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時候,樂想才真正懊惱起來。
因為沈明遠那人是真的非常自以為是,明明她只是嘗試和他接觸一下,在他眼中卻是她已經接受他,答應和他交往的信號了。
等到她明白這一點的時候,在沈明遠的刻意宣揚下,在所有人的眼裏,她的身上都多了「沈明遠的女友」這個身份了。
天知道樂想當時悔得腸子都青了,後來為了把兩人之間的關係撕擼開來,她不知道費了多少腦細胞。
直到沈明遠那廝突發異想要拉她去酒店開房,她忍無可忍之下直接拿着書包把人亂砸了一頓,那會沈明遠都懵了,連樂想離開都沒有來得及阻止。
等到後來,樂想索性在旁人面前都不再顧及沈明遠的面子,該拒絕就拒絕,想甩臉就甩臉,自此,沈明遠才真正明白過來,她真不是在故作矜持。
——在很多年後,樂想細想之後才明白,沈明遠或許不聰明,但要說一開始就不明白她的拒絕,那是騙人的。他只不過是對她的拒絕不以為意,卻故作不知,仗着她不想跟他撕破臉皮在外人面前營造出一份「既定事實」,半強迫地想要她半推半就成為他的女朋友。
到此,樂想以為兩人之間應該到此結束了。她大學畢業,正考慮是繼續考研還是出來工作,回了一趟老家,家裏卻是出事了。
養大樂想的並不是她的親生父母,而養父余良偉和養母姜惠芳有一個比她小六歲的兒子余浩。對於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弟弟,樂想說不上是喜歡還是討厭。
不同於余良偉對樂想的無視,也不同於姜惠芳對樂想的愧疚討好,對於余浩這個老來子,不管是余良偉也好,姜惠芳也好,無不是當做心肝肉一般對待的。
也因此,哪怕余浩可以說是大她六歲的樂想帶大的,但因為家庭環境影響,余浩對樂想這個姐姐並沒有太多尊重,在余良偉的影響下,還有幾分輕視,平日裏沒少和她做對找麻煩。
一直以來,樂想對余浩的感官都不太好,看待他與其說是弟弟還不如說是不得不應付的責任。
反倒是喬致這個鄰居家的小男孩,對樂想而言更像是弟弟。
同樣是被收養,同樣養父母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喬致和樂想受到的待遇卻是完全不同的。
和樂想不同,喬致並不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他的養父母對他視若親子,弟弟也對他敬愛有加。樂想若不是無意間的發現,也不會知道喬致和她一樣是被收養的孩子。
也是因此,喬致從小就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擅長運動,畫畫得好,性子靦腆愛笑。
養兩個兒子的壓力很大,喬爸爸喬媽媽工作很忙,沒有長輩幫忙,兩人沒少拜託樂想照看喬致和喬改兩兄弟。樂想的處境喬家夫婦也看在眼裏,私下沒少幫襯,後來若是沒有他們幫忙辦戶口,樂想一個黑戶連上學都不成。
因此,樂想是真的非常感激喬爸爸喬媽媽,在照顧喬致喬改的時候也格外用心。
因為不可能丟開余浩,三個小男孩難免要成日在一起。
喬改就是算了,小傢伙還太小,連說話都不利落,只知道跟在哥哥身後做跟屁蟲。余浩從小頑皮,沒少捉弄樂想給她找麻煩,乖乖牌的喬致卻非常喜歡樂想,每天喊着「想想」跟在她身後,雖然比余浩小兩歲,但每次余浩惡作劇欺負樂想,他都會氣咻咻地給樂想打抱不平。
加上喬致長得好,五官精緻可愛至極,比起余浩這個調皮搗蛋的泥孩子,樂想對喬致有所偏愛也是在所難免。
於是,兩個孩子的衝突一再升級,從吵嘴互貧相看兩厭到動手廝打。一開始,年紀小的喬致還經常吃虧,慢慢地情況就有所改變,等到後來余浩在喬致手裏完全占不到便宜,攝於喬致的武力值,余浩是再也不敢給樂想找麻煩或是告黑狀了。
當時沒在意,回想起來的時候,樂想才發現,在很早很早以前,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喬致就已經在用自己的方式護着她了。
樂想對余浩的感官一向平平,直到後來發生了一件事——
大三的時候,樂想接到姜惠芳的電話,哭着和她說余良偉喝醉了酒和人打架,頸椎骨斷了一節裂了兩節,她心裏一急血壓上升也進了醫院,夫妻倆沒人照顧,也沒錢請看護,讓她請假回去照顧他們。
讓樂想去照顧看自己不順眼的余良偉,她心裏是萬般不願意的,又不是親父女,讓她給一個老男人做擦身遞尿壺這種事,想想都作嘔,但這事她還真沒有拒絕餘地。
就在她萬般無奈,打算去和導師請假的時候,卻突然接到余浩的電話,讓她千萬不能回去。
他告訴她,余良偉雖然被打傷了,但對方傷得不比他輕,加上他是過錯方,不但醫療賠償一分沒有,還要陪對方一筆錢。那邊余良偉都安排好了,只要她回去,就立刻把她嫁給一個中年混混換二十萬禮金。
樂想當時嚇了一跳,冷靜下來後問若是她不回去的話,誰照顧養父母,那筆賠償款又從哪來?
不想當時余浩卻道:「爸媽那裏我來照顧,至於賠償款……爸媽不是給我存了上大學的錢嗎?我反正不是念書的料,要不是爸媽逼着,我早就不想讀了,趁着這次機會,我索性輟學好了,出來工作還能多賺點錢。」
樂想知道余浩說的都是真的,他自己不喜歡讀書,也確實不是讀書的料,但養父母不會這麼想,在他們心裏,哪怕余浩成績再怎麼差,都是要供他上大學的。就像不管她成績再怎麼好,哪怕考上了首都大學,他們也不會願意把存給余浩上大學的錢挪出絲毫給她交學費。當初她一再保證等畢業工作後會連本金帶利息把那筆錢還了,養父都沒有鬆口。後來若不是班主任幫她申請了助學貸款,她怕是根本就沒辦法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