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唐帝國美食榜
大唐帝國美食養生獎——宰相李林甫的「甘露羹」李林甫天天把何首烏、鹿血、鹿筋熬成「甘露羹」,據說可使頭髮由白轉黑,包治禿髮、腎虛、夜尿……
大唐帝國美食野蠻獎——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他發明的「鵝鴨炙」,將鵝鴨放入燒着炭火的入鐵籠,鵝鴨受火烤而繞籠升跑,渴了就喝放在籠邊的調料五味汁-最後鵝鴨會跑到筋疲力盡,烤到羽毛盡光,這時肉色變赤.調味品入味三分。(那些鴨被折磨的時候會淚眼直面張易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啊,雖說此鴨非彼鴨,同是鴨一族,何必對同宗鴨下此毒手?!悲乎?慘乎?)
大唐帝國美食創意獎——唐玄宗的小姨子虢國夫人,發明「鹿腸酒」。
她為了解次酒水運送的問題,懸鹿腸於半空,宴客時使人從屋頂注酒經鹿腸於杯中。想像一下澡堂里縱橫的水管都變成鹿腸,美酒嘩啦啦地流,你可以用杯盛着或者張大口,多爽。
大唐帝國美食最具震撼效果獎——少數民族將領哥舒翰的「熱洛河」一鍋鮮鹿血煮鹿腸,又紅又腥,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震撼。
大唐帝國美食奢華獎——中唐宰相李德裕的「李公羹」用珍玉、寶珠、雄黃、硃砂、海貝煎汁,每杯羹費錢3萬。
大唐帝國美食浪費獎——太平公主的大明宮「渾羊歿」鵝填五味肉末放進羊腹中,縫合後烤羊,烤熟後將羊棄掉,僅食鵝肉。
大唐帝國美食海量獎——《朝野僉載》記錄的兩位豪俠第一天「烹豬羊等長八尺,薄餅闊丈余」,裹鹿肉如柱子般粗;第二天用大錐子斬肉,馬車飛奔着倒酒,快馬拖肉。
大唐帝國美食驚世駭俗獎——《朝野僉載》記錄的兩位豪俠「烹一奴子十餘歲,呈其頭顱手足,座客皆攫喉而吐之」。(多戲劇性,等你吃完後才把人頭亮出來,哈哈,原來剛才你吃的是人肉!氣死你,嚇死你,噁心死你,難過死你,就是要驚世駭俗!有詩語: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古今之悠悠,獨我驚世駭俗!)
大唐帝國美食第一人——中書舍人(相當於中央秘書長)張衡。
武則天執政時,張衡退朝後忍不住在路邊買新蒸熟的蒸餅,騎着馬邊走邊吃,使公務員形象大打折扣,危及國家威嚴,妨礙了國際外交,終被武則天革職。(為了一街邊小吃丟了官,真可謂古今第一傻帽,話說這蒸餅很受歡迎,秘方為以一升面對三合豬油蒸出,必須趁熱吃,特別美味,如果你要以此致富,可別忘了付信息費啦!)
二、唐朝的雪糕——酥山
很早的時候,貴族富豪就會把冬天的冰塊藏在地下的冰窖中,夏天拿出來做冰鎮飲料.
唐朝末期,人們為了生產火藥,大量開採硝石。偶然間發現硝石溶於水時,大量吸熱,可使水溫降至結冰,由此人們掌握了夏天製冰的方法。精明的商人把冰塊刨成冰屑,加上糖和香料售賣,製成了「第一代」雪糕,這種雪糕就像現在吃的碎冰。
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介紹了這種唐朝的雪糕。
程旭說,在唐章懷太子墓「仕女圖」和唐代壁畫「野宴圖」中,都出現了「酥山」,而章懷太子墓「仕女圖」中的6位人物,有兩位都捧着「酥山」。之前有專家認為,仕女捧的是盆景,但陝歷博專家根據圖畫中其他仕女捧的物品為食物,以及盛放「盆景」的精美盤子等判斷,仕女捧的其實是插着花朵的「酥山」
「酥山相當於我們今天吃的雪糕。」程旭說,根據文獻記載,酥山最底層應該是冰,上面覆蓋着奶油、酥油,還要插上花朵、彩樹等裝飾品。
而所謂「酥」,與我們今天的奶油、黃油大致接近,是一種乳製品,是從北方遊牧民族傳入中原的。在當時,「酥」被認為不僅滋味美妙,而且營養價值極高。除了白色的「酥山」,後來還出現了「貴妃紅」或「眉黛青」染出來的紅色或綠色的「酥山」。
那麼,唐朝時的雪糕是怎麼做的?
有作品曾介紹「酥山」的大致做法:一般是由女性製作,先將「酥」加熱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軟的狀態,然後,向盤子一類的器皿上滴淋,一邊淋一邊做出山巒的造型,然後,放到冰窖里冷凍。據資料記載,由奶油製成的「酥山」在唐、宋、元時期特別流行。
不知道有沒有唐宋的詩人喜歡邊吃雪糕邊作詩,那一定很冷,很酷。【想像李白一邊吃着雪糕,一邊作詩「飛流直下三千尺」,哈哈哈】
四、長安酒徒們香艷的冬日取暖
長安酒肆林立,酒帘和各色彩旗門前掛,妙齡女子彈吹絲竹,吸引過往食客。歌伎業如此發達,以至於出現一種酥.胸.圍的特別服務。長安冬天很冷,酒徒醉後感到全身發冷,為防止嘔吐,便需加溫,辦法是讓陪/酒女們圍坐一團,用體溫刺激酒徒抵抗酒精中毒的能量。按照1:20的比例,當時的歌伎數目可能在十萬以上,競爭尤其激烈。
五、滿唐都有龜茲樂
唐玄宗時代的唐帝國,全民沉浸於龜茲樂的旋律中。
此時的龜茲,人口有八萬之多,全民皆商,國力強盛。7世紀中葉,唐王朝為了便於對西域的統治,將原設在西州(今吐魯番)的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下轄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指軍事重鎮),龜茲成為西域的政治中心。中西文化的碰撞造就了龜茲樂的輝煌。
唐玄宗時代的唐帝國,全民沉浸於龜茲樂的旋律中。
此時的龜茲,人口有八萬之多,全民皆商,國力強盛。7世紀中葉,唐王朝為了便於對西域的統治,將原設在西州(今吐魯番)的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下轄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鎮」是軍事重鎮的意思),龜茲成為西域的政治中心。
中西文化的碰撞造就了龜茲樂的輝煌。龜茲樂節奏明快,以羯鼓、腰鼓、銅鈸、琵琶、橫笛做伴奏,配起舞蹈來搖曳生姿。
只有強大的胃口才能消化這麼多外來的東西.只有非常自信的文化才能允許這麼大的異化,唐文化不愧為中華民族最輝煌的文化。
背景:胡人占唐代長安人口五分之一。
當時長安20萬胡人(從東北方、北方和西北方來的外來人皆稱「胡人」)。有大鼻子小眼睛的波斯人,兜售劣質的綠玻璃珠子,卻一口咬定是綠玉做的;有戴斗笠穿肥腿褲子的高麗人,在路邊生起冒黃煙的爐子烤鹹魚干賣;還有面色黝黑的印度人,按照相似療法的原理出售各種藥材,比方說,象牙是固齒的藥材,斑馬尾巴是通大便的藥材等。胡人在長安很受尊重的,他們多從事商業活動,富可敵國。
六、唐朝的艷舞啊啊
知道嗎,大名鼎鼎的《霓裳羽衣曲》其實是艷舞。
唐朝時改變自印度音樂,原曲名《婆羅門》,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據此曲編排的舞蹈。
在一本明人筆記里,記載了脫衣版的霓裳羽衣舞,就是酒宴時令歌伎裸舞。
而唐朝時候確實是有裸-舞或者半-裸舞。
當時舞姬穿的一般以薄紗羽衣為主,不論跳健舞還是軟舞,紗衣滑落這種事兒太常見了。
唐朝的性.觀念其實比一般印象中還要開放。
特別是貴族女子和歌女可以穿袒-胸-露-乳的低胸裝曬事業線喲。
表現在平時,就是舞姬們跳胡舞時,經常變成甩布丁(就是甩裸-胸啦)。有壁畫和出土的器物,展現了這艷舞的一幕幕。
順便提一句,大詩人白居易有個騷包弟弟叫白行簡,這傢伙曾經寫過一首特別牛逼的東西,叫《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非常長,光流傳下來的就有三千六百多字。意思就是,後面還有很大的篇幅散佚了。初步推測至少四千字。在行文簡約的古代,白行簡同學用四千多字寫了一首啪啪啪之歌,神人。
七、唐朝的保齡球——木射
這種遊戲脫胎於射箭。
以木球為箭矢,以木樁為箭靶。將球着地滾出,呼為射球。
是的,這是唐代的保齡球。
規則和現在的保齡球幾乎沒什麼不一樣,只是在算分上不同。
現代保齡球是九根木樁子輪着打好幾次,木射只有十五根木樁。
這十五根木樁都是尖筍狀的,上窄下寬,十紅五黑。
十根紅色的分別叫:「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五根黑色的分別叫:「慢、傲、佞、貪、濫。」
這十五根木樁擺放成一排。
遊戲時,玩家們各持木球一顆。分別將球着地滾出,擊打對面的木樁。
要儘量擊中紅色的美德,不要擊中惡德。
遊戲最後誰擊中的美德比較多,誰就贏了。擊中惡德最多者自然判負。
根據玩家多少和心情,可以協商玩幾輪。
相當寓教於樂對吧。
八、唐朝最時尚的球類運動
那肯定是馬球啊。
馬球,又名波羅球。
打馬球,也稱擊球、擊鞠、打球。
在馬上持鞠杖(曲棍)擊球,往來馳逐。從事此項運動不僅要練球技,還要習馬術。
唐朝的成年皇帝幾乎個個喜歡擊球,而且有一半以上對此達到痴迷的程度,唐敬宗李湛就是被球友殺死的。陝西乾縣乾陵章懷太子李賢的墓室壁上畫了打馬球圖,20餘人馳馬,或逐擊或助戰,生動逼真。
宮廷所用馬球是用質輕韌性好的木料製成的,空心或實以柔物,球大若拳,外塗紅漆,彩繪花紋。球杖為木質,長數尺,杖頭一端呈月牙形,亦繪有彩色花紋,類似今之冰球棍。
球場一般佔地較大,而且要平坦,以便策馬馳騁和球的滾動。一些王公貴族家中為擊球專門築有球場,講究的還要灑油使之更加光滑。
杜牧《郡齋獨酌(黃州作)》:「功成賜宴麟德殿,猿超鶻掠廣球場。三千宮女側頭看,相排踏碎雙明璫。」
唐中宗李顯的景龍年間,吐蕃使臣來迎金城公主入藏,於梨園亭御賜觀打球,崔湜、沈佺期、武平一都有《幸梨園亭觀打球應制詩》。
張籍《寒食內宴二首》之一:「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寒食節的時候後宮女子打馬球。
王建《宮詞》:「對御難爭第一籌,殿前不打背身球。內人唱好龜茲急,天子鞘回過玉樓。」——打球時奏龜茲樂曲,唐人曲中有《打球樂》。內人連連喝彩,氣氛異常熱烈。「背身球」類似反手抽擊,是一種難度較高的動作。
九、唐朝的曲棍球——步打球
這種運動出現在唐代,就是把打馬球搬到地上進行,對抗性和激烈性都不如馬球。
打球時,用一圍布障圍着,裏面的球員步打奔跑,外面牽布障的人跟着跑,哈哈特別好玩。
——說明:以上是摘錄自各篇文章後綜合整理,感謝各個原作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