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明朝的政壇來說,1645年十月註定是漫長的一個月。中秋節後的第二天,一條有如重磅炸彈的消息承載在邸報上,從南京朝着四面八方飛速流傳。
內閣首輔馬士英,廷議之時提出火耗定額,火耗歸公,繼而又提出了大幅度提高各級官員的薪水。得到邸報的各級地方官員,看罷了無不倒吸一口冷氣。這是要絕他們的財路啊!也虧着廷議的時候紛爭頗多,王鐸那老頭死乞白賴地要求堪行天下,廣為議之。否則真要是通過了,那一下子就將這些地方官從天堂拉到了地獄。
於是乎這些地方官紛紛上書,表示反對。當然,有反對的自然就有贊成的。在地方上任職,也得看是幹什麼的。有的衙門有油水,有的自然就只有清水。誰不樂意正大光明的增加自己的收入?
這邊廂地方官們忙着寫奏摺,還沒等措辭完善呢,又一個晴天霹靂炸了下來。
時隔兩天,當朝首輔馬士英有感捐納之弊,提議加強對各級官吏的監督與管理。其具體措施當中,抽都察院御史廣布各地巡查也就罷了,要命的是還有一條:凡鄉梓、坊間隨機擇若干生員,考民之疾苦,待該官滿任,為其考評。會同上官考評,一併考量。若匯總為下,則罰俸降級,並吏部記過。連續兩次考評為下,則去官罷職。
狠辣,狠辣啊!好傢夥,以後這地方官不好當了。不但要媚上,還得撫下。既不能盤剝鄉梓,還得把上頭餵飽了。這這這……情何以堪啊!那些將奏摺送出去的地方官,義憤填膺之下奮筆疾書,又開始寫奏摺;那些還在措辭的,兩件事並做一件事,一併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但地方官們的噩夢還沒有結束,又過了兩天,新的邸報又來了。馬士英這次沒嚇大傢伙,只是說既然朝廷安定下來,也該恢復科舉了。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當選賢才入朝為官。這是好事兒啊。
然後地方官們充分地認識到了馬士英將好事兒變成壞事兒的能力。沒過兩天,飛馬而來的邸報上帶來了馬士英的神論!
首輔大人在廷議之時,感慨了一番科舉之弊。八股文是什麼玩意大傢伙都知道,除非充任教諭,否則但凡是考過科舉的,這輩子都不想再碰八股文。可這玩意已成定例,哪是一朝一夕能改得了的。
天下間的士子,這麼些年一直在苦練八股文。你說八股文有弊端,說改就改了,那讓這些苦練八股文的士子怎麼辦?
沒成想,首輔大人話鋒一轉,又說起了大明朝的各級行政機構的弊端。按照首輔大人的說法,大明朝不應該存在冗官的問題,反倒是當官兒的太少了。在這一神論提出之後,首輔大人義正言辭地提出要擴編,連帶着要改革科舉。爭取下一科不是選三百人,而是選三千人……乃至三萬人。
為此,首輔大人提出改科舉為公務員考試。同時,提出改組各級行政機構。按照首輔大人的意思,改組之後縣令便不是一地的父母官了。身邊多了幾個從七品的副縣令不說,下頭還有什麼財政、稅務等亂七八糟的八品官兒。這也就罷了,更有甚者,首輔大人還要改組官吏,恢復唐朝舊制,官吏一體。這就意味着吏員從此以後可以名正言順的轉為官員。
分權,掣肘……種種的不妙前景讓所有的地方官頭皮發炸。
瘋了!馬士英一定是瘋了!
但不得不說,馬士英的瘋狂建議很受士子們乃至小吏們的追捧。好事兒啊!科舉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科就那麼點人,大傢伙擠破了頭也未見其能擠得進去。首輔大人高瞻遠矚,擴大編制。以後每科選士大為增加,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大好的機會。
當然,那些才情高的肯定不滿意。一個是沒了狀元、進士之分,這等於降低了含金量;再一個,從今以後無分官吏,你就是考過了科舉,甭管名次如何,也得老老實實地夾着尾巴從吏員做起。這,這這這,這叫人情何以堪?
各地的才子們紛紛上書駁斥,然後很快便被那些才情不高的同窗所淹沒。好傢夥,你才情高,所以不想改制,可老子考了二十年還是個生員,你讓老子怎麼辦?阻人前程,不共戴天!
根據不完全統計,十月間大明朝江南地區治安狀況陡然下降,各地紛紛爆發大規模聚眾鬥毆事件。並且知識分子參與的鬥毆事件的數量,破天荒地頭一次超過了非知識分子……
連番壓制地方的政策接連下發,毫無例外地引得地方的猛烈反彈。奏疏如同雪片一般飛向南京,內閣的小吏剛開始還抱着奏疏,到了後來乾脆就扛着麻袋飛奔。
州府主官的反彈也就罷了,到了後來,各地的封疆大吏也紛紛上書,質疑朝廷舉措的正確xing。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兩廣總督孫傳庭,老頭便上書表示有限度的支持。
孫督支持改科舉,支持改官府構成。嚴重支持火耗歸公!輕微支持改善薪酬——老頭認為上漲的幅度太大了。砍掉三分之二還差不多。另外對新的監督體制表示觀望。
吵,整天的吵!在朝堂上吵,在地方上吵,地方跟朝廷吵,才子跟落第秀才吵,主官跟小吏吵。弘光朝自從立朝以來,迸發了前所未有,幾乎全民xing的大吵架。這次吵架的規模,遠超福王登基。
而當所有人擄胳膊挽袖子準備大吵一場的時候,馬士英又提出了新的建議。老馬有感於民間銀兩流通不便,決定鑄銀幣便民。當然,鑄幣權只能歸屬中樞,地方上是沒有權力鑄銀幣的。並且出台了一條新的政策,從今往後,凡是使用銀幣上繳賦稅的,各級官府都不許向該商戶、民戶收取火耗錢。
老馬的這條提議傳遞到各級官員手裏的時候,所有人都愣了愣。沒理由啊,首輔大人最近一直ting勁爆的,怎麼提出這麼一條溫吞水?
銀幣大傢伙雖然都見過,可將銀幣與火耗聯繫在一起,並得出馬士英這是要廢除火耗弊端……這種人不是沒有,可實在是太少了。而且能得出這結論的,大多都是熟知內情的。眼下所有的大明官員都為前幾條過於勁爆的提議爭吵着,哪有心思搭理什麼鑄幣?
然後除了有限的幾個有先見之明的傢伙,所有人自動忽略了這一條,繼續為着前幾條繼續跟同僚們噴口水。於是乎在絕大多數大明的官僚都毫不在意的情況下,鑄幣以及連帶着的銀幣不收火耗政策,在朝堂上得以通過。
而就在該政策確立的第二天,馬士英便宣佈,各級官員的年終俸祿,將統一發放。沒有折sè物,也沒有發霉的米麵,這一次全部都是新鑄造出來的銀幣。
沒過幾天,經過艱苦卓絕的談判與磋商,大明朝上下終於達成了共識。老馬改科舉為公務員考試的提議得以初步通過。消息傳來,天下間大多數士子歡聲雷動。齊贊首輔大人實為讀書人之楷模。
再過了幾天,有一條妥協之後的政策得以出台。下一年開始,各地各級官府所收火耗,不得多於三錢。賦稅所得散碎銀兩,統一運往南京重新熔鑄為銀幣。火耗所得,五成歸公,其餘由各地各級官府各自提留。
與此同時,關於捐納之爭,終於告一段落了。事實上不論是王鐸那老頭還是新勢力復社黨人,從來就沒有想過馬士英這傢伙居然將一件麻煩事變成了無數件麻煩事。幾經妥協之後,新的監督體制出台。如馬士英所願,他的提議一一通過。然後關於對捐官的考評,變成了甭管之前如何,只要有一次下,那就立馬捲鋪蓋走人,並且記錄在案,永不錄用。
而關於擴大公務員編制的爭論還在繼續,可以肯定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繼續。幾千年了,州府縣,各級衙門都是這麼過來的,哪是一朝一夕可以改的?關於這點,地方官們牴觸極大。相反,這事兒在輿論上反倒是呼聲最高。這年頭大明朝的輿論掌握在誰手裏?士子們!
所以說這事兒通過是早晚的事兒。要是不通過擴編,那就沒法改科舉為公務員考試。當官兒的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戳在哪兒,不改組哪來的那麼些個職位空缺?
王鐸老頭戰鬥了一個月,結果是節節敗退,屢屢失利。等靜下心來仔細一琢磨,馬士英這老小子明顯是早有預謀啊!
捐納收買了富商大戶,緊跟着出台了嚴格的監督體制。這等於是給個甜棗彈了個腦瓜崩。那些富商背後肯定還會感ji馬士英。
火耗歸公狠狠扇了地方官一巴掌,隨即提高俸祿,給了全天下所有官員一個大甜棗。
再說官府改組與科舉改組,這等於是收買了全天下的士子,將其綁在自己的戰車上,而後與那些個冥頑不靈的地方官戰鬥。
凡此種種,或者打一巴掌給一甜棗,或者拉攏多數打擊少數,就從來沒有孤身戰鬥的時候。想到馬士英的手段,王鐸老頭捶xiong頓足不已,連連感嘆:「吾不如jiān黨多矣!」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