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琰想起薛沉那張英俊的臉龐,蜂腰猿背、寬肩窄臀的好身材,說他「論美色,還差了許多」,真是委屈了人家,不由撲笑一聲,挺公正的道:「薛郎中還是有色的。
」 李毓禎笑吟吟的,說:「我只好你的色。
」 「……」前面還在說正事,怎麼就又扯到她身上了? 蕭琰很無語,「你就不能多正經一會麼?」 李毓禎道:「你看我的眼神——真的很正經。
」 「……」 蕭琰轉過頭去與母親說話,和李毓禎說話就是添堵的。
李翊浵心裏忍笑,一邊乘輿緩行,一邊和女兒說沿路經過的斗娛之戲。
三人且行且停,遇上有趣的就停下來,觀賞一陣再走。
一路上,都有或明或暗的視線,蕭琰從容自得的走在李毓禎旁邊,無論是周圍痴迷的目光,還是窺視的目光,都沒有讓她有半分不自在。
若是遇上帶着審視意味的又帶着幾分放肆的目光,她就毫不客氣的回眼過去,目光凜冽如刀鋒,逼得人敗退移開,她才若無其事的收回目光——讓一些人暗中咬牙。
在安福門觀燈的官宦和貴家很多,有識得李毓禎的,便遠遠的拱手或低首行禮,在這位殿下薄涼冷淡的目光下,沒有人敢上前套近乎,只在心裏抓狂猜測:那位坐在肩輿中看不清楚容貌,只一個身影就讓人心蕩神馳的貴婦人是誰?那位長得實在太好看,俊美得「令人髮指」的年輕郎君又是誰??啊啊好想知道! 蕭琰只覺周遭視線越來越灼熱,有那些未婚娘子驚艷痴迷的目光,盤桓在她臉上,恨不得粘連過來;還有好幾位斷袖君的火熱目光——咳咳,咱們性別不同,別看了;還有另外一種滾燙的視線,仿佛彈指射來的燈火,想將她漂亮的臉蛋燒出個洞——蕭琰斷定:這絕對是嫉恨。
不由得乜斜李毓禎,道:「打明日起,我就家喻戶曉了。
」還會多出好多個莫名其妙的「情敵」——儘管她不這麼認為,但奈何在那些人眼中就是這麼看她。
蕭琰覺得好憂傷,表情也好憂鬱,說道:「你能不能提前說一下,京中到底有哪些郎君,嗯還有娘子,傾慕於你?讓我有個心理準備,省得不知覺中被人給陰了。
」 不知道有多少人咒她「去死去死!」——她心裏哀嘆,李毓禎的桃花肯定不少,如崔七、薛沉,肯定只是其中之二。
李毓禎眸光流轉的看着她一笑,雍容明麗又帶着兩分清冷的容顏愈發奪目,明絢更勝萬千燈火,蕭琰只覺容光逼人,忍不住想要掩目,趕緊道:「你別這麼笑。
」再這麼笑嫉恨她的人肯定更多了! 李毓禎笑得愈發嫣然,眸色旖旎帶着幾分勾魂,說:「我回去給你列個單子。
」 蕭琰心裏呻.吟一聲:還單子,這得多少人啊!頓覺眼前一暗,萬千燈火的燦爛都沒那麼好看了,不由仰目嘆一聲,道:「你還是趕緊定親吧。
」 「好。
」李毓禎竟應答得爽快,「你跟我定。
」 蕭琰:「……」 扭過頭去和母親說話。
心想再有嫉恨的目光盯着她也不與李毓禎分說了,一準會扯到感情上去,平添心塞。
說話間,三人游到一處鬥劍器的燈樹下。
幾十人圍着場子,對舞鬥劍的是兩個妙齡娘子,都身穿鮮亮顏色的交領窄袖短襦,腰束及膝石榴裙,裏面是撒花褶褲,足蹬短靴,頭戴巾幗,樣貌颯爽又嬌麗。
三人觀看時已經到了尾聲,東邊那娘子高拋右手劍,旋身一轉,左手的劍鞘背身而接,長劍從五丈高的空中落下,「鏘」一聲準確落入鞘中。
圍觀人眾大聲喝彩。
這種鬥劍看在方家眼裏,七分為舞,只三分為劍技,但普通人能做到這程度,的確是苦練出來的成就。
蕭琰也笑着拍了下掌,回頭吩咐安葉禧往東邊的漆木箱投入一枚大唐金幣。
大唐金幣的中間沒有方孔,故稱「元」,通「圓」;「元」又有創製、起始之意。
鑄號「泰始」是明宗的年號,大唐以金銀幣為錢制就是從明宗朝起,之後高宗詔令鑄錢監所鑄造的金銀新幣均以「泰始」為號,以記母親明宗創立金銀錢制的「長遠睿智」之舉,其後歷任皇帝皆遵循此例,除了新鑄銅錢採用新年號外,金銀新幣均以「泰始」為鑄號,如今的長治朝也不例外。
安葉禧投入錢箱中的就是一枚「泰始金元」。
李毓禎笑看蕭琰,道:「你倒是大方。
」 一枚「泰始金元」重量一錢,價等一兩銀,值銅錢一千文,以時下十文一斗的下等白米價,可買得一百斗下等米,足可供一戶五口的平民之家四五月之用了。
蕭琰不清楚民間物價,李毓禎卻是相當了解的。
她被封秦國公主後,繼而被授任尚書右僕射,並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副宰相,稱為執政,處政事堂署理政務,太府寺每月初都必須向政事堂呈報有關糧鹽等涉及國計民生的物價奏表,所以李毓禎對金銀錢的購買力相當清楚。
蕭琰一聽她這調侃,就知自己疏忽了,當然這算不上錯兒,只是難免成為墨家抨擊儒家學子的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可知柴米油鹽貴幾何?」的「書蠹」了。
她不由臉上一熱,卻沒砌詞找藉口,坦直笑道:「還好,我尚未成家,還不用考慮柴米油鹽貴幾何。
」 李毓禎伸手過去,覆在她掌背上,輕笑說:「你成家了,也不用考慮這個。
」 蕭琰白她一眼,哪會聽不出她話中之意?哼一聲,抽了手,眉眼斜她:我用得着你養? 李毓禎柔曼一笑,眸光瀲灩,幾分繾綣。
蕭琰側開眼去。
一行人游觀到廣場上的「文斗」燈區。
文斗,就是斗詩、斗書、斗畫、斗經術等等,總之與文有關。
便見前方一處圍觀人特別多,遠遠望去,烏泱泱的,似乎有千人眾。
一名侍衛過去探問,回來稟道,那邊在斗書,因斗書的二位和評書主裁的三位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所以圍觀者甚眾。
那斗書的二位,一者是長安七藝居有名的詩才女璇璣居士虞璇璣,二者是司天台易學博士諸希亮。
這兩位各以詩、易著稱,但在書法上也都各有擅長,這齣「虞諸斗書」當然吸引人,在安福門觀燈的文人士宦蜂擁而至,還有許多貴家娘子,以及外圈看熱鬧的百姓,里三層外三層的足有七八百眾。
做評裁的三位也是人們蜂擁而來的重要原因:一位是翰林苑書畫學士、國子書學祭酒李泰和;二是禮部郎中,兼國子書學博士的柳彥季;三是大唐草聖,有名的「醉僧」藏真。
這三人都是首屈一指的書法大家:李泰和以行書為最,被稱為當世第一行書;柳彥季是柳少師之後,繼承柳少師的「柳體」書法,其書被稱為當世楷書第一;藏真聲名更盛,和已故的張伯高並稱「大唐二草聖」,以醉草蜚聲大唐,以當之無愧的狂草第一。
這五人聚在安福門燈會上,當真是巧了。
蕭琰心裏喜悅,她沒想到在這裏遇上虞璇璣。
虞璇璣就是霍倚樓。
她原想着在進入天策書院之前,抽個時間去七藝居拜訪霍倚樓,沒想到竟會在今晚巧遇——果然,她們是不期而遇的緣分麼? 蕭琰笑了起來。
對母親道:「阿娘,我有位故人在那邊。
」 李翊浵咦聲道:「那邊五位,哪位是阿悅的故人?」 蕭琰道:「是璇璣居士。
」 李毓禎眉毛一挑,薄涼的聲音道:「虞璇璣呀,聽聞是七藝居的第一美人。
——蕭悅之,你還有多少這樣的美貌『故人』?」 蕭琰難得揪着機會調侃她,道:「你算不算?」 李翊浵咯聲一笑。
李毓禎道:「我算一半。
」 咦咦,公主殿下竟然謙虛了?——蕭琰表示很驚詫。
李毓禎道:「我是『美貌』,但不是你的『故人』。
」她斂了笑,一本正經的,「我是你的情人。
」 蕭琰:「……」她好想吐血! □□好想捂臉。
我是木頭,我是木頭,什麼都沒聽見……□□僵着臉,默默的念道。
四周耳聰目明的侍衛都僵着個臉,努力當自己是木頭。
蕭琰很想「啊呸」一聲,說:李昭華你皮厚到無敵了!! 但她不能。
周圍簇擁着這麼多侍衛,她只能團吧團吧將這話塞進心裏,胸悶氣堵,冷笑兩聲,道:「殿下您說笑呢!」 一字一頓的,顯是氣得狠了。
李翊浵倚靠在隱囊上忍俊不禁,隔了紗簾瞪侄女一眼,過意讓她別太過分。
李毓禎便不再撩撥身邊人,轉了話題道:「聽說藏真法師昨晚在安福門觀燈坐禪,歷塵洗心,想是今晚繼續在此坐禪,遇上了李祭酒和柳郎中,又有虞、諸二位,或者因了這難得的巧聚,便有了這興頭,湊一湊這斗書的熱鬧。
」 李翊浵笑語道:「能在這幾十萬人觀燈之地,士庶雜集、眾目睽睽之下比斗書法,若不是求名之輩,便是心胸豁達,不計輸贏了。
」 她對虞璇璣和諸希亮二人只聞其名,並不了解其人,故有此說。
李毓禎薄涼聲音道:「好名,還是豁達,去看看就知道了。
」又放緩聲音,調笑蕭琰道,「何況咱們這裏還有一位『故人』呢。
」 蕭琰挑眉反擊她,「這廣場上明里暗裏的,似薛郎中那樣的『故人』,不知要列多長的單子。
」 李翊浵哈哈的笑。
李毓禎看着她,笑得柔情繾綣,「『故人』雖多,情人卻只有一個。
」 傾慕我的人雖多,我卻只傾慕你一個。
她情意連綣,眸光流離了燈火,旖旎了夜色,柔軟了春風。
蕭琰不由轉過眼去,這樣的深情她承受不住。
不是承受不起。
是不能去承受。
——只能無視。
她望着遠處的燈火,清澄的眸中閃動着燈火的光影,卻照不進她的心底去。
李毓禎彎了唇。
她的情可如烈火,也可如春雨。
若烈火融不了你,春雨如絲,總有一點一滴滲進你心裏。
涓滴成河。
總有情意成海的時候。
蕭悅之,我與你,只是缺了時間。
她不信,蕭琰與她長久相處下去,會不動情。
她又不是鐵石心腸,只是太知道取捨——「應該」和「不應該」,清晰分明。
「不應該」對她動情,所以,不讓感情催生,緊閉心門。
可在李毓禎心中,從來沒有「應該」和「不應該」,只有「想要」和「不要」。
這是她與蕭琰的不同。
她想要的,就會努力去得到,即使萬分艱難,也不要緊,遵循她的心意而為,這比什麼都重要。
她的劍道,是心劍。
三人已經來到斗書場的外圍。
三名登極境後期侍衛在前面開道,以內勁柔力拂出,兩邊人群都不由往旁邊趔趄退去,便要回身急眉瞪眼,一眼看去,頓時噤了聲。
這群人的衣着氣度,還有氣勢,一看就是高門貴家,惹不起,外層這些普通圍觀眾都自個往旁邊讓去。
再望向侍衛婢女簇擁的那三位主子,頓時又呆了目,呼吸滯停,瞬間神魂馳離,竟覺周遭萬籟無聲了。
聽到身後的動靜,前邊的人回望過頭來,於是同樣的噤聲、呆目、神馳,不由自主的退後。
人群便如橫刀分海般,自發的分出一條道來,由外到里推進。
越往裏圈,圍觀的人身份越高。
便有人驚咦,認出李毓禎來,拱手一邊行禮,一邊猜測同行的二人是誰。
蕭琰心中也驚咦,發現了好多熟人。
有昨晚踏歌的韋應己、元雍,去京中諸世家拜訪時見過的清河崔氏、河東裴氏、滎陽鄭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京兆杜氏等世家的郎君,還有她的幾位堂兄也在。
更讓她意外的是還看見了另外一位故人——身高七尺的諸義之立在諸希亮身後,身材高大,英風偉岸,十分醒目。
他看見蕭琰時目光一愣,似有些驚疑和不確定,那挺拔身姿和氣度仿佛相識,但這位異常俊美的郎君真是他認識的那位蕭十七郎君? 蕭琰微笑向他點了點頭,心中驚訝的想道:諸義之竟是洛陽諸氏的子弟? 諸希亮出身洛陽諸氏的嫡支,諸義之站立的這位置,應該是陪同長輩出行的子侄輩。
但以前在原州與諸義之結識,觀他言談舉止和禮儀習慣,並不像是世家教養出來的。
若真是洛陽諸氏子弟,不知其中又有什麼糾葛。
蕭琰默默忖着,目光與九哥蕭瑢等四位堂兄相視,微微點了下頭,表示回頭再說話。
三位評裁已從座位上起身,向李毓禎拱手行禮。
斗書的二人全神貫注,執筆而書,渾不理身外事。
李毓禎便止了其他人的上前禮見,對倚坐在肩輿內的李翊浵道:「這是李祭酒,柳郎中,藏真法師。
」對李泰和三人道,「這位是長山君。
」 三人心中驚訝,不知這位「長山君」什麼身份,竟然讓秦國公主這般對待。
李泰和心中一動,拱手問道:「可是篆書第一的長山散人?」 柳彥季和藏真也是眉色一動。
長山散人的篆書被稱為天下第一,據說她本人否認「第一」之說,但世人均認為她是謙虛。
這位散人身份頗神秘,而其名號蜚聲書壇,是因為長山散人寫了兩部書帖流行於世,成為學篆書者必臨之帖。
諸多書家只知她是一位女子,據說跟皇室有些關係。
如今見這位長山君與秦國公主同行,便免不了讓人猜測,這位被稱為「長山」的女君就是那位長山散人。
李翊浵一笑,聲音淡而清脆,道:「我是長山散人,不過,可不是篆書第一。
」 李泰和三人心道:果然是長山散人。
柳彥季因笑道:「見面如聞名,長山君果然一如既往的謙虛啊。
」死不承認自己是第一——但當世還有哪位的篆書能比得過這位呢? 李翊浵清然一笑,心道實話總是沒人信。
蕭琰心裏想道,阿娘不承認自己篆書第一,是因為她見過母親的篆書吧? 她在清寧院時沒有見過母親落紙書寫篆字,但她見過母親刻竹簡篆字,一根一根的都被她珍藏着。
那已經不是凡世的書法,而是蘊含了道在裏面。
蕭琰心想她的境界還是太低了,雖然能夠發現「道」在其中,卻領悟不到那些篆字中的道的真髓。
或許,要等她到了洞真境。
一時神馳,變強的心堅逾金石。
李毓禎對李泰和三人道:「這是梁國公嫡三子蕭琰蕭悅之。
」 蕭琰拱手行禮道:「在下家中行輩十七。
見過兩位長者,藏真法師。
」 她對藏真猶為關注,因為虞璇璣的草書師從於他。
見這位有名的桃花僧三十五六年紀,眉毛下目光有神,容貌只是中等,卻有一種疏狂不羈的氣質,讓他迥異於俗,但這種灑盪又與他的僧人身份相衝,形成一種矛盾的魅力,反而更吸引人了,她不由心道:難怪藏真有「桃花僧」的花名,估計想與他「春風一渡」的娘子不少。
不過,這位法師還給她一種奇怪的感覺。
蕭琰暫時說不上來,就覺得有些古怪,仿佛是哪裏的不協調。
她一時想不通,便不再多想,只默默注意周邊諸人情況。
聽李泰和在旁邊解說道:「之前諸博士和虞大娘子已經比了楷書和行書:楷書諸博士勝一籌;行書虞大娘子勝一籌。
如今抽的簽是《熹平石經》、《尚書·虞書·堯典第一》起始的三段。
」 這就是比隸書了。
蕭琰抬了抬眉,眸光微轉,往東側看去——那道凝望她很久的視線讓她不注意都不行。
那是一個身穿繡織喜鵲銜枝錦袍的少年郎,面相很嫩,斯文秀氣,靜美若處子,又有些靦腆,帶着些迷濛霧氣的眸子與蕭琰看過來的目光一對碰,便有些羞澀的垂了眼。
待蕭琰收回目光,卻又抬眼望了過來。
蕭琰感覺這少年郎雖然關注自己,那目光中卻不是痴迷,也不是嫉恨,而是欣賞羨慕居多,似乎……還有幾分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