由名越家所把持的筑後、大隅、肥後等九州重鎮的守護之職從名越一黨的手中奪了過來,安排給了安達泰盛、大友賴泰等「自己人」擔任,大大強化了對九州地區的控制。
安達泰盛、大友賴泰等人都出身關東武士世家,關東武士為日本各地武士中最為善戰的,素有「關八州兵力敵六十餘州,武相兵力又敵關八州」,歷來稱為關東軍的一定是日本中的精銳。
古代日本劃分為六十餘國,所謂「關八州」指的是位於關東地區的武藏、相模、常陸、上總、下總、安房、上野、下野這八國。鎌倉幕府興起於關東地區,關東御家人又是當時幕府武力的核心力量,其多為武藏、相模兩地的武士,所以,關東武士,特別是武藏、相模兩國的武士才獲得了如此高的評價。
安達泰盛、大友賴泰等人得到任命和隨之而來的封地後,即派遣大批麾下的關東武士南下九州,一方面控制九州,另一方面就是防備蒙古和程越攻日。(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