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又待了一天,朱由校就離開了青島,回到了萊州。
朱由校在萊州沒有做停留,直接就回到了濟寧,然後便登上了自己的船。
船隊一路繼續向南。
出了山東地界之後,朱由校就沒有再繼續停留,而是直接轉道南京了。
這一次南下,朱由校名義上是要去祭祖,所以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
這一天,皇家船隊到了南京。
南京大大小小的官員自然是要來迎接的。比起其他地方,這些人對朱由校的到來更在意。
原因也很簡單,南京這個地方除了地方官之外,還有一套政府班子。
六部衙門整齊,還有都察院,甚至連錦衣衛都有一套班子,可以說這裏就缺一個皇帝了,然後就能夠把整個班都搭起來。
這些人有一部分是在這裏養老,另外一部分則是藉由這裏做一個過渡。
大明把南京這個地方當成中央官員培養的基地以及養老基地。皇帝看不順眼的,讓他到這裏來養老;一些有潛力的官員,也會到這裏轉一圈,提前適應一下六部的工作方式,在中央缺人的時候就會把他們抽調上去。
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皇帝到了這裏,這就是一件大事情,畢竟他們都是想要再向前一步的。能夠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現,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機會。
對於朱由校的到來,他們自然很上心。
只不過朱由校根本就沒見他們,也懶得見他們。
對於這些官員,朱由校根本就懶得和他們說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也懶得聽他們歌功頌德。
如果非要見的話,也要等到離開之時。畢竟自己在南京的這一段時間,南京的官場恐怕會大地震。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人見不見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到最後很可能留不下幾個。
到了南京之後,朱由校直接就住進了南京的皇宮。
這裏的宦官們早就把這個地方收拾一新了。
至於南京的防務,朱由校也派人接管了。
要知道,這一次南下,朱由校除了帶了自己的三千親衛之外,還有一支人馬在岸上行進。
統帥這支人馬的是盧象升。皇家親軍衙門調出來的一萬五千人由盧象升率領,保護着皇帝的安全。
南京皇宮的守衛由三千親衛來做。
除此之外,整個南京的城防都由盧象升來做主。
朱由校現在的處境,他自己很清楚,面對的是什麼也很清楚。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很難不做防備,索性就做得極致一點。到南京來的時候,就把城防先接管了。
南京城上下對於皇帝的所作所為,心裏面也沒有什麼底氣。按照正常的流程,皇帝應該先接見他們。
可是這一次皇帝就沒這麼做,雖然給出了理由,說是皇帝身體不適,偶感風寒,可是這種理由怎麼說都行。
一些人信心滿滿,更多的人人心惶惶。
當今皇帝下手狠已經不是一天半天了,沒有人知道陛下這一次到南京盯上了誰。
除了南京這些衙門之外,其他的地方也全在盯着這裏。比如兩淮的官員,又比如揚州的官員,大大小小的官員都看在南京。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人掌管着鹽,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員。他們手裏握着大量的錢財,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
如果陛下要盯上了他們的錢,他們該怎麼辦?
一時之間,風起雲湧。
雖然表面上很平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表面平靜罷了,水流下面的暗涌早就已經掀起來了。
對此,朱由校仿佛視而不見一樣,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按部就班的祭拜、按部就班的修養,甚至還遊玩了一番。
選了一個陽光很好的日子,朱由校甚至登了一趟北固山,吟誦了一首《北固山懷古》,懷念了一下辛棄疾。
只不過是在懷念辛棄疾,還是在悼亡原本歷史上的大明朝,也只有朱由校自己知道了。
就這樣,日子轉眼就過去了七八天,所有人都有些疲憊了,也有人開始鬆了一口氣。陛下似乎沒有做什麼的打算,看起來反而像是在遊山玩水,這樣的感覺就很好。
今天晚上夜幕降臨,朱由校換上了衣服。
一身書生的打扮,腰間掛着玉佩。
在他的旁邊,戚元功等人也換好了衣服。
一行人準備出去,顯然是要趁着夜晚出去遊玩。
看了一眼身邊的魏朝,朱由校問道:「魏國公來了嗎?」
「回皇爺,魏國公已經等在外面了。」魏朝連忙說道。
「那就讓他進來。」朱由校點點頭,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的變化。
他語氣十分隨意的說道:「給魏國公準備一身衣服,等一下讓他也換上。」
「是,皇爺。」魏朝答應道:「奴婢馬上就讓人準備。」
時間不長,一個老者就從外面走了進來。
這個人正是南京的魏國公徐弘基。天啟元年的時候,徐弘基就辭去了南京守備的官職,說是辭去了,實際上是被換掉了。
這一次朱由校到南京來,徐弘基他們家就是最慌的。
當今皇帝的所作所為,徐弘基他們也是有所知的。何況這幾年下來,皇帝做的事情那也是讓人瞠目結舌,他們這些老臣子依靠着以前的功勞作為祝福,恐怕也持續不了太久。
在朱由校到南京的第一天,徐弘基就馬上請見了。
這一方面是做臣子的應有之義,另外一方面是徐弘基想提前見到朱由校,表一表自個兒的忠心。
徐弘基他們家本身就有問題,在靖難站隊的時候,就已經站錯隊了。
事實上,在永樂皇帝靖難之時,徐弘基他們家也玩了一手把戲。
畢竟當時永樂皇帝的王妃就是他們徐家的人。而他們家當時還在南京,算得上是朱允炆的眼皮子底下,如果想要玩什麼把戲,很可能把自個兒玩死了。
當時的魏國公一脈,也就是長房一脈旗幟鮮明的支持朱允文,幹這件事情的人就是徐輝祖,他們就是現在的魏國公一脈。
而在暗中,定國公一脈,也就是徐輝祖的弟弟暗戳戳地支持燕王朱棣,悄無聲息的給他送各種各樣的情報。
結果在靖難馬上勝利之時,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幹的事情被發現了,建文皇帝朱允炆把徐增壽殺了。
徐增壽用他自個兒的一條命,給他的子孫後代換來了定國公的爵位,這才有了一門兩國公。
事實上,在朱由校看來,這就是一個家族站隊的事情。
徐輝祖這一脈是魏國公,頂着這個爵位,除了支持朱允炆之外,他們沒有其他的選擇。
但是為了保全家族,賭那個萬中之一,就必須要有人支持燕王朱棣。只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徐增壽居然被朱允炆殺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就死了。不過在做出這樣選擇的時候,可能徐增壽早就做好了被殺的準備。
上下打量着眼前的這個老頭,朱由校臉上帶着溫和的笑容,只不過心裏面在琢磨着,如果面對一些事情,眼前的這個人不知道會做怎樣的選擇。
當年燕王朱棣遷都北京,把一部分人留在了南京,設立這麼一個衙門,實際上也是為了鞏固他在南京的統治。
而且國家太大,把一些東西分散在南京處理,事情也好辦一些。
這就是魏國公府,南京重鎮,需要有人坐鎮。
只不過朱由校現在不想讓這麼大一個龐然大物盤踞在這裏,他想給魏國公府換換地方,所以這一次把徐弘基找來了。
「臣徐弘基,參見陛下!」見到朱由校之後,徐弘基連忙說道。
上下打量了一番徐弘基,朱由校笑着說道:「魏國公免禮吧。」
事實上,對於徐弘基這個人,朱由校是很提防的。
畢竟在原本的歷史上,徐弘基在天啟年間就辭職不幹了,然後到了崇禎年間又重新復職。一直都活着。
雖然徐弘基說自個兒身體不好,但他的命可是挺長的。
至於他們家的結局,徐弘基是沒有看到的命。
他的兒子最後投降了清朝,直接被貶為了庶民,也算活下來了,只不過後來的記載不多。
朱由校伸手拉着魏國公徐弘基的手,態度那叫一個熱情,語氣那叫一個親切,顯然一副君臣和諧的模樣。
朱由校似乎對見到徐弘基很高興,有一種百感交集的意思。
一時之間,氣氛和諧,君臣相處十分融洽。
看着朱由校的打扮,徐弘基忍不住問道:「陛下,這是要去哪裏?怎麼會做這樣的打扮?」
「早就聽說這南京城夜晚熱鬧得很,到了南京不出去逛逛怎麼行?所以朕想出去走一走。」朱由校笑着說道:「只不過朕對這個地方也不熟悉,正好愛卿帶着朕走一走。」
「陛下,這夜晚人多眼雜,終究還是亂了一些。要是有什麼事情,恐怕……」徐弘基連忙面容嚴肅的說道:「陛下萬金之體,還是要以安危為重啊。」
「何況外邊傳說雖多,可南京終歸不是北京,很多事情也就是傳言頗多,實際上也就是一般。」
「如果陛下真的想看,不如明天白天擺開車馬再去也不遲。」